怎樣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率
一、創設情景,大膽探究
1、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討論教學中關于要重視的問題時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著名教育學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為此,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
2、充分討論,讓學生在大膽的嘗試、探究中學習
如何學好語文?對教師而言,《大綱》強調:“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而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
二、提問藝術,開啟學生思維
1、設疑新穎,激發情趣
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發思維,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課堂提問,問題涉及要講究發問方式,改變提問角度,使問題提的巧,發人深思,要力求新穎,講求新意能到激發情趣,切忌問題提出平平淡淡,老調重彈。
2、抓住契機,設置矛盾,激活思維
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者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3、“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發散型思維的提問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者應注意提問的角度和問題的深度。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三、擴大閱讀量,拓寬學生的視野
使用課本的初意是為了給學生的學習以示范、引路,這只是“一掬水”,課本之外,還有大量可涉獵的“江河湖海”。但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卻似乎割裂了課本和課外,多講或只講課本,少講或不講課外,切斷了“一掬水”和“江河湖海”的關系,使學生讀書的天地狹窄了,視野局促了,胸襟和精神都變得萎頓、小器。僅靠學教材、聽講解就能學好語文的學生十分罕見,語文“拔尖”的學生,十有八 九卻都是得力于課外閱讀。這個普遍現象,難道不足以使我們備嘗辛苦卻勞而少功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認真反省、深思嗎?
“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也就說,對課堂教學而言,指導學生進行課本外的閱讀是十分重要的。經典,名作,有興趣的好書,或應讀、可讀之書等,都可以盡興去讀,越多越好。特別是讀經典一流名著,和“大師”直接“對話”,使學生在全人類所共同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中盡情徜徉,玩味、思索并汲取、消化,其好處將終生受用不盡。
四、相信并尊重學生,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學習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論述,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滿堂灌”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差錯、失誤,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如何對待很重要。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一旦喪失自信心,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對語文學習當然也就提不起興趣了。
提高效率性的課堂教學
一、課前準備充分,提高備課質量
教師一節課能否上得順利,關鍵在于課前準備是否充分,雖然我參加工作只有兩年多,但我對這一點感受頗深,如果自己對所要上的這一節課內容自己就不是很清楚,那如何才能讓學生理解你的意思,如何才能學會這節課的內容.所以,認真做好課前的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更應該在課前多向老教師請教,對課堂上所會出現的情況應充分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駕輕就熟,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只有做到以上的要求,才能為上好一節課做好準備.
就我自己的教學感受,對如何備好一節課,有幾點體會,首先應該看透教材,教材是知識的源泉,只有充分運用好教材才能逐步挖掘教材的內涵.其次,應該備好重難點,只有自己準確抓住一節課的重難點,才能把重點內容強化,突破難點.突出重點,讓學生聽課時,做到心中有數,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應在所要講解的題目上多花時間,如何讓學生真正掌握一道題的解答,從而掌握解決這一類題的方法.這就需要選好題,選精題,往往一道題涉及的知識面越廣,易出錯的點越多,說明這道題越好.不能怕狀況多,解法多,解法越多越容易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容易產生思維的碰撞.
在講解題目時還應在課前準備好精練的上課語言,力求一語中地,切中要害.做到這一點很難,尤其是我們年輕老師.在一開始上習題課時,我就出現很多情況,比如在講解一道較簡單的題目時,我往往要講解很長時間,而且得講解好幾遍,才能讓學生理解.后來我才明白要想做到干凈利落地解決問題,那就需要在備課時,就要針對于一些尤其是重點的問題,棘手的'問題要備出精練的講解語言,課前就想好從哪里找到突破口,切入點,這樣才能做到一步到位.這一點就如同我們所說的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準備長流水,所以一定要把水備好,并把每一堂課的知識備全備細.
二、選用多變的教學方式,提高上課效率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對于采取何種方式來優化上課,往往存在很多的困惑.
所以我平常積極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詢問他們準備如何上一節課.學校開展的青藍工程,對我的幫助很多.我平時經常去聽師傅的課,也讓師傅聽我的課,他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也讓我在教學上的成長少走了很多的彎路.
上課前一定得使自己提前進入狀態,有激情有自信,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感知到學習的樂趣.因為大多數學生學習高中數學還是相當畏難的,所以如何在課上培養他們的良好學習習慣和樂趣也顯得非常關鍵了.要注意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對學困生而言,應讓他們回答或解決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以此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感覺數學也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困難.在解決一些相對復雜的題目時,應留給學生多些時間思考,如果有學生的解題思路比較清晰或者有點沾邊,這是應給與鼓勵表揚,滿足他們的心理成就感.我所教的兩個班級一個非常活躍,但還有一個相對沉靜得多.當我在上活躍班級的課時,他們的積極性非常高,但也有一個問題,他們的課堂紀律不夠好,所以,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發揮集體的智慧力量.當我在相對沉默一點的班級時,我就會適時地講一些他們關心的,以激發學習興趣.因為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長時間集中,所以適時改變,讓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三、課后應做到及時反思只有經常地反思
只有做到對自己上的每節課及時反思才能在以后的教學中越做越好.教后反思還可以通過學生的掌握情況以確定自己還有哪些知識沒有講透,哪些知識學生沒有真正的掌握,為每天做好學生不明白的知識及時輔導,更為了自己下節課備課的教學重點做好準備.
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學生較容易與我接觸,也愿意與我溝通,這樣比較方便我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可以及時開導他們,讓他們感覺到學校也是溫暖的.與他們加強溝通也有助于課堂管理,了解他們的優缺點,做到對癥下藥.與學生們朋友般的接觸,把自己的業余時間用來給學生答疑,解決問題,這一點能彌補知識經驗的不足,學生會在心里喜歡上老師,從而愛上他們的課.和諧的課堂管理,就會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他們知識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們良好思維的拓展,也就有助于他們的興趣培養.
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作為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教與學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才能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只有多與學生多一點溝通與交流,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才能使他們學習的能力不斷增強,而不是一味地害怕學習數學.只要他們增強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信心,我相信提高數學課堂的高效就不再是那么困難的事情了.所以,這也要求我在平時的工作中,做足這幾點文章,已達到在教學上能有更多更大的突破!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十大方法
一、備課要充分
打造高效課堂應該從教師備課開始,挖掘教材,預設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課堂預設,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做好課堂預設就要求教師對教材和學生做充分的了解,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和根基。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設計合理可行的教案和學案,為打造高質量的課堂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利用課前演講激發學習興趣
每一節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與的平臺。學生為了獲得大家的肯定,都會積極準備。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就最大限度地被調動起來了。只有當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出現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才會高效。
三、剔除假預習,把預習時間還給學生
傳統的預習都是教師布置預習,學生完成,很多學生為了預習而預習,只是看看字詞,甚至連文章都沒讀一遍。高效課堂要把預習還給學生,給學生預習的時間,提高預習的質量,讓學生對文章有真正的把握和了解,能夠提出若干問題,獲得若干知識,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四、創設多樣的導入情境
導入是一堂課的切入點。一種導入方式再好,如果每節課都用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沒有新鮮感。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實時地進行調整和變化。好的導入可以叩開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
五、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
高效課堂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具備過硬的教學基本功,駕馭好課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還要根據課堂情況及時調整教案,使課堂收放自如。這就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和很強的掌控能力,對文本和學生都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及時引導學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教師要為學生搭建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六、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情趣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走進了我們的課堂,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經歷探索的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的體驗。
弗洛伊德曾說:“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在復習古詩詞時,在課堂上以“擊鼓傳花”的方式進行,學生都感到緊張有趣,在熱鬧的游戲中,學生對古詩詞也就水到渠成地背熟了。
同時,課堂上開展辯論、分角色朗讀、演課堂劇等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了,思維被調動了,課前也會認真準備了,這樣的課堂怎能不高效?
七、還課堂給學生
“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體,教師只起主導作用。”但真正實施起來,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教師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其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才能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樹立信心和決心。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八、留給學生當堂檢測的時間
一節課上學生學到了什么知識,教師通過當堂檢測情況可以了解。另外,學生課下作業有很多抄襲的現象。當堂檢測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監督學生寫作業,每一節課都有小考試,學生就會高質量地完成。當堂檢測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所以問題設置不是單一的,有必做題和選做題,讓教師和學生對本課情況都有清晰的了解,以便查漏補缺。
九、加強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體現了“兵教兵”的理念。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在質疑解疑中獲得知識,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慎重決定小組成員的構成,以便學生的合作過程不會流于形式。教師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成員調整,以便高質量地完成課堂內容。
總之,教師要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并且把各個環節落到實處,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
十、制定合理的評價體制
打造高效課堂還要有切實可行的評價機制和方法,及時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包括學生課堂預習情況、回答問題情況、當堂檢測情況、小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