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論文:如何打造高效的自主課堂(3)
(三)優化學法指導是構建自主、高效課堂的途徑。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使人終身受益。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說過:“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因此, 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充分讓學生主動發展,誘發,挖掘其潛能。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目標而相互結合的活動方式,其中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而學生的學法實際上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方法。
1、教法制約學法,并給課堂教學效率帶來重要影響。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要科學、合理,注意體現如下四個原則:啟發性原則、生動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啟發性原則是指方法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生動性原則是指方法要富有藝術性,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則是指方法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方法要處理好全體和個別的關系。
2、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型,教法不同。
目前,一節課中只采用一種教法的極少,同時單一地運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要將各種教法進行最佳組合,做到靈活多樣、富有情趣,具有實效,并能體現時代的特點和教者的風格。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方法科學化,提高教學效率。
3、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從單純的重視教法,向不但重視教法,同時更重視學法的方面轉變。
以此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自學能力、熟練地掌握獲取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技能技巧。
(1)“質疑”能力的培養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有時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從題目上問、從詞語上問、從內容上問、從矛盾處問、從語言標點運用上問、從寫作上問、從中心上問、從省略處問、從結尾處問、從聯系(句、段;課內外)上問。“質疑”能力培養分三個階段,即敢問——善問——拓問。
例如一年級學生要學會“敢問”――障礙性提問,即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克服不良心理障礙,把自己學習中不懂或不清楚的問題大膽提出來,也就是不懂就問。問題以個人主觀障礙性問題為主。
二、三級學生要“善問”――探究性提問,即激發學生提出理解上的疑問或對學習材料進行設問。問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學習內容上的理解性問題,一般具有隱蔽性和矛盾性;另一類是思維方向的引導性問題,一般具有層次性和啟發性。
四、五、六年級學生要學會“拓問”――拓展性提問,即學完學習材料之后提出拓展性問題和延伸性問題。針對學習材料中不充實或省略之處而提出的問題和由學習材料中所涉及而引申出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