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論文:語文高效課堂該做到哪些方面(2)
(二)賞識激活思維
教師要從課堂入手,為學生創設一個被賞識的氛圍,讓他們受到賞識,樹立自信──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賞識教育能激發學生內心的潛力,把成長的快樂還給學生。當學生專心聽講時,教師投以贊許的目光;當學生發言精彩時,教師不惜盡情地鼓掌。課堂上多用“你真聰明!”“你的問題提的真妙!”“我喜歡你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我贊許你這種與眾不同的回答!”等等。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即使學生說得結結巴巴、吞吞吐吐,都給予肯定和贊揚,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如教學《長征》時,設計讓學生進行配樂頌讀比賽的環節,看誰能讀出紅軍不畏艱險的氣勢。同學們感到新奇,都躍躍欲試。在音樂聲中,同學們的誦讀仿佛讓大家再次看到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巧渡大渡河,翻越五嶺山脈的情形,他們聲情并茂的誦讀就像舞臺上表演的演員!緊張的比賽中詩句逐漸為同學們所熟悉、牢記。在這表現自我的舞臺中,同學們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朗讀水平,而且在無形之中增強了自信心。這為學生創設了被賞識的環境。學生在活動中全方位地受到賞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信心。輕松、快樂、愉悅的心理狀態與暢所欲言的氛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
(三)“好劇本”要讓學生“演”出來
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發揮創造能力。課內的采訪表演和課外的課本劇表演,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此時課堂上師生的關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縱觀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多適合學生演課本劇。
如教學《晏子使楚》這一課,學生通過表演課本劇,領悟到了晏子語言的巧妙機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得課堂煥發出了活力。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本劇的演出,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培養聽說的能力,積淀豐厚的語文素養,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如《將相和》,一位教者是這樣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的:
藺相如:(上前扶廉頗)這是為何,快快請起!
廉頗:藺大人,您真是寬宏大量,肚中能撐船,我廉頗是粗魯之人,以前的言行有辱大人,我竟不顧國家生死存亡和您鬧不和,真是罪過。
藺相如:能知錯改正,不是很好嗎?有何罪過?
廉頗:上卿大人,過去您不與我斤斤計較,我感激不盡。您勞苦功高,要是沒有您,我國稀世珍寶──和氏璧一定會被秦王騙去;要是沒有您,“澠池之會”趙王定會受到侮辱,請您再受我一拜!
藺相如:說的是哪里話,“澠池之會”要不是您的兵力,不但秦王不會為趙王擊擊,恐怕我和趙王也早就成了階下囚了。
廉頗:藺兄真是令人敬佩,往后我聽您的,我們一起做好趙玉的左膀右臂,為趙國強盛做出貢獻。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將相和》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講問、學生聽答”的常規教法,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動了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好劇本,讓學生演出來,不僅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