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論文:語文高效課堂該做到哪些方面
高效課堂至少在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等三個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為:輕負擔,低消耗,全維度,高質(zhì)量。以下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高效課堂的論文,希望能夠幫得到你!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是是否達到優(yōu)質(zhì)高效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既然,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這就要求我們發(fā)揮好自己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充分享受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這一過程。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zhì)量和高效率。因此,必須打破教師獨霸講臺的樊籬──讓老師走下講臺,退隱幕后,參與學生學習;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才華,參與課堂教學。這樣勢必能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使他們更好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讓學生走上講臺去當主角,去說出自己的見解,去“演”繹人生的精彩。
一、師者善“導”,學者會“演”──“活”的關(guān)鍵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整個課堂的“導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轉(zhuǎn)變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生為本。所以,教師要舍得放手、放權(quán),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求知,變教師單一的講解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師者善“導“,是學者會“演”的關(guān)鍵所在。
(一)導語激發(fā)興趣
師者善“導“,這就要求教師在一年級上冊課,就要善于創(chuàng)設(shè)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導入課文的學習。一位教師為了讓學生迅速而有效的進入人教版第七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的學習,她用圖片這樣導入新課:
師:你最喜歡的體育明星是誰?
生:姚明。
(出示姚明成為骨髓捐贈志愿者的圖片)。
師:2005年9月姚明在北京參加了中國骨髓庫校園愛心之旅啟動儀式。有記者現(xiàn)場采訪他。(出示一名記者采訪姚明的對話)
記者問:你是真捐,還是假捐?
姚明答:一旦需要,馬上就捐。
記者問:假如正在舉行一個重要的比賽呢?
姚明答: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孩子們猶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開啟它,讓它在和煦的春風中綻放。上述片段中的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明星入手,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情感的基礎(chǔ),引起了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這樣的課堂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