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構建高效課堂的兩個方面(2)
5、適當的激勵機制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徹底拋棄一刀切,實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起點不同,提出的要求也就不同,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提高。因此培優補差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對每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采取適當的激勵機制。
比如:
(1)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
(2)要用欣賞、夸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要把學生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熱情保護起來,讓他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3)要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6、現代的課堂教學結構要構建高效的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這也是新課標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展為主線”的新的教學理念。抓學生主體作用,教師應該擺正位置,只起引導的作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是老師教了什么,關鍵是學生掌握了什么。因此,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發現式的學習方法。怎么引導學生呢?課堂上我們不能不講,也不能一講到底,那太累了。所以從實際出發,根據教材內容、特點、知識結構,編寫各具特色的導學案還是比較實用的。編導學案要注意:講授新課,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復習課,必須注重知識的整體、系統性及運用能力,而對于新授課來說則應注重基礎、注重規范、注重技能。總之,復習課要體現知識主脈,體現規律方法,體現能力的培養,新授課的教學則應體現基礎技能、體現規范與反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二、學生方面
1、課前預習習慣學生課前預習好了,聽課才能有的放矢,會抓住重點、難點。預習不是只看看書本,重要的是思考一些問題,查找一些資料,想一想為什么?這樣行嗎?等等一些問題。學生預習到位了,課堂效果自然就好了。
2、課堂學習習慣上課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講,積極動腦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質疑。重點的內容要勾畫,書本上沒有的要記在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要集中精力緊緊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
3、課后鞏固習慣堅持先復習后做題,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的重要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的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業。
總之: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是樸實、簡易的課堂:沒有學生的認真自學,不新授;沒有學生的充分獨立的思考,不交流;沒有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不講解。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探究學習,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學習,在討論合作中探究學習,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學習,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學習,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學習,突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