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學設計
《毛主席在花山》教學設計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關心群眾碾米和給群眾送茶水等內容,體會毛主席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的思想作風;了解課文哪些內容寫得詳細,哪些內容寫得簡略。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毛主席關心群眾生活、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的思想作風。
(二)分清課文內容詳寫和略寫的地方。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毛主席處處為群眾著想的思想作風。
(二)分清課文內容詳寫和略寫的地方。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毛主席是誰嗎?他就是領導全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領袖,有一首歌叫《東方紅》,唱的是“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這首歌沒有專業的詞曲作家,是陜北的一位老農發自內心唱出來,唱出了陜北,唱遍了全中國。它的豐功偉績,說也說不完。這篇課文,講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從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的途中,發生在“花山”的幾件小事(邊說邊板書:毛主席在花山)。
(二)提出學習要求。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要求同學們用本單元學過的學習方法獨立閱讀課文,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完成課后思考練習。
上閱讀課的目的,就是檢查學生掌握本單元知識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有關情況。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問題,不要有過多的講解。但對于本課的個別問題,還要予以指導。
(三)指導學習步驟: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中心思想。
3.細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歸納段落大意。
4.帶著課后問題,精讀課文,思考答案。
(四)學生按學習步驟自學。
前20分鐘獨立學習,然后用10分鐘時間安排兩人一組討論。這30分鐘的時間里,教師要巡視教室,發現個別問題,予以解決。
(五)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結果。
1.你解決了哪些生字、新詞?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向大家匯報字、詞學習情況。
(春夏之交:春季將去、夏季將來的時候,即暮春將去,初夏即來之時。)
夜以繼日:晚上接著白天,日夜不停。也作“日以繼夜”。
操勞:辛辛苦苦地勞動,費心料理。
干擾:擾亂。
誠懇:真摯懇切。
簸箕:用來簸糧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種器具,用竹蔑、柳條、鐵皮等制成。吱吱扭扭:象聲詞。
為難:(1)感到難以應付。
(2)作對或刁難。本文取前一義項。
拘束:(1)對人的語言行動加以不必要的限制;過分約束。
(2)過分約束自己而顯得不自然。本文取后一義項。
旮旯:角落,偏僻的地方。
在行:內行,對某事富有經驗。
苕帚:掃地、掃炕、掃東西的用具。
糝兒:谷類等磨成的碎粒。
端詳:(1)仔細察看事情的前后經過。
(2)莊重安隱。本文取前一義項。)
2.課文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表現了什么中心思想?你從中受到什么教育?(課文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是毛主席在花山時不因為自己的工作而影響鄉親們的正常生活,叫警衛員將集中到村里另外一臺碾子上碾米的鄉親們請到自己屋外的碾子上碾米。
第二件事是毛主席將一直舍不得喝的茶葉拿出來,讓警衛員沏給碾米的鄉親們喝。第三件事是毛主席利用工作間隙,幫助鄉親們推碾子碾米。
中心思想是:表現了毛主席時刻關心人民生活,時刻以人民的利益為重的偉大精神和作風。從這些事情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對人民群眾無微不至的關懷,充分地認識到毛主席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無私工作的偉大情懷。正因為毛主席無微不至地關心著人民群眾,所以他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所以他所領導的革命才能夠成功,才能夠取得偉大的勝利。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那就是:關心人民,關心他人,才能贏得人民的支持,贏得他人的擁護。)
3.你畫了哪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1)他嚴肅地說:“這會影響群眾吃飯的,不能因為我們在這里工作,就影響群眾的生活。昨天傍晚,我們一起散步,你也看見了,這個村只有兩臺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
毛主席的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從正面表明了他對人民群眾生活的關心,反映了他對人民群眾的關心和愛護;二是進一步從反面來說,說明如果照警衛員那樣的做法,會產生的一些不良后果。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感到毛主席時時處處都在注意觀察和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況,時時處處都在關心和愛護著人民群眾的生活。反映了偉大領袖體察民情,關心、愛護人民群眾的崇高精神。
(2)主席說:“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反過來講,我們進行的斗爭,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擺在特殊位置上了。”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精辟地闡明了人民群眾與革命軍隊之間的魚水關系。二者是辯證統一的,人民支持著革命,革命的目的也是為了人民,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革命就不會成功。而要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就要關心、愛護人民群眾,時時處處為人民群眾著想。同時,也表現出偉大領袖毛主席從來都將自己看作是革命隊伍中的普通一員,從不搞特殊化,從不需要特殊照顧的偉大風范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4.課文中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略?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課文對毛主席讓警衛員請鄉親們到自己屋外的碾臺上碾米,毛主席要警衛員將自己舍不得喝的茶葉沏給鄉親們喝這兩件事情寫得比較詳細;而對毛主席利用工作間隙幫助鄉親們碾米這一件事和對毛主席為什么住進了“花山”這個村子,他住的農舍是怎樣的情形,他是怎樣夜以繼日地工作的這些內容,有的不寫,有的一筆帶過,有的寫得比較簡略。
作者這樣安排材料的原因是,前面兩部分的內容能夠鮮明、集中、突出地表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重點去寫,寫得較為詳細;而后面兩個方面的內容,跟這篇文章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關系不大或很遠,所以簡略去寫,或者一筆帶過。)
“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老師一定要注意評議其對與錯,它關系到本單元作文的寫作,對于今后寫作材料的選擇和運用,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六)老師講評。
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表揚知識掌握較全面、準確的同學,給沒掌握詳略得當這一寫法的同學歸納分析原因,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進的辦法和措施,幫助這些學生固強補弱,不斷進步。
《毛主席在花山》說課稿
說教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時的幾件事,表現了毛主席熱愛群眾、關心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懷。
文章依次記敘了三件事:讓警衛員把到別處碾米的群眾請回來;派警衛員給碾米群眾送去茶水;毛主席來到碾米群眾中交談并幫群眾推碾子。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文章記敘的順序;二是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毛主席關心群眾生活、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的思想作風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說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
2、知道本文寫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能自己概括主要內容。
3、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關心群眾、一心為群眾著想的美好品質。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5、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抓住細節描寫人物方法。
說重難點
了解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
2、學習毛主席的優秀品質,激發學生對領袖的熱愛。
說教學過程:
一、 落實字詞的教學
在這節課上,要落實的語文基礎是生字的讀音,碾米的碾容易讀成zhǎn ,沏茶的沏容易讀成第四聲,而詞語簸箕、笤帚的第二個音節都是輕聲,在這里要做強調,否則學生在連讀時容易出錯。同時要求學生在教室里找到相應的東西:簸箕、笤帚、旮旯。
二、 理清情感脈絡,樹立主席形象
在默讀課文后,要求學生找出毛主席在花山小住期間與群眾相處的事件:請群眾回來碾米、給群眾送茶水、幫群眾推碾子,從這從這三件事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毛主席?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出現了一個處處為群眾著想、時時關心群眾日常生活小事的偉人形象。
三、細細研讀課文,暢談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第一件事情中,緊緊扣住“影響主席工作”展開深入地討論:碾子的聲音到底會不會影響主席的工作?為什么主席說“我習慣了在各種環境中工作”?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主席?
在學生深入課文后,明白這個碾子從早晨要一直碾到天黑,而且就在毛主席辦公的房子的門口,不但有碾子巨大的聲響,還有群眾們在碾米時交談的聲音,從碾米時間長、聲音響而且雜中,學生完全感受到了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工作,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影響的。同時也請學生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表明,如果自己在專心做事時,旁邊發出聲響會有怎樣的影響來再次證明碾米對主席的工作是有影響的。更何況那時的主席是在夜以繼日的為解放全中國的也操勞著,每天休息不好,需要集中精力來思考問題。但這些主席全然沒有考慮,只想到了群眾的吃飯問題,要解決群眾的日常生活。這樣一來回,主席那關心群眾、一心為群眾著想的品質突顯在學生眼前,主席的形象也一下子高大了起來。在這節課上,學生的表現非常優秀,每一位學生都能深入課文細細品味,找到重點詞語,而且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A、“注意,抽著煙和群眾說話是不禮貌的。說話態度要誠懇。”主席說。這是毛主席在請鄉親們回來時,對警衛員說的話,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毛主席與群眾的情誼,可以體會到毛主席對警衛員的關心和教育。語氣是那樣和緩,態度是那么誠懇!學生就理解到了這是主席對群眾的誠懇、尊重群眾、沒有官架子的具體表現。B、一天早晨,毛主席正在看地圖,忽然抬起頭,問警衛員……,從中看出主席把群眾放在第一位、他做的是解放全中國的大事,可他連群眾碾米的小事也關心到了。C、盡快把鄉親們請到這里來碾米。學生就講到了作為主席可以命令,卻用了請,平等看待群眾等等。
在第二件事情中,主席把自己都舍不得喝的茶葉拿出來給群眾喝,和毛主席說服警衛員的話語,讓學生再次深切地感受到了毛主席把群眾當成朋友、親人,和群眾是一家人,并沒有高高在的高大形象。在第三件事中,抓住半年多不推了、還挺在行、一邊……一邊……等詞句,進一步看到了一個不但會領兵打仗還會干農活的主席,他的親切他的和藹,再次融合在了群眾中間。經過一次次的理解,毛主席那關心群眾、一心為群眾著想的形象進駐在每一個學生的心田。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是抓重點詞來概括本文的重難點,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毛主席平易近人和關心群眾、一心為群眾著想的美好品質的理解。
看了“毛主席在花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