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飛渡》教學設計
《斑羚飛渡》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的一篇課文的,本文是動物作家沈石溪的作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于斑羚飛渡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參閱!
《斑羚飛渡》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在本冊的教學計劃中把它納入靠近學期末的教學內容。作者用第一人稱敘述了自己目睹一群被獵人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老年斑羚用犧牲自己挽救小斑羚的方法擺脫困境,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文章描寫“斑羚飛渡”的場面,非常有條理,不僅描寫完整,飛渡前,飛渡后都有交代,而且詳略得當,著重描寫第一對斑羚飛渡的經過,略寫其余斑羚飛渡的情況。對于文章揭示的主題思想則眾說紛紜,有人說文章贊頌了老年斑羚的犧牲精神,有的認為文章批判了人類面臨災難時的膽怯與保存自己的私念。也有甚者說文本不真實而毫無意義,當然,更多的人認為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了解和認識,還有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我想,在新課改強調教師打造“開放的語文課堂”和學生 進行“個性化解讀文本”的氛圍下,編者把這篇文章選入初中語文課本可謂用心良苦。在“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文本面前,師生“多角度,有創意”地解讀文本是把握文章內涵的關鍵。
二、學情分析:
1、教師分析:《斑羚飛渡》一文的教學對于我是二次教學,曾使用過把本文與《藏羚羊的跪拜》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的教學經驗。此次教學時我對文本的解讀已很熟識,容易導致在教學上墨守成規,流于主觀。而通過一年的成長,我更深地認識到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而“基礎教育”還包括“養成教育”。這種“養成”體現在除了養成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行為方式和思維習慣、思維品質外,還要重在養成學生自主意識、獨立意識、批判意識、創新意識等。鑒于此,我要求自己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在前一年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2、學生分析:初一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培養,語文學習習慣初步養成,已經具備一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具備了分析文章篇章結構的能力,對于課文中基本字詞、注音、理解,能借助工具書獨立達標。但要求他們能簡潔、生動、完整的復述故事還具有一定的難度。本班學生多為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山區,對于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相處體會更深。另外,教學本文時已經接近學期末,對于自制力還很薄弱的初一學生來說,正是學習的困頓時期,厭學情緒較教為突出的階段。
三、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 “ 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 、 “ 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 ” ,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 一)認知能力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
2、體會本文詳略得當的敘述與具體生動的描寫,引起感悟。
(二)過程與方法:
收集整編資料,主動思考,體驗感悟,質疑深入,拓展與遷移。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圍繞理解斑羚在生死關頭所表現出來的美德去觸動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對動物、對生命的感悟。
2、通過對文中語言的欣賞,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格魅力,學會欣賞人文美。
3、從體會文中作者的心理變化和心靈震撼著手,引發學生的自省,內化,更深地認識到作為“人”該怎樣做好萬物的主宰者。
四、教學方法
(一) 教法
根據新課改的教材觀“教材只是范例,需要師生的重組和構建。”結合文本主旨不易把握的情況,圍繞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要“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
(一)教法設計如下:
1、 情境設置法:在本文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故事、補充材料,多媒體輔助課件等營造濃郁的語文學習氛圍。
2、 平等談話法:從課題《《斑羚飛渡》的“飛渡”為談話切入點,從學生品味賞析文中語句入手,學生根據語境猜測斑羚叫聲的含義,欣賞感悟描寫彩虹的優美句子,逐步深入談話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和個人的智慧,針對文本質疑問難,行成學生對文本主旨的獨特感受。
3、體驗教學法:設計“我最想扮演的斑羚”,斑羚的精神美使學生內省的體驗心理形成,接著有感情地朗讀作者心理活動的句子,引起共鳴,通過拓展和遷移,再次碰撞學生心靈,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4、置疑法。故事是否真實?讓學生明確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習作中學會適當的想象與夸張。
(二) 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將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指導具體如下:
1、課前收集斑羚資料,、作者資料,饌寫好作者簡介。
2、勾畫圈點:課堂上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學會不迷戀文本,客觀地欣賞文本的讀書觀。
五、教學流程
環節一:故事導課,。
故事概要:一男人攜全家乘船旅游,途中,母親、妻子、孩子都落水,唯一會游泳就只是他,他會救誰?
學生針對故事各抒己見后教師引出新課。
導入環節
緊靠文本人性美的主題使 學生進入學習的思維狀態,營造出開放自主的的課堂教學氣氛。
環節二:預習展示。
1、學生展示收集的斑羚資料。(文字,圖片皆給予肯定,以培養收集資料的習慣。)
2、點一名學生讀饌寫的作者簡介,用激勵性的語言給予表揚,,繼續培養學生自己重組課文資源的興趣。
在資料展示、交流、內化的環節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體現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的教學理念。
環節三:整體感知,故事接力。
1、 學生緊扣“飛渡”,自主衍生問題,(在哪里飛渡?怎樣飛渡?為什么飛渡?等)
2、 仔細默讀,針對自己的問題在文中勾畫,找出詳細描寫的部分做好標記。
朱熹:有句這樣的話:“ 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這兩個小環節的設置主要是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學習態度,
3、 教師用幻燈片出示故事接力的提綱,分五組,可相互補充的條件下進行故事接力。(給予學生各組討論怎樣復述,哪些內容要詳細復述的時間。)
這一環節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分清文章主次,為體會文章主旨起重要作用。體現了“ 整體教學”的大語文理念。
環節四:討論交流,文本質疑
師提出問題:《斑羚飛渡》的故事是否真實?為什么?
生討論后全班交流,師幻燈片展示:“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環節五、品味賞析。
開放式設問:整個故事中,那些語言描寫最讓你感動?為什么感動?
1、要求學生自由朗讀揣摩,在文中作批注,為班級交流作好準備。
2)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學生會談到:老斑羚以生命給斑羚群作提示;文中有關鐮刀頭羊語句,斑羚鳴叫的語句,一老一少的斑羚試跳的語段;文中描寫彩虹的語句。獵人心理活動的句子。
這個環節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一個環節,教師要用激勵性語言進行引導,讓學生暢所欲言。 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環節六、體驗與反思
提出問題:
1、 如果讓你扮演斑羚,你愿意扮演以下哪個角色?為什么?
幻燈片展示:
你想扮演誰?
老斑羚 鐮刀頭羊 灰黑色母斑羚 老年斑羚隊伍的一員 小斑羚隊伍的一員
2、朗讀獵人心理活動的句子。
師設問:生活中你有被動物震撼的時候嗎?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看過或聽過的與本文類似的故事,要求敘述清楚、準確、突出重點。
本環節突出了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把文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環節七、拓展與延伸
1、 比較閱讀
回顧上冊莫懷戚的散文《散步》。
設問:兩篇在主題思想上都揭示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幻燈片展示“大愛無言,真情無價。”
2、 課外延伸:(幻燈片展示)
選其一完成。
(1) 給文中的獵人寫一封信。
(2) 通過調查,問、訪等形式獲取信息,簡單地寫一篇“野生動物在家鄉”的調查報告。
新課標提出:“當前的課程改革要改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課程內部各部分之間割裂的狀況。語文課程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溝通與生活的聯系。語文課程的資源是豐富的,需要積極地加以開發和利用,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使學生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從而在課內外的學習與運用中拓展語文課程的內涵。”這一環節的設計無疑就體現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