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測備考生物知識點
1、心態勝利:
多數考生之所以數學運算做的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心理上害怕數學運算,覺得數學運算太難,花費十分鐘做不出兩三道題目,得不償失。在這里要給大家一個建議,就是不要畏懼數學運算,相信自己肯定能在短時間做出來幾道題目。拿國考副省考試來說,考察15個題目,并不是每一道題目都是難的,一般情況會有3題左右比較簡單,7題左右中等難度,這些題目在掌握了方法以后一分鐘一道題目是很容易做出來的,我們來看下這樣一道題目:
例:一支600米長的隊伍行軍,隊尾的通訊員要與最前面的連長聯系,他用3分鐘跑步追上了連長,又在隊伍休息的時間以同樣的速度跑回了隊尾,用了2分24秒,如隊伍和通訊員均勻速前進,則通訊員在行軍時從最前面跑步回到隊尾需要多長時間?
A.48秒 B.1分鐘 C.1分48秒 D.2分鐘
【解析】答案D。通訊員從隊尾跑到隊首的連長處,相當于通訊員在追及連長,連長的速度即為隊伍的速度,速度差=600÷3=200;第二種情況隊伍休息時相當于通訊員跑了600米,時間是2.4分,通訊員的速度為250,可知隊伍速度為50,最后相當于通訊員與隊尾的同志的一個相遇過程,相遇路程為600,速度和=300,時間=2。
其實就是掌握了簡單的追及相遇后這樣的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要從心態上克服畏懼心理。
2、系統學習:
數學運算知識點很多,常考的有計算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利潤問題,排列組合,概率問題,極值問題等等。這些知識點其實通過系統的學習其實是和容易掌握的。例如計算問題里的等差數列,分解質因數,公約數公倍數,其實都是有自己的明顯的題型特征有自己的技巧,所有知識點通過系統的學習可以掌握基礎的知識,掌握一些做題技巧,系統的學習可以打好堅實的基礎。
例:將7個大小相同的桔子分給4個小朋友,要求每個小朋友至少得到1個桔子,一共有幾種分配方法?
A.14 B.18 C.20 D.22
3、攻堅克難:
在系統的學習后可以針對自己不足的環節進行強化的刷題訓練,例如行程問題、排列組合是自己的薄弱環節,那么每天做20道行程問題、排列組合類的題目,進行刷題,彌補不足。
4、找好狀態:
考試一方面考的是知識,另一方面也考的是心理,臨考前可以參加幾次模考來找考試的感覺,只有模擬考試才能檢驗自己的成果,才能將自己行測考試的時間分配進行優化,避免真正考試時的緊張。
公考行測備考生物知識點篇2
技巧一:特值法
當我們遇到這樣的描述,一項工程由m個人需要n天完成,每天做p小時。或者一項工程由m個機器需要n天完成,每天做p小時。此時設1人1天1小時效率為1,或者1個機器1天1小時效率為1。
1.工程隊接到一項工程,投入40臺挖掘機。如連續施工30天,每天工作10小時,正好按期完成。但施工過程中遭遇大暴雨,有10天時間無法施工。工期還剩8天時,工程隊增派35臺挖掘機并加班施工。問工程隊若想按期完成,平均每天需工作多少個小時?
A.1.5 B.2 C.2.5 D.3
【解析】 B。“工程隊接到一項工程,投入40臺挖掘機。如連續施工30天,每天工作10小時,正好按期完成。” 可知,我們可以設1個機器1天1小時效率為1,“根據題干間的等量關系,可以設每天需要干t小時,那么40×30×10=40×12×10+75×8t。解得t=12,12-10=2小時。此題答案為B。
技巧二:整除法
當我們在計算工程中要求一個乘積的結果,比如列式是M=AB,求M,此時可以利用M是A或B的整數倍來猜答案。
2.甲、乙兩地相距105公里,A、B兩輛汽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向出發并連續往返于兩地,從甲地出發的A汽車的速度為45 公里/小時,從乙地出發的B汽車的速度為60公里/小時。問A汽車第二次從甲地出發后與B 汽車相遇時,B汽車共行駛了多少公里?
A.280公里 B.300公里 C.310公里 D.315公里
【解析】 B。因為A、B兩車的速度之和是45+60=105公里/小時,第一次相遇用105÷105=1小時。根據多次相遇的結論可以知道多次相遇的時間是第一次相遇時間的整數倍,那么多次相遇的時間一定是整數小時。因此,A、B的每一次相遇所走的路程應該都是整小時的,即B所走的時間也應該是整小時的,所求B所走的路程是S=60×整數小時,所以結果是60的整數倍。代入排除可以得到,只有B項的300才能被60所整除。
公考行測備考生物知識點篇3
一、生物與生態
1.生物:自然界的物體分兩大類:一類是有生命的物體,叫生物,如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等;另一類是無生命的物體,叫非生物,如泥土、水、金屬、鐘乳石等。
生物的特征:
(1)都有新陳代謝。
(2)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3)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4)都有應激性。
(5)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2.生態系統: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的組成:①生產者:能夠直接制造有機物(如:植物);②消費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如:動物);③分解者:能夠把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如細菌、真菌)。陽光、空氣、水等,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
3.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而形成的關系。例如:草、兔子、狼。食物鏈一定是從生產者開始。食物鏈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分解者不參與形成食物鏈。
二、人體營養人體六大營養物:蛋白質(功能物質),脂肪、糖類(能源物質),水、無機鹽、維生素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參與損傷細胞的修復和更新;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2.脂肪:一般情況下,作為備用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保溫;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
3.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4.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5.無機鹽:含量不多,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6.維生素:不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三、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1)第一道防線
組成:皮膚、黏膜
功能:阻擋、殺死、清掃病原體
(2)第二道防線
組成: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
功能:溶解、吞噬病原體。
(3)第三道防線
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
功能:產生抗體,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促進白細胞吞噬抗原,或使病原體失去活性。
(4)免疫器官
①胸腺:產生淋巴細胞和分泌胸腺激素(促使淋巴細胞分化和成熟)
②淋巴結:有吞噬細胞,能吞噬侵入人體的病菌
③脾:產生白細胞,內有吞噬細胞,能吞噬衰老的血細胞或異物
④免疫細胞:淋巴細胞
(5)計劃免疫: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百白破: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