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斷句技巧
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
高考文言文斷句的方法
找虛詞
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辨句式
高考文言文斷句技巧輔導
我們對文言文題普遍有一定的畏難情緒。其實,只要稍稍作一點準備,就會發現,歷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規律。高考選文標準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一、找虛詞
【規律總結】
句首的發語詞:夫、蓋、焉、惟、斯等;
復音虛詞: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
句尾的語氣詞: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
句中的虛詞:于、為、則、而、以等。
【例子】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二、察對話
【規律總結】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
【例子】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鴻門宴》)
三、依總分
【規律總結】
根據前后文的總分結構劃分層次,進行斷句。
【例子】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論語》)
四、據修辭
【規律總結】
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
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例子】
頂真:
【例】具告沛公∕沛公大驚。(《鴻門宴》)
【例】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廉頗藺相如列傳》)
對稱: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戰國策·中山策》)
反復:
【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五、辨句式
判斷句式:“……者,……也”是典型的(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都可以為我們斷句提供幫助);
反問句式:“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
被動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
還有“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總結——多管齊下,綜合運用
【例子】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
【解釋】其中借助語末助詞“也”和“乎”可斷五句;借助表示對話關系的“曰”可斷三句;借助疑問語氣詞“何”可斷兩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語可斷兩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對偶句可斷兩句;借助先總后分再總的論述方式,又可斷兩句。至此可以斷完十六句。
高考文言文斷句加強練習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 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 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 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韓非子》)
【答案】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 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 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韓非子》)
2.張儀已學而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壁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儀曰:“足矣!”(司馬遷《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
【答案】張儀已學而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壁∕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猜你感興趣:
1.文言文復習方法
2.高考語文常見丟分點的應對技巧
3.高考文言文的解題方法
4.如何提高高考文言文閱讀成績
5.2016年高中高考文言文重點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