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古今異議輔導匯總
高中文言文古今異義匯總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地位低,見識淺。今義: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將士暴露數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義:在野外征戰。今義:顯露出來。)
5.便宜:數上書言便宜事(古義:對國家有利的。今義: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不需要。)
7.不避: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今義:不亞于、不次于。今義:不躲開)
8.不起:諸府五辟,詔十至,堅臥不起(古義:不出來做官。今義:略。)
9.不可:時有請立劉氏七廟者,太后問輔臣……魯宗道不可(古義:不同意,不認可。今義:不可以。)
10.不過:不過數仞而下(古義:不超過。今義:轉折連詞)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古義:面向北,投降。今義:方位名詞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古義:城市里做買賣。今義:略。)
13成立:至于成立(古義:成家立業。今義:略)
14.處分:處分適兄意,進止敢自專(古義:安排處理。今義:處罰。)/
15.初一: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古義:剛一。今義:衣歷每月的第一天。)
16.從容: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古義:言語、行動得體。今義:不慌不忙。)
17.從事:遣一從事以一少牢告廟(古義:下屬官職之一。今義:略。)
18.從而:吾從而師之(古義:跟隨(他)并且……。今義:表因果的連詞。)
19.聰明:耳目聰明,四肢堅固(古義:聽力好、視力好。今義:略。)
20.操持:臥起操持節旄盡落(古義:拿著。今義:料理籌劃)
21.動搖:而齒牙動搖(古義:松動。今義:態度不堅定)
22.獨立: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古義:與眾不同。今義:不依賴他人。)
23.地方: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災禍乃作(古義:松懈、輕忽。今義:冷淡不熱情)
25.反復: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古義:恢復。今義:略。)
26.放心: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古義:放縱散漫的心。今義:略。)
27.逢迎: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古義:迎接。今義:言行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28.分布:(陸)遜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古義:到處布置。今義:散布在一定區域內。)
29.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個人。今義:男子的配偶。)
30.非常: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義:意外的情況。今義:很,極。)
31.放心: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古義:放縱散漫的心。今義:略。)
32.扶老:策父老以流憩(古義:拐杖。今義:扶著老人)
33.風流:千古風流人物(古義:杰出的人才。今義:生活放蕩)
34.感激:三顧至于草廬之中……由是感激(古義:感動奮發。今義:略。)
35.港口: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古義:河的支流相交匯的地方。今義:供大船停泊的地方)36.告訴:則告訴不許(古義:申訴。今義:讓別人知道。)
37.故事: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古義:先例,舊例。今義:真實或虛構的事情。)
38.更衣: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古義:上廁所。今義:換衣服。)
39.詭辯: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古義:謊言。今義:略。)
40.豪杰: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古義:有聲望有地位的人。今義:才能出眾的人。)
41.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古義:擔心什么。今義:用反司語氣表示不信得。)
42.河南、河北:戰河南,臣戰河北(古義:黃河以南、以北地區。今義:行政:省份之一。)
高中文言文閱讀:《新唐書·李靖傳》閱讀訓練附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靖,字藥師,京兆三原人。姿貌魁秀,通書史。嘗謂所親曰:“丈夫遭遇,要當以功名取富貴,何至作章句儒!”仕隋為殿內直長,吏部尚書牛弘見之曰:“王佐才也!”大業末,為馬邑丞。高祖擊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變。高祖將斬之,靖呼曰:“公起兵為天下除暴亂,以私怨殺誼士乎?”得釋,引為三衛。從平王世充,以功授開府。蕭銑據江陵,詔靖安輯。時秋潦,濤瀨漲惡,諸將請江平乃進。靖曰:“若乘水傅壘,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倉促召兵,無以御我,此必擒也。”縱兵擊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萬人。銑大懼,明日降。靖入其都,號令靜嚴?;蛘埦讣妼⒕軕鹫呒屹D以賞軍,靖曰:“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脅驅以來,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今新定荊、郢,宜慰其心。”止不籍。
由是江、漢列城爭下。輔公柘據丹陽反,靖率黃君漢等苦戰,殺傷萬余人,江南平。八年,突厥寇太原。靖率勁騎三千繇馬邑趨惡陽嶺,縱諜者離其腹心,夜襲定寰,破之。頡利走保鐵山請舉國內附靖督兵疾進行遇候邏皆俘以從去其牙七里乃覺部眾震潰斬萬余級俘男女十萬于是斥地自陰山北至大漠矣靖每參議,恂恂似不能言,以沈厚稱。時遣使十六道巡察風俗,以靖為畿內道大使,會足疾,懇乞骸骨。授檢校特進,就第,祿賜、國官、府佐皆勿廢。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國有勞。今疾若此,為公憂之。”薨,年七十九,贈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謚曰景武。
——節選自《新唐書·列傳第十八》)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頡利走保鐵山/請舉國內附/靖督兵疾進/行遇候邏/皆俘以從/去其牙七里乃覺/ 部眾震潰/斬萬余級/俘男女十萬/于是/斥地自陰山北至大漠矣/
B.頡利走保鐵山/請舉國內附/靖督兵疾進行/遇候邏/皆俘以從/去其牙七里乃覺/ 部眾震潰/斬萬余級/俘男女十萬/于是/斥地自陰山北至大漠矣/
C.頡利走保鐵山/請舉國內附/靖督兵疾進緲遇候邏/皆俘/以從去其牙/七里乃覺/ 部眾震潰/斬萬余級/俘男女十萬/于是/斥地自陰山北至大漠矣/
D.頡利走保鐵山/請舉國內附/靖督兵疾進/行遇候邏/皆俘/以從去其牙/七里乃覺/部眾震潰/斬萬余級/俘男女十萬/于是/斥地自陰山北至大漠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書史,可指記事的史官,或掌文書等事的吏員;文中指典籍,指經史一類書籍。
B.章句,可指古文的章節和語句停頓;文中指尋章摘句,即分析古文章節、句讀。
C.籍,可指登記冊、書冊或者個人對國家或組織的隸屬關系等,文中指查抄沒收。
D.就第,指建造府邸,文中皇帝很是優待李靖,為其建造府邸且其所享待遇不變。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靖富于才干,志氣不凡。他希望能為國家做出貢獻,不愿做一介書生;在隋朝擔任殿內直長,吏部尚書牛弘認為他是能夠輔佐帝王的人才。
B.李靖忠于舊朝,膽識過人。仕隋時,李靖察覺李淵有異志,偽裝成囚徒,準備向隋帝密告;后被俘獲,臨刑將斬時,大聲疾呼而改變命運。
C.李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平定蕭銑,出其不意縱兵擊破;平定輔公柘,率軍苦戰; 平定突厥,利用矛盾離散敵人,后長驅襲擊,大勝敵人。
D.李靖治軍仁義,性情沉厚。李靖打敗蕭銑,號令整肅,并未用蕭銑部將的家資犒賞軍隊;每次參議國政,恭謹溫順好像不會說話,后得善終。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若乘水傅壘,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倉促召兵,無以御我,此必擒也。
(2)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脅驅以來,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
【參考答案】
1.A
2.D
3.A
4.(1)如果憑借水勢靠近營壘,這就像霹靂炸響,來不及掩住耳朵一樣。(蕭銑)或許能倉促征調軍隊,即使那樣也沒有辦法來防御我們,這樣他一定會被擒捉的。(“乘”“傅壘”“震霆”“無以”各1分,句意1分)
(2)王者之師,應該慰問百姓并且討伐有罪之人,他們是受蕭銑的逼迫驅遣而來抵拒我們,本來不是他們所情愿的,不能以叛逆來看待他們。(“兵”“吊”“脅驅”“所情”各1分,句意1分)
猜你感興趣:
1.2015年高考文言文滿分作文精選3篇
2.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資料
3.高一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4.關于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的探討論文
5.從文言文閱讀到高考文言文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