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解題技巧
文言文閱讀解題技巧1:如何讀懂選文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后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文言文閱讀解題技巧2:官位變遷及官吏行為詞:
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
2.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表恢復的:復、還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領(兼代);權,行,假,署(代理);
(8)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9)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
(10)知(典、主) 視事 用事 下車(伊始) 掾丞 洗沐 乞骸骨 致仕
文言文閱讀解題技巧3: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
(1)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
(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
(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
(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詞: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題
3.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記住: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2001高考)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審于何得此絹審:知道。
C.自放驢,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質信:使者。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2005高考)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娶婦必責財,貧人女至老不得嫁責:索求
B.夏人循環問見,疑以為誘敵不敢擊問:間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質人田券至萬畝質:質問
D.顏無子,不克葬克:能夠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05廣東)永平初,顯宗舅新陽侯陰就慕暉賢,自往候之,暉避不見。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召暉拜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暉避不見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愛也愛:吝惜 D.顧謂掾屬曰:“若之何?”謂:對……說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糶(賣米);糴(買米);穰(與農事有關);禳(與祭示有關);覲(拜見)。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05高考)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恐天下以吾私廣國 私:偏愛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暫且
C.此吾弄臣,君釋之 弄臣:帝王親近狎玩之臣D.晁錯為內史,貴幸用事用事:憑感情做事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對稱詞語和句子中處于對稱位置的詞語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利用音形關系,通假推測。高考題:此除蝗蟲誼(通“意”,意思)也。
【文言文答題技巧】
1.先翻譯每組學過句子中的虛詞,再將這個意思套到另一句中來推斷虛詞用法是否相同。2.具體辨析時,可在了解18個虛詞基本用法的基礎上,運用五點意識法:
⑴虛實意識:
例:第一組:1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
第二組:1問其與飲食者,則盡富貴者2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⑵結構意識:
例:第一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麥鹽而已3少時衣食無所(05高考)
第二組:1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擇師而問焉4咸私哂其矯飾焉
第三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賓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來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組:1吾將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05高考)
第五組:1因謂其友曰2所謂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識:
例:第一組:1其待君王乎? 2爾其勿忘乃父之志3爾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組: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2唐臨,長安人,周內史謹孫也
3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第三組:1頃之,拜受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組:1若素激義,能為我籌此 2顯者慚,杜門若不聞者(05高考)
(4)呼應意識:
例:第一組:1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2果為馬所顛仆(04高考)
第二組:1視其沼,則淺混而污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3此則國人之最也
第三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舞劍
第四組:1其所言不實2山巒為晴雪所洗(05高考)
(5)語氣意識:
例:第一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
第二組:1其李之謂也?2能設而不能動也3此馬氏所以不對也(05高考)
第三組:1豈有禁人在獄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附:考綱所列18個虛詞:
⑴而①連詞: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轉折,表修飾,表假設,表因果,表目的(“用來”)。
②代詞:通“爾“,人稱代詞(“你,你的”)。③構成復音虛詞(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問代詞:“什么”、“哪里”;“為什么”、“怎么”。②副詞:“多么”。
⑶乎①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呢”;表測度,“吧”;表感嘆,“啊”、“呀”;作詞尾。②介詞:“于”、“在”、“從”。
⑷乃①副詞: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轉折,“卻”、“竟”;表判斷,“就是”。②代詞:“你”、“你的”。
⑸其①副詞,表測度,“大概”;表疑問,不譯;表反詰,“難道”;表婉商,“還是”;表期盼,“可要”、“要”。②連詞,表選擇,“是……還是”;表假設,“如果”③代詞:僅不代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那”“其中
⑹且①副詞,“將要”、“將”、“暫且”;表程度,“已經”、“很”;②連詞,表并列,“又”;表遞進,“并且”、“而且”、“況且”;表選擇,“還是”;表假設,“如果”;表讓步,“即使”、“尚且”;表轉折,“可是”、“卻”。③助詞,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詞,第二人稱;指示代詞,這②連詞,表假設;表選擇,“或”、“或者”。③構成復音虛詞
⑻所助詞:①構成“所”字結構,“……的人(事)”;②和“為”呼應,表被動;③和“以”連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連用,表手段,憑借,……的方法(憑借)。
⑼為介詞:①表對象,“向、對”;表替代,“替”;表目的,“為著、為了”;表原因,“由于、因為”;表被動,“被”。②疑問語氣助詞,呢。
(10)焉①代詞:三人稱疑問代詞,表疑代詞,哪兒,哪里,怎么;②語氣助詞:陳述感嘆疑問語氣③兼詞“于之”;④作形容詞詞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語氣;②表疑問語氣;③用在句中,表語氣的舒緩或停頓;④用在句末,表判斷語氣。
(12)以①介詞:表憑借,“憑”、“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對象,“跟”、“和”;表時間、處所,“于”。②連詞:類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遞進,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飾。
(13)因①介詞“憑借”;“按照”;“趁著”、“就著”;因為;“從”、“由”;②連詞,“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詞⑴表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在”、“向”、“到”、“從”、“對”、“對于”、“由于”;⑵表比較,“比”;⑶被動,“被”。
(15)與①介詞,“跟”,“同”;介詞,“給”、“替”;介詞,“和……相比”;②連詞,“和”、“及”;③通“歟”,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④動詞(給予,結交,參加)。
(16)則①副詞:表判斷,“就是”;②連詞:表承接,“就”、“便”、“原來是”;表假設,“如果”、“假設”;表并列,“就”;表轉折,“卻”、“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詞:附在動詞后構成“者”字結構,“……的人(事、東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頓”。③附在時間詞后,無實在意義。④放在數詞后,翻譯為“個,樣”
(18)之①助詞:襯助音節;取消句子獨立;結構助詞(“的”);定語后置的標志,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代詞: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詞(這,這樣)。文言文閱讀(5題,21分)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猜你感興趣:
1.高考文言文的解題方法
2.2016年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3.初中散文閱讀的答題方法
4.2016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5.語文文言文閱讀技巧
6.2016高考語文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