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提分答題公式
現代文閱讀提分升級答題公式
符合人物身份、地位、遭遇、個性、心理的細節描寫。 | |
抓住人物描寫 | 外貌肖像、神態動作、特定心理、個性化語言等直接描寫。 |
抓住側面描寫 | 旁側的人對人物的情感、態度、感受、評價。 |
抓住事件情節 | 關注情節設置的刻意講究之處,關注事件反映出來的人物特質 |
抓住環境描寫 | 渲染烘托人物性格、心理、命運、結局 |
(二)景物描寫特點作用題答題格式:手法使用+解釋分析+內容作用+主旨作用+表達效果
景物描寫 | 關注修辭,意象,畫面,聲色,動靜,觀察角度,意境等。 |
作用 | 渲染特定氣氛,交代事件背景,為內容、情節鋪墊,奠定感情基調。 烘托人物感情,襯托人物性格,預示人物命運, 展示社會風貌,揭示社會本質, 推動情節發展(展開情節,轉換情節,推動情節), 揭示文章主題。 |
(三)常見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答題格式:找出手法+具體解釋+作用效果
抒 情 方 式 | 直接抒情 | 直抒胸臆,直接出現喜、怒、哀、樂、愁、怨等情感詞句。 |
間接抒情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
托物言志(象征)、托物寓理 | ||
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即事抒懷) | ||
借用典故(借典抒情、委婉含蓄 | ||
表 現 手 法 描 寫 手 法 | 對比 | 使形象鮮明,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 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對比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顯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銳。和襯托相比,對比沒有主次。 |
襯托 (反襯) | 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另一物的藝術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 | |
烘托 渲染 | 通過環境描寫使所要表現的對象鮮明突出。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 | |
類比 | 以淺寓深,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 |
象征 |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激發聯想,感染力強。 | |
以小見大 | 通過小事件小事物表現大事件大道理,形象生動,具體可感 | |
正側結合 |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 |
白描 | 使用簡練的筆墨勾勒事物、不加烘托、不加渲染、不設喻、不修飾、刻畫形象。 | |
動靜結合 | 景物描寫非常注重景物動態與靜態的相互映襯,可以動靜結合,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 | |
賦比興 | 鋪陳敘事為賦;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為興,在興中又兼有比喻手法為“比興” | |
點面結合 | 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概括性描寫有機結合。“點”,可以著眼具體細節,突出重點,體現深度;“面”,可以顧及全局,體現廣度,突出廣泛的社會、人生意義。 點面結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物的形象狀態,充分地表現思想,抒發感情。 | |
虛實結合 | 有者為實,無者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眼前為實想象為虛。客觀(眼前物象、景象)為實,主觀(寄寓物象景象中的思想感情)為虛。“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虛”是想象的情景: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已逝之景之境,設想未來之境。 虛實結合,虛實相生,使其內涵豐富,外延無邊,引發聯想,意味無窮。 | |
聯想、想象 | 聯想:一事物聯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想象:在已有材料的基礎上,設想,創造出新的景象的思維過程。聯想、想象都稱為“虛”寫。 | |
揚抑 | 先揚后抑(為抑先揚)、先抑后揚(為揚先抑),常常與反襯并用。突出特點,強化感情;前后對照,造成懸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 |
意象組合 | 名次與名次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直接拼合,省略連接詞語,剪輯組合,巧妙構成畫面,營造獨特意境。 | |
細節描寫 | 真實、準確、傳神、見微知著、以小見大 | |
色彩 | 色彩詞豐富,畫面感強。明麗的色彩可以渲染傳達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襯感傷之情。 | |
觀察角度 | 變換角度,全面立體(俯視仰視,遠眺近看,由遠到近,由下而上) | |
視覺、聽覺 | 色彩、畫面、聲音、動感、生機 | |
修 辭 手 法 | 排比 | 句式整齊,節奏鮮明;增強語勢,突出特點,使感情更加濃烈;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是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
比喻 | 化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悉、化深奧為通俗、化平淡為生動、突出事物或景象的特點、形象、鮮明、生動、傳神、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深入淺出。 | |
擬人 | 將物人格化,賦予人的思想和情感,使事物特色鮮明,更加別致而富有情韻,生動形象,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 | |
對比 | 兩相對照,特征各異,反差強烈,立場清楚,態度鮮明,愛憎褒貶強烈。 | |
夸張 | 使事物、景象特征更加鮮明突出,強調某一特點,寄托濃烈情感,使想象奇特、浪漫、奔放。 | |
反復 | 音韻回環之美;強調特點;強化感情。 | |
對偶 | 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義凝練,抒情酣暢。 | |
引用 | 含借用、化用,突出特點;增強文化淵源所帶來的意味,擴開背景和深度;使語言生動傳神(比如引用口語);便于巧妙含蓄委婉地抒發情感(典故等)。 | |
雙關 | 利用諧音、語義關系,便于巧妙含蓄的抒發情感,意味深長。(表層與深層意思挖掘) | |
反語 (反諷) | 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昵感情或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斗性。 | |
借代 | 化繁為簡,典型精煉,強化特征,突出形象。 | |
通感 | 以不同感官的感受突出事物和景象的特征,巧妙生動。 | |
反問 | 增強語勢,表達強烈的態度和感情。 | |
設問 | 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使語句富于變化。 | |
頂真 | 增強韻律節奏感,旋律優美;回環往復,一唱三嘆,跌宕起伏,便于抒情。 | |
表達 方式 | 著眼 語言方式 | 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四 |
(四)謀篇布局答題格式:結構方式+具體分析+作用效果
結構 | 總分式:總分 分總 總分總 遞進式(層進式) 并列式 |
伏筆 照應 | 伏筆是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應。它常常與照應配合使用,即所謂前有伏筆,后有照應。 好的伏筆能起到暗示、點題、溝通文章內部聯系、逆轉人物關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順、情節自然,合情合理,同時能使情節波瀾起伏,跌宕多姿,使文章出色生輝,峰回路轉,具有獨特魅力,照應的作用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嚴謹緊湊。 |
蓄勢 鋪墊 | 鋪墊是主要情節蓄積、醞釀的過程,使情節具有合理性。運用鋪墊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是為了突出文章主旨;娓娓道來,層層鋪墊,步步發展,引人入勝,制造強烈的懸念,為高潮蓄勢。 |
抑揚 | 先揚后抑(為揚先抑)先抑后揚(為揚先抑),常常與反襯并用。 先抑后揚:現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的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以突出強調事物(人物)的特征。突出特點,強化感情;前后對照,造成懸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
過渡 | 承上啟下,使內容連貫,文脈暢通,使結構嚴密,銜接自然。 |
倒敘 懸念 | 采用倒敘的方法,先寫結果,以引起懸念,吸引讀者,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更能引人入勝,同時也可以避免敘述的平淡枯燥和結構的單調呆板。 |
突轉 | 突轉就是在敘述事件的結尾對文章前面的鋪墊來個出乎意料的突然轉折,向相反方面的突然變化,掀起敘述的波瀾,使情節起伏跌宕,加強故事的戲劇性,耐人尋味。 |
開門 見山 | 總領全文,開門見山,點明中心,作用是使文章觀點更明確,結構更清晰,更具說服力,便于讀者迅速地把握主題并推想全段全文內容。 |
卒章 顯志 | 文章結尾時顯示中心,深化文章內容,升華主題思想,總結全文,強化主旨,使結構完整,水到渠成,收束剛勁有力,起強調作用。 |
線索 | 線索,往往是指貫穿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脈絡。它可以是某個中心事件,某個人物,某個實際的物件,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線索往往會在文章的標題、開頭、過渡、結尾處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統攝、提挈、凸現作用的句子。在閱讀時,我們可以抓住這詞語、句子,找準文章的線索,從而理清文章的思路。有的線索單一,有的明暗并存,有的縱橫交叉。 |
選材組材方式
主次 詳略 | 詳寫部分具體詳盡,略寫部分簡要概括。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作用是重點突出,線索清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
以小 見大 | 抓住看似平凡瑣碎的微小細節、生活小事來敘寫。典型、真實、新穎、有力、準確、傳神,見微知著,以小見大。 |
下一頁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提分答題公式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