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一)
語文古詩詞鑒賞知識點1: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詩人通過哪些景物表達離別傷感的愁緒?楊花、子規、明月、風
2.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①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
3.詩中景物描寫的詩句是楊花落盡子規啼,其中與“左遷”相聯系的意象是 飄零的楊花 、
思鄉的子歸 ,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理解與同情。
4.“我寄愁心與明月”一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分析為什么詩人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擬人手法,把明月當作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人。】
【我心與明月一樣純潔;友人像明月一樣純潔無辜;我的愁思無人能解,無人可訴只能寄于明月;唯有明月能同時見到我和友人;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語文古詩詞鑒賞知識點2: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1.這首詞題目的意思是 。寫這首詞寄給摯友陳同甫,以共勉
2.“可憐白發生”表達的作者情感是 。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3.對上面這首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這首詞,從題材上看是寫雄健勇猛的軍營生活場景,從思想感情上看表達的是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從語言風格上看是豪放壯美的,故將其稱之為“壯詞”十分妥帖。
B.上片描寫的都是作者曾經經歷過而今天已失去的軍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熱愛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記憶。這些表明,被迫退隱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機會從軍殺敵、建立功業。
C.由下片描寫的內容來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后的美名,這些顯得非常功利庸俗,對此我們應持批判的態度。(不應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復失地的大業,是積極向上的,表達出強烈的愛國激情;“贏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認識方面的時代局限性,但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價值得以體現的一種形式。)
D.“可憐白發生”,表明自己年紀已大,恐怕沒機會實現抗敵救國的理想了,體現出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抑郁、憤慨之情。“可憐”二字使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
4.從詞中的哪兩個典型細節我們可以看出詞人念念不忘報國?
答: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5.賞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答: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兵士們歡欣鼓舞,軍中奏起戰斗樂曲的場面,突出表現了雄壯的軍容和士兵們高昂的戰斗情緒。(軍營里擺出了將士們享用的牛肉,各種樂器奏響了悲壯粗獷的戰歌,顯現出軍容的整齊、壯觀,將士們的情緒高昂,歡欣鼓舞。)
6.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抒發作者抗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悲憤。(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身先老,空懷一腔報國之志的悲憤之情,)
語文古詩詞鑒賞知識點3: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穎題詩在上頭”來評價該詩,難道這首詩僅在寫景方面有獨到之處嗎?請說說你的看法。(2分)
答:該詩不僅寫景,還有抒情。前四句抒寫了人去樓空,世事蒼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繪了登樓所見,烘托思鄉之情。
2.詩歌中有兩個“空”字,請結合詩意進行賞析。(4分)
答:第一個“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達了好友已離去,只剩下空空的黃鶴樓和詩人自己,重在寫景;第二個“空”有“空空的”“空蕩蕩”之意,表達的是因友人的離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詩人內心的孤獨,寂寞和惆悵,重在抒情。
語文古詩詞鑒賞知識點4: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詞簡要概括。
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春色飄零的悵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獨寂寞之情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向為詞評家贊賞,請簡要賞析。
“落花”這個意象寫出了暮春之景表達了惜春之意,“歸燕”這個意象表達舊燕歸來.時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辭角度賞析,如對仗的工穩,音調諧婉,具有音樂美。
語文古詩詞鑒賞知識點5: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全詩以“行”為線索,從“孤山寺北賈亭西”起,到“綠楊陰里白沙堤”終。以“最愛湖東行不足” 說明自然美景美不勝收,詩人意猶未盡的感受給讀者無窮的回味。(請用詩中的原句作答)
2.頷聯中有兩個動詞用得極妙,請找出來作簡要賞析。
(1)頷聯中兩個用得極妙的動詞:爭、啄。
(2)賞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3. 對這首詞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
A. 這首七言律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
B. 詩歌以詩人行蹤為線索,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生動描繪了西湖的明媚風光。
C. “水面初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白沙堤”這些詞語,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點。
D. 尾聯直抒胸臆,抒發了詩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悅心情。
4.這首詩突出一個“春”字,處處透出早春的信息,說說詩中哪些詞表現了“早”。
“初平”的“初”,說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剛剛漲平;“早鶯”的“早”,“新燕”的“新”,說明春季剛剛來臨,最早出現的黃鶯在爭搶暖樹,剛從北方飛來的燕子在銜泥筑巢,“漸欲”的“漸”,說明野花逐漸開放,還不到姹紫嫣紅開遍大地的時候,“淺草”的“淺”,說明春草初生,僅能遮沒馬蹄而已。
5.這首詩寫出了早春的哪些美麗的畫面?
描寫了早春的畫面:水畫初平、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6.能不能將詩中的“幾處”、“誰家”分別改為“處處”、“家家”請說說你的理由。
答:不能。因為詩中所寫是早春之景,“幾處”和“處處”、“誰家”和“家家”的數量、范圍不同;“幾處”、“誰家”更能給人春光乍見之感,如換成“處處”“家家”寫得就不是早春景了。
看了“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