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期終試題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期終試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剎那(shà) 巢穴(xué) 鮮為人知(xiǎn)
B.詰責(jié) 稱職(chèng) 舍本逐末(zhú)
C.腦髓(suǐ) 調解(tiáo) 膾炙人口(kuài)
D.衣冠(guān) 惘然(wǎng) 諄諄教誨(huǐ)
2. 下列句子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 閱讀蘇軾的作品,我們總能在他描繪的景致中感受到他那份豁達的情懷。
B. 那么難的數學題,這位新同學幾分鐘就解出來了,我對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升。
C. 世界公園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游客紛紛前來觀光休閑。
D. 火車站前的服務點,免費為返鄉農民工提供服務,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溫暖驛站”。
3. 考試結束后,初三(1)班楊曉舟同學獲得了年級作文最高分,得到了老師的贊賞,而成績不理想的李凡同學很不服氣。在老師評析楊曉舟作文時,李凡不注意聽講。如果你是李凡的同桌,你會如何委婉地勸導他呢?以下勸導最準確得體的一項是
A.李凡,曉舟的作文寫得多好啊,你應該心悅誠服!
B.李凡,我們要想把作文寫好,就要善于學習別人的優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C.李凡,曉舟的作文寫得多好啊,你難道不應該心悅誠服嗎?
D.李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如果想把作文寫好,就必須學習別人的優點。
4. 依據語段內容,對畫線病句的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生意”是中國盆景的靈魂。庭院里,案頭間,一盆小景相伴朝夕。稍近之,清心潔慮;細玩之,蕩氣回腸。當勃勃的生機迎面而來時,讓人們在不經意中傳達天地“活”意,感受造化神奇。一片假山,一段枯木,幾枝虬曲的干,一抹似有若無的青苔,再加幾片柔嫩嬌媚的細葉,就讓人感受到無限的生機。
A.讓人們在不經意中領略天地“活”意
B.人們在不經意中傳達天地“活”意
C.讓人們傳達在不經意中天地“活”意
D.人們在不經意中領略天地“活”意
5. 結合語境,將下列句子填入橫線處,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借著語言這一通道,渺小的人可以走入廣大的世界, 。語言豐富,則人生飽滿;語言靈動,則人生優雅。我國古代很多文人之所以過著風雅的人生,就在于 。因此,那些傳世的詩詞曲賦,多數不是文人枯守書齋的結果,而是 時的即興詠嘆——這種風雅人生,至今還令許多人心向往之。
① 們的生活常與優雅的漢語為伴
②短暫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聲音
③他們在茶樓敘舊、送別親友或游山玩水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6. 下列句子的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這個暑假我們去黃山旅游,是坐火車?還是坐飛機?”弟弟急切地問,一臉興奮。
B.有這樣一些文章,我們讀的時候會流淚;有這樣一些瞬間,我們的內心因感動變得柔軟。
C.那個學生——校刊主編、文學社社長,人氣高到只要說他的名字,整個年級的人都知道。
D.初三年級學生會組織了“感動初三”征文比賽,曉萌的作品《瞬間》獲得了一等獎。
7.在年級舉辦的“誦讀古代詩文,感受先賢情懷”主題活動中,有一個根據名家作品對對子的內容。現在請你根據所給的上聯,選擇合適的下聯,最恰當的一項是
上聯:白居易游錢塘湖,喜看早鶯爭暖樹 下聯:
A.柳宗元游小石潭,凄神寒骨景幽邃 B.歐陽修上醉翁亭,后天下之樂而樂
C.王安石登飛來峰,浮云難掩赤子心 D.文天祥過零丁洋,甘愿丹心照汗青
(二)填空(共10分)
8. 默寫(7分)
(1) ,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 ,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了卻君王天下事, 。(辛棄疾《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闡述了磨難中的人被別人認識的過程:只有當他“ , ”之后,人們才有可能來了解他。
(5)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詩中“ , ”這兩句,通過描寫詩人俯仰之間的所為與所見,表達了他閑適寧靜、怡情自然的心境。
9.名著閱讀(3分)
《朝花夕拾》的許多篇章都寫出了兒童天然的喜惡。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了解到少年魯迅喜歡在百草園拔何首烏、摘覆盆子、 ① ;在《 ② 》中,我們知道少年魯迅還喜歡描摹《山海經》中的圖畫,并對為他買來此書的保姆心存感激;從《五猖會》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魯迅對 ③ 一類的事異常反感……這些都表現了少年魯迅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簡答(共4分)
10.閱讀下面的圖畫,回答問題。
(1)仔細閱讀這組圖畫,用簡潔的語言介紹圖畫內容。(不超過28個字)(1分)
答:
(2)圖畫在社區宣傳欄張貼后,很受居民歡迎。大家從中受到不同的啟發,紛紛在社區網上發表感言。(3分)
①從行為習慣的角度,八歲的牛牛說:
②從教育方式的角度,珊珊的爸爸說:
③從文化意義的角度,某大學教授說:
二、文言文閱讀(共10分)
閱讀《陳涉世家》與《祖逖》選段,完成第11-13題。
(一)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二)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咨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
1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 楚人憐之 之:
睿素無北伐之志 之:
(2)上使外將兵 將:
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將: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翻譯:
13.請根據選文內容將下面的一段文字補充完整。(前兩空用原文回答,后兩空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選文中作為農民起義領袖的陳涉與矢志北伐收復中原的著名將領祖逖,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如對當前社會形勢的分析準確獨到:陳涉指出發動起義“宜多應者”的根本原因是“ ① ”,祖逖分析天下大亂的根本原因是“ ② ”。又如對未來行動有著合理的設想:陳涉制定的起義策略是 ③ ,祖逖對北伐的建議是 ④ 。這些都體現出他們敏銳的洞察力與英明的決策力。
三、現代文閱讀(共32分)
(一)閱讀《春雪•梅花》,完成第14-16題。(共14分)
春雪•梅花
①客居紐約,寒冬漸遠,春已歸來。沒想氣溫驟降,我雖畏寒,卻戀雪成癡。聽說大風雪將至,反而欣喜異常。守著窗兒,熱切盼望大雪降臨,喃喃地念起家鄉的諺語來:“雨帶雪,落到明年二三月。”此時,我格外懷念故鄉與臺北下雪天的情景,懷念雪中的梅。
②的故鄉雖是溫帶的南方,春天卻常常下雪。雪一下,院子里的那株梅花綻放的梅樹上就綴滿了雪。因為冷,便沒有別的娛樂,與外公一起賞梅與看廟戲,就成了我兒時最最開心的事情。外公帶我去看戲,他套上高筒釘鞋,一手撐雨傘,一手提燈籠,叫我緊緊捏著他大棉襖的下擺,踩著他的釘鞋腳印,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只要喊:“好冷啊!”外公就說:“怎么會冷?越走越暖和的。”紅燈籠的光影,晃晃蕩蕩地映在雪地上,真的就暖和起來了。外公年紀雖大,走在雪地中,卻穩穩健健的,如同院中的那株老梅,枝節勁拔。他說:“要記住,在風雪中走,就要像院中的梅樹一樣,風雪越大,就越精神!”我記住了外公的話。長大以后,多少次頂著風雪向前走,都挺過去了。
③“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父親的好友劉伯伯常念這句詩。他是個詩人,喜歡喝酒、寫字、畫梅花。故鄉春雪飄飛的日子,梅花開了,劉伯伯就會來我家小住。他邊喝酒邊瞇起眼睛,對著雪中的那株綠梅凝望。此時,雪花漫天飛舞,梅蕊幽香縷縷,看來他就要吟詩作畫了。我磨了墨,攤開紙,劉伯伯說:“慢著,慢著,畫梅以前先要寫字。”他又念起他那套說了好多遍的大道理來:“要學畫梅必須勤練書法。梅的枝干如隸篆,于頓挫中見筆力;梅梢與花朵似行草,于曲直中見韻致。中國畫最能見真性情,畫者心靈的境界高了,畫的風格也就高了。”我那時哪里懂得什么韻致、風格呢。但我記住了這些雅詞,并在心里暗暗思量、向往。
④劉伯伯寫完一張大字,才開始畫梅花。他隨畫隨扔。我問他為何不留起來,他說:“要畫出梅花的神韻,真是太難了。畫梅難,寫詠梅也難。林和靖的‘暗香疏影’傳誦千古,是因為他有‘梅妻鶴子’的韻事。”我問他:“那劉伯伯的詠梅詩呢?”他大笑說:“我的詠梅詩還在肚子里呢。”父親隨口笑吟道:“雪梅已是十分春,卻笑晨翁詩未成。”劉伯伯馬上接口道:“高格孤芳難著墨,無如詩酒兩忘情。” 話音剛落,他們的笑聲一起飛起,再次舉杯暢飲。劉伯伯所說的“梅妻鶴子”的林和靖,是在杭州孤山隱居。那是個清靜的地方,依山傍水,繞屋倚欄,盡是梅花……受長輩影響,長大后,我也偏愛梅花。讀著梅詩,感悟著梅品,即便在陰霾的日子里,我也覺得心清志明。
⑤抗戰中,杭州淪陷。抗戰勝利后,重回舊地,在斷壁殘垣中,在飄飛的雪花里,喜見舊宅庭院中的那株綠梅,依然兀立。那屈曲嶙峋的枝干如同虬龍,星星點點的淡綠色的花苞,靜靜待放,仿佛在冷風中孕育著一個不屈的重生之夢。春雪初霽,好友來舍間小坐。她看見窗外綠梅,一時興起,展紙濡墨,畫起那株劫后梅花。我寫詞應和:“相逢互訴相思,年年常伴開時。惜取娉婷標格,好春卻在高枝。”歷經家國憂患,再見此景,心中感慨,難以言說。
⑥后來我從大陸到了臺北,匆匆又近三十年。春雪飄飛的閑暇之日,我靜坐家中,細細品讀壁上掛著的那幾幅梅花圖。其中有我老師任心叔先生畫的墨梅圖,上面題著:“畫梅如畫松,貌同勢不同。愛此歲寒骨,不受秦王封。”這是他一身傲骨的寫照。一遍遍凝望這些寶貴的紀念品,梅事,人事,國事就一點一點地從記憶深處浮現出來。
⑦臺灣氣候,不易多植梅花,不能到處賞梅,但因梅花是中華民族堅貞不移精神的象征,所以民眾依然愛梅花,也能體認“梅花霜雪更精神”的意義。
⑧客居紐約,我發現美國人更喜愛春的姹紫嫣紅。這個沒有經歷過太多苦難的年輕國家,怎么也不懂得中國人愛梅的情懷。所以這里雖然有雪,卻沒有把酒品梅的知己。
⑨雪后初晴,春寒陡峭,我又神馳于杭州的梅花。數十年過去了,它們定當傲岸如故吧。
(取材于琦君的同名散文)
14.文章第②—⑥段圍繞梅花,回憶了四個令人難忘的情景。請參照所給的示例,概括另外兩個情景。
(4分)
情景一:在故鄉外公教導我要學寒梅傲雪
情景二:
情景三:殘垣斷壁中我與友人賞劫后梅花
情景四:
15.文中多次出現對春雪的敘寫,簡要分析這樣寫的作用。(3分)
答:
16. 結合文章相關內容,談談你對第⑧段所說的“中國人愛梅的情懷”的理解。(不超過150字)(7分)
答:
(二)閱讀下面文字,回答第17-19題。(共10分)
①明代初期我國經濟繁盛,造船業、手工業發達,絲綢、陶瓷等深受異邦人喜愛。為宣揚國威、與他國進行友好往來,明永樂帝于1405年派鄭和率船隊下西洋。船隊有兩百多艘艦船,27000多名船員,出航時云帆蔽日,浩浩蕩蕩。
②這支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知識與技術。為使船隊能夠安全順利地航行,鄭和利用季風來確定出航、返航時間。我國屬季風氣候區,冬季大陸上空是高壓區,南海的東南部是低壓區,所以近海氣壓分布西北高、東南低,形成偏北季風;夏季則為偏南季風。古代海船航行主要依靠風力,冬季的偏北季風有利于南去的船只順風出行,而不利于北歸的船只駛向大陸;夏季則剛好相反。所以鄭和下西洋時均是冬季出發,夏季返航。
③船隊還會運用多種定向導航技術來確保航向的正確。白天船隊利用指南針導航,夜間則用牽星板來確定航向。牽星板,為正方形,共12塊,最大的一塊邊長約24厘米,以下每塊遞減二厘米。觀測時,將木板立起,左手拿木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邊緣是北極星,下邊緣是水平線,依高低不同,替換調整木板,這樣便可測出船只所在地北極星距水平線的高度,進而計算出所在地的緯度。同時,船隊還能熟練地運用漂物測速技術測算單位時間內的航行里程。
④此外,鄭和船隊還運用完備的通訊技術來保證船隊信息的順利傳遞。船只間晝行認旗幟,夜行認燈籠,如遇霧雨天可通過銅鑼、喇叭等進行聯絡。這些方法使得船隊即使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險惡條件下,也能“云帆高張,晝夜星馳”。
⑤鄭和的船隊在28年間七次下西洋,足跡南至東南亞的蘇門答臘,西到紅海及非洲東岸。船隊打通了“海上絲綢之路”,促進了貿易的發展。同時,明朝“播仁愛于友邦”的外交思想,也由鄭和船隊帶向了世界。眾多亞非國家因此紛紛與當時的明朝政府建交,出現了“四夷歸附,萬國來朝”的空前盛況。
17.鄭和的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知識與技術。先進的航海知識指的是: ① ;先進的航海技術指的是: ② ,以及 ③ 。(3分)
18. 閱讀材料一,運用文中相關知識,解釋高僧義凈要等到冬季才出航的原因。(2分)
【材料一】
公元671年,唐代高僧義凈為求得佛法要乘船遠航。他初秋就到達了廣州,聯系到一艘南去的商船,但卻一直等到冬季到來才出發遠航,最終到達室利佛逝(今蘇門答臘)。
答:
19.閱讀材料二,概括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在目的和影響上的差異。(5分)
【材料二】
1492—1505年間,西班牙人哥倫布在王室的支持下,為了掠奪黃金、香料等物資,先后4次進行遠航。船隊規模最大時有船員2500人,船只17艘。哥倫布的船隊在海地島上發現黃金后,起初用廉價物品交換當地印第安人的貴重物品,當發現印第安人缺乏抵抗能力時,竟然通過武力把印第安人的一切掠為己有。哥倫布曾發布命令,強制印第安人繳納一定數量的金砂。多數人因完不成指標而慘遭殺戮或勞累致死。島上的印第安人急劇減少。短短的幾年間,印第安人累世積攢起來的黃金很快被榨取一空,但此舉卻為西班牙積累起了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原始資本。
答:
(三)閱讀《謠言止于智者》,完成第20-22題。(共8分)
謠言止于智者
① 來,社會上“謠言惑眾”事件的頻繁發生,對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產生了嚴重危害。雖然人們知
道,謠言是個別人為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捏造的謊言,但仍有不少善良的人在無意之中成為了謠言的傳播者。許多人被謠言迷惑,而智者卻往往能化謠言于無形。也就是說,謠言止于智者。
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風風火火地跑到哲人那兒,說要告訴他一個消息。哲人平靜地打斷他的話說:“等一等。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哲人所說的“篩”,就是看消息是否真實,是否經過審查,是否具有善意。來人表示只是聽來的。最后哲人說:“那就別說了吧,免得人們被這虛假的謠傳所困擾。” 哲人面對看似令人激動的信息,淡定從容,以自己的標準過濾虛假信息,讓謠言停止了傳播。【甲】面對不確定的信息,智者能以淡定的心態,理智應對,不為謠言所惑。
③面對不確定的消息,智者能以淵博的知識,明辨是非,不為謠言所困。謠言像四處游走的無根之風,而知識正如遮擋、消解它的高山茂林。當智者遇到謠言的無根之風時,能運用借助知識的高山茂林,使得謠言得以消解。【乙】自2007年至今,對于擬建PX(對二甲苯、低毒化合物)項目,多地民眾均選擇堅決抵制,被謠言所惑是重要原因之一。其間,某搜索網站上的“PX”詞條多次被人篡改,將PX解釋為“劇毒”。為了阻止謠言惑眾,清華大學化工系的學生用豐富的的專業知識、大量的科學依據進行論證說明,還原了科學的真相,從而攻破謠言。這次破謠的成功,表明了知識對于明辨是非的必要性。
④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絡讓謠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因此,作為信息傳播者或接受者,對于不確定的信息,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盡自己所能阻止謠言的傳播,在謠言面前我們人人都應該做一個“智者”。
20. 為什么說“謠言止于智者”?(4分)
答:
21.簡要分析第③段中畫線句的作用。(2分)
答:
22.如果在文章【甲】或【乙】處補寫一個論據,下面材料放在 處使用最恰當。(只填序號)(2分)
【材料】
戰國時期,魏文侯派樂羊去攻打中山國,三年未下。在此期間,各種謠言紛起,說樂羊圍而不攻是想擁兵自立。然而,魏文侯卻相信樂羊這樣做自有其道理。他一面派使臣慰問前線的部隊,一面又加派作戰的兵力。最終樂羊成功打下中山國,魏文侯重賞了樂羊。
答:
四、作文(共50分)
(一)根據情境,按要求寫作。(10分)
23.上周五,光明中學初三學生到植物園春游。進園后,同學們發現一個哇哇大哭的小朋友,原來他跟媽媽走散了。當時,有同學聯系公園工作人員廣播尋人,有同學拿出零食安撫小朋友,有同學唱歌逗小朋友開心……當小朋友的媽媽趕來時,小朋友正和同學們在一起做游戲。
請你以這位媽媽的名義給光明中學寫一段感謝的話。(要寫明感謝的內容,表達感謝的心意,語言準確得體,不超過200字)
(二)根據題目,按要求寫作。(40分)
24.任選一個題目,寫一篇字數600—800字的文章。不限文體(詩歌除外),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1) 一杯鮮果汁,一盤清蒸魚,一碗白米飯,一盆雞蛋湯……這些看似簡單的食物,總能不斷地刺激著我們的味蕾,讓我們品嘗到家的味道。
請以“舌尖上的家”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2)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活力。合作探究的課堂,飛騰躍動的操場,熱烈盡興的聯歡,呼朋引伴的郊游……我們在充滿活力的生活中成長。
請以“充滿活力的 ”為題目(將題目補充完整),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