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期末考試卷題
初三語文期末考試卷題
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意。(2分)
當歷史的腳步穿越昔日的故宮金殿,這一時刻的歡樂足以激蕩古老的中國五千年chén封的記憶;當祝福的聲響震徹十月的神州九天,這一時刻的歡樂足以激蕩今日的中國960萬平方公里豐饒的土地。
chén( )封 豐饒( )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幾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幾間房子,找幾個人就開始生產,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
B.李白的“白發三千丈”這句詩大膽地運用了夸張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積在詩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淋漓盡致。
C.在這場抗擊“腮腺炎”的戰役中,廣大醫務工作者始終戰斗在最前線,他們中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
D.看到電視畫面上數百頭藏羚羊被盜獵分子槍殺而橫尸荒野的慘狀,我們無不感到義憤填膺,恨不得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
3.用一句話概括下面語段所透露出來的信息。(不超過16個字)(1分)
據《英國醫學雜志》網站報道,英格蘭南部伯恩茅斯糖尿病和內分泌中心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含二氧化碳氣體的飲料會使人發胖。為遏制全球日益嚴重的兒童肥胖問題,應嚴格限制他們的泡沫飲料飲用量。專家們鼓勵兒童選擇稀釋過的果汁或者純水為飲品,同時呼吁學校應采取措施避免兒童飲用泡沫飲料,各路明星也應停止為泡沫飲料做廣告。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在全球5歲以下的兒童中,估計有1760萬名超重。
4.下列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過大家的幫助,使他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B.我們青少年,一定要肩負起建設偉大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強國。
C.為了防止震后疫情發生,玉樹災區領導要求行政單位進一步加強管理,制定嚴密的防范措施。
D.能否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關鍵在于勤的程度。
5.默寫填空。(8分)
(1)坐觀垂釣者,
(2)少壯不努力,
(3)杜甫《春望》中寫家信珍貴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 , ”兩句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5)《愛蓮說》中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反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關心長城(4分)
(1)請寫出一個與長城有關的一個成語:
(2)長城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華夏文明的象征,據悉有很多游客在游玩的同時,也在破壞著這一古建筑,請擬寫一條保護長城的宣傳標語。(字數不超過15字)
7.名著積累(將涉及到的人物綽號、人名、作品按順序填入橫線)(3分)
(1)“一英雄 武藝強 受陷害 白虎堂 被發配 草料場”綽號是A
(2)“熱愛自由 除惡務盡 入地府 探龍宮 戲諸神 罵玉帝”人物是B
(3)“多次航海 荒島冒險 香蕉園 星期五 滑膛槍 種煙草”作品是C
A B C
8.綜合性學習。(6分)
生活中不能缺少愛。愛是生活的酒漿,溢出快樂的佳釀;愛是世界的樂間,奏出和諧的韻律!在充滿愛的世界里,沒有戰爭的紛擾,沒有屈死的冤魂,沒有陰慘的叫喊。讓人類遠離戰爭是我們共同的心愿。某實驗中學八年級(2)班開展了“用愛驅散戰爭陰霾”綜合性學習活動,現在請你也積極參與。
(1)[活動一:我來設計]為了開展好這次活動,他們班準備辦一期黑板報,現在請你替他們設計四個版塊吧!寫出四個版塊的名字即可。
(2)[活動二:我講故事]你一定了解很多在戰爭中見真情的故事吧?請你講述一則你最感興趣或印象最深的這樣的故事吧!(不超過30字)
二、閱讀與理解(32分)
(一)(16分)
[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3)陶后鮮有聞 (4)待到山花爛漫時
10.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蓮,花之君子者也。
11.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
12. [甲]文 、 襯托了蓮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環境來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13.兩文所歌頌的對象在精神品質上有什么相似之處?(4分)
(二)中國的龍(16分)
許進雄
①在十二生肖中,龍是最受人們稱崇的。它的形象雖然有些兇惡,卻被中國人選為吉祥及高貴的象征,廣受歡迎。不像西歐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把吐火焰的龍看成惡勢力的象征。龍與中國文化圈的關系非常密切,常被用以代表中國。
②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的動物,但它應是源于人們見過的存在的動物。因其罕見,形象才慢慢起變化,后又被神化,才脫離實際,成為虛構的動物。【A】河南濮陽幾個6000 多年前的墓葬,發現有用蚌殼在尸體旁邊排列的龍的圖案,寓有宗教信仰的作用。其形象頗為寫實,有窄長的嘴,長身,短腿,粗長尾巴,但無犄角。【B】發展至商代的甲骨文,龍字已是個頭有角冠、上頜長、下頜短而下曲,身子蜷曲的動物形。從流傳的文物看,龍早期的形象較寫實,后來為了夸張其神奇,就選擇九種不同動物的特征加以修飾: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當然就不可能在現實的世界找到它的形象。
③龍是古代的圖騰①,圖騰大多是自然界實有其物的。春秋時代的銅器銘文有過龍的記載。西周早期的《周易》,把龍描寫成能潛藏于深淵,飛躍于天空,相斗于地面,流出的血是玄黃的顏色。《左傳》記載公元前523 年,鄭國遭受大水時,有龍相斗于城門外的洧②淵;還記載龍有黃河龍及漢水龍的不同種類,還有人能豢養它們。從這些描寫及遺留的圖形,可知龍原是種兩棲類爬蟲動物的總稱,能生息于陸地及水中,有些還能跳躍甚高,像是能飛翔的樣子。
④至于認為龍能飛翔和致雨,可能和棲息于長江兩岸的揚子鱷的 生活習性有關。龍的特征,臉部粗糙不平,嘴窄扁而長,且有利齒。在中國地區,除鱷魚以外,這些特征是他種動物所無的異征。揚子鱷除了沒有角外,身軀、面容酷似龍,可能就是龍形象的取材。何況遠古的龍是無角的。揚子鱷每在雷雨之前出現,有秋天隱匿、春天復醒的冬眠習慣。古人每見揚子鱷與雷雨同時出現,雨下自空中,因此想象它能飛翔。
⑤人們認為龍有致雨的神力,起碼可以追溯到商代。有甲骨貞③辭作“其作龍于凡田,又雨?”是有關卜問建造土龍以祈雨的儀式。西漢的董仲舒于《春秋繁露》中,詳載建造土龍以祈雨時,如何依五行學說的原則,在不同的季節,建造不同數量、不同大小的土龍,面對不同的方向,涂以不同的顏色,并以不同的人數去舞蹈。這種傳統延續到近代,農民還要向海龍王求雨。
⑥龍后來還成為皇家的象征。它很可能與漢高祖劉邦的出生傳說有關。漢代的《史記》有兩則劉邦與龍有關的記載:“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④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漢高祖出身普通人家,有必要編造故事說明凡人接受天命而登上帝位的合理性。不清楚的是,到底是因為龍為高貴者的象征才據之以編造故爭呢,還是偶然選擇了龍以編故事,才使龍成為皇族的象征?
(選文有刪改)
【注釋】 ①圖騰:原始社會的人認為跟本氏族有血緣關系的某種動物或自然物,一般用做本氏族的標志。②洧(wěi):洧川,地名,在河南。③貞:占卜。④貰(shì):賒欠。
20.閱讀全文,按順序概括文章的內容。(8個字以內)(3分)
——龍的形象演變——龍是古代圖騰—— ——
21.第②段畫線句【A】【B】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3分)
22.第⑤段加點詞“起碼”不能刪去,說說理由。(4分)
23.第⑥段引用《史記》中兩則與龍有關的材料,其作用是什么?(4分)
2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第①段寫到西歐文學藝術中龍被看成惡勢力,這是通過比較來突出中國龍的形象。
B.第②段提到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的動物,這說明龍的形象是憑空想象出來的。
C.為了祈禱風調雨順,人們常在新年舞龍燈,這可能和人們認為龍有致雨的神力有關。
D.第⑥段以問句結尾,表明作者對一時解釋不清的問題不下斷論,體現了文章的科學性。
三、作文(40分)
寫出200左右的描寫《春天來了》的片段。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初三語文期末考試卷題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