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知識點
初中語文知識點:人物描寫
1.考點解析
歷來對人物的描寫的考查,通常情況下能考查的是人物描寫手法,以及這樣寫的作用。
2.知識儲備
描寫手法 正面描寫 (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
側面描寫 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描寫方法。
細節描寫的作用:生動的細節描寫,有助于折射廣闊的生活畫面,豐富文章內容,表現深刻的社會主題。
初中語文知識點:景物描寫、環境描寫
1.考點解析
我們講的描寫是狹義的描寫,近年來單純考查描寫的并不多,描寫景物,主要考查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景物描寫的方法,以及景物描寫的作用等。
2.知識儲備
景物描寫方法 景物描寫角度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視覺還要考慮觀察的角度、順序等,如從遠到近(或由近到遠),從高到低,或分層寫景,遠近高低結合等。或者從時間的順序。
采用對比方法寫景。
采用象征手法寫景。?
景物、環境描寫作用
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景襯托人物心情;寫景點明時令、地點;寫景表現人物關系;寫景表現人物性格;寫景渲染氣氛。
B.修辭手法
1.知識儲備
常見修辭手法作用答題格式
手 法 答題格式
比喻、擬人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排 比 強調了+對象+特性
設 問 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對 比 強調了……突出了……
反 復 強調了……加強語氣
常見修辭手法本身作用
比 喻 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
比 擬 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借 代 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夸 張 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對 偶 便于吟誦,易于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 比 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長于抒情;加強語氣、一氣呵成
反 復 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對 比 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征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設 問 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反 問 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雙 關 (1)在古詩詞,特別是民歌之中,運用諧音雙關來,貼切地表達男女間的愛情,既生動又活潑,形成一種特殊風格。
(2)通過諧音能起一種隱語的作用。
(3)利用諧音達到諷刺和幽默的效果。
C、表現手法
常見表現手法解析
象 征 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征手法的“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襯 托 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先抑后揚 引發好奇,感情鋪墊。
托物言志 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借景抒情 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虛實結合 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動靜相襯 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以小見大 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
聯想想象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象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D.文章開頭、結尾、過渡等部分的結構作用
1.考點解析
這一類型題目通常的提問方式為:
這句話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某一段對全文情節開展有什么作用? 文章開頭為什么寫某某?
2.知識儲備:根據內容所處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結構作用
開 頭: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后文做鋪墊;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提出問題,引人注意;欲揚先抑;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總領下文。
過 渡: 承上啟下;由敘述轉向議論;由寫景轉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層層深入;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結 尾:卒章顯志;總結全文;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戛然而止;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尋味,讀后給人以啟迪。
布局謀篇: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懸念、曲折有致、一波三折、材料典型、真實、新穎、有力、主次得當。
文章標題:通常起文章線索的作用。
E.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知識儲備
1.文學作品語言的特點:
⑴形象化:文學作品要求作家運用形象化的語言,生動的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繪聲繪色地描寫社會生活的圖景,使讀者進入一個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境界,直接地感知或想象出作家所描繪的一切。
⑵凝練含蓄:這是文學作品要盡可能經濟的筆墨去描繪和概括豐富的生活和思想,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余地。
⑶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文學作品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總是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塑造藝術形象,總是熔鑄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鮮明地表現在作品語言上。
⑷具有音樂美:知識作家在文學作品中總是借助語言本身的音韻、節奏、抑揚頓挫來傳達生活的真情圖景,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2.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
小說語言:講究形象、生動,多用描寫,如人物的心理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等,細描、白描或側面、正面描寫,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描寫。
戲劇語言:側重對話的機智、韻味、內涵、幽默等。
詩歌語言:含蓄、簡潔、豐富、形象。借助比喻、擬人、夸張、想象等手法讓人領悟。
散文語言:散中見韻,語外悟神,多用比喻、排比、擬人、類比的手法。
3.鑒賞語言的角度
詞語的錘煉 準確、簡練、生動、形象疊音詞、擬聲詞、有表現力的動詞、形容詞、副詞等
句式的選擇 長短句的交錯運用,整句(對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語)散句(句子參差不齊、長短不一)的運用
辭格的選用 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頂真、互文、反語
整體的語言風格 平實、清新、華麗、幽默、辛辣、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寓莊于諧、口語化、生動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