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常用來形容婦女打扮得十分艷麗。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傷:形容心中傷感,情緒低落。
5. 故弄玄虛: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 6. 嘔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進入虛幻境界,完全脫離實際,胡思亂想。 8. 不速之客:指沒有邀請自己來的客人。速:邀請。
9. 人聲鼎沸:人聲喧鬧的意思。鼎:古代一種三足兩耳的鍋。沸:水開。鼎沸:
本意是鍋里的水燒開了,發出響聲。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慮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豐富,光亮奪目。 12.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罕:稀少。
13. 隨聲附和:別人說什么,自己跟著說什么。形容沒有主見。 14.奔走相告:一邊奔跑,一邊告訴別人。 15.一張一翕:形容呼吸時一張一合。 16.異想天開:形容想法離奇,不切實際。 17.相映成趣:互相襯托。
18.禍不單行:表示不幸的事接連發生。
19.觸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的情況)心里感到悲傷。懷: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22.手足無措:形容舉動慌亂或沒有辦法應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襲發生,來不及防備。
24.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覷:看
25.饑腸轆轆:形容非常饑餓。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敬的樣子現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28.碌碌無為:平庸,沒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風:指戰爭的可怕與殘忍。
30.取義成仁:即舍生取義,取:選取。義:正義。
31.敝帚自珍: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十分珍惜。敝:破舊。珍:貴重愛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當作幕,把大地當作席。 33.天壤之別:比喻差別極大。壤:地。
34.彈指而過:形容時間過得很快,彈一下手指頭就過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36.才華橫溢:形容很有文藝才能,并顯露出來。
37.深惡痛疾:厭惡、痛恨到極點。惡:厭惡。疾:痛恨。
38.振聾發聵:發出很大的響聲,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聵:耳聾。
39.別具匠心:另有一種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學,藝術方面創造性的構思)。 40.溘然長逝:突然死去。
41.抑揚頓挫:形容聲音高低轉折、和諧悅耳。 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創造和裁斷。 43.杳無消息:遠得不見蹤影,沒有消息。
44.巧妙絕倫:靈巧高明,超過尋常的,沒有比得上它的。 45.惟妙惟肖:形容描繪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優美而不粗俗。雍:和諧。 47.錯落有致:交錯紛雜,富有情趣。致:情趣。 48.渾然一體:完整不可分割地構成一個整體。 49.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
50.錯綜復雜:形容頭緒繁多,情況復雜。
51.千頭萬緒:形容事情頭緒很多。緒:事情的開端。 52.不無裨益:不是沒有益處。
53.與日俱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54.孜孜不倦:勤勉地工作,不知疲倦。
55.無邊無垠:寬闊沒有邊際。垠:界限;邊際。 56.坦蕩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坦蕩:寬廣平坦。 57.潛滋暗長:暗暗地不知不覺地生長。滋:生出。 58.旁逸斜出:(樹枝)從樹干的旁邊斜伸出來。 59.縱橫決蕩:縱橫馳騁,沖殺突擊。
60.蕩然無存: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消失,一點也不存在。 61.不可名狀:不能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62.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
63.不毛之地:不長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 64.改邪歸正:不再做壞事,走向正路。
65.氣勢恢宏:形容氣勢極其雄偉。恢宏:廣大,寬廣。 66.心腹之患:比喻致命的禍害。心腹:喻要害。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頓號、逗號、分號的使用
1、頓號是句子內部最小的停頓,常用在并列的詞或短語之間(分句之間不能用頓號)。但并列性的謂語、補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如:這個省今年的水利建設,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 你要不斷地進步,識字,生產。
他的故事講得真實,感人。
2、帶語氣詞的并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如:這里的山啊,水啊,樹啊,草啊,都是我從小就熟悉的。 3、并列詞語中已使用連詞“和、或、及、與”等,不能再用頓號。
如:我國科學、文化、衛生、教育和新聞出版業有了很大發展。(一般情況下,并列詞語的最后兩項使用連詞而不用頓號)
4、相鄰的數字表示約數,不用頓號。 如:他已經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區別于表示兩種并列的情況。
如:國內的大學要求學生在一、二年級時都必須選修一門外語。 5、集體詞語之間關系緊密,不用頓號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學生、大專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號、書名號之間不用頓號,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號。 如:近期我觀看了許多出色的電影,如《英雄》《無間道》《美麗人生》等。
這時課堂里響起了“向孔繁森學習”“向孔繁森致敬”的口號。
7、并列詞語注意分類,小的用頓號,大的用逗號;分句間小的用逗號,大的用分號,甚至句號。
如:原子彈、氫彈的爆炸,人造衛星的發射、回收,標志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達到了新的水平。
一個漂亮的姑娘,個兒要高,又不能太高。臉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紅,又不能太紅。
我國許多圖書館年經費僅一二萬元,除去工資、辦公費用,購書費可以想見還有多少。 8、分號一般是用在復句內部的并列分句之間;但如果分句之間沒有逗號,不可以直接使用分號。
如:語言,人們用來抒情達意;文字,人們用來記言記事。 天才出于勤奮,知識在于積累。
9、非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第一層關系處也用分號。
如:這樣的人往往經驗很多,這是很可貴的;但是,如果他們就以自己的經驗為滿足,那也很危險。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問號的使用
1、有的句子雖然有疑問詞,但只充當整個句子的一個部分(通常是主語或賓語),句末不用問號。
如:她什么時候走,坐哪趟車,我都打聽清楚了。 我不知道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選擇問句中無論有多少個選擇項,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個問號,其他各句之間均用逗號。
如:你是坐飛機來呢,還是坐汽車來呢,還是坐輪船來呢?請盡快給我一個答復。
[注意]要區別于:告訴我你是坐汽車來呢,還是坐飛機來。
3、如果連續幾個問句不是表示選擇關系,而是各自發問,那么有多少問,就要用多少個問號。
如:這個問題該由誰來解決呢?該怎么解決呢? 4、倒裝句中,問號放在句末。
如:“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們?”廠長問。 怎么啦,你?
[注意]倒裝句中,感嘆號具有相同的情況。如:你放著罷,祥林嫂! 三、冒號的使用
1、用在總括的話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項說明或表示冒號前面的話引起后面的話。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2、用在提示的詞(如說、想、證明、宣布、指出、決定、透露、發現、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體內容。
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中小學生的勞動觀念越來越淡薄了。
[注意]這些表提示性的詞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號引出下文。 大量事實證明,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要經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用在總括性的句子前,表示總結上文。(前面常常是幾種并列的情況)
如:證券交易所內那些穿紅馬甲的人是經紀人,穿黃馬甲的人則是管理和服務人員:這是全世界都統一的。
4、冒號的提示作用要發揮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號、破折號或不用。 如:本市文壇的三位女杰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生。 5、表領起的插入語后面不能用冒號。
如:考文科各系的人數,據不完全統計,中文系已達1230人,歷史系已達986人。
6、“XX說”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號;放在句中,用逗號;放在句末,用句號。
如:魯迅先生連忙掉轉話頭,親切地問:“你真個姓唐嗎?” “真個姓唐,”我說。“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興,“我也姓過一回唐的。”
7、冒號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詞同時使用。
如:這位老“巴爾干”同意本報記者的看法:即協議雖簽,維和部隊開始“維和”,但科索沃的危機并沒有消除。(冒號應改為逗號) 四、引號的作用
1、引文獨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點號放在引號里面,且引號前用冒號。
如:我聯想到了唐朝賈島的詩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雖然完整,但只作為整句話的一部分,句末點號放在后引號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號。
如:寫文章要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
3、引文之內又有引文時,外面的一層用雙引號,里面的一層用單引號;如果單引號之內又有引文,則又用雙引號,以此類推。
如:他走上前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4、只把別人的話的大意說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號。 如:她跑過來告訴我說,會議改在了下午四點鐘召開。
5、一般的專有名詞上不用引號,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義的名詞要加上引號。 如:三峽工程、京廣鐵路 “三個代表”“一國兩制”“四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