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可燃冰介紹
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稱為“可燃冰”、“固體瓦斯”和“氣冰”。天然氣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陸域永久凍土中,其燃燒后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遠小于煤、石油等,且儲量巨大,因此被國際公認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不是冰,而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微觀結構為籠型的化合物。可燃冰是其俗稱,其外觀結構看起來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燒,因此,這種天然氣水合物又被稱為“固體瓦斯”或“氣冰”
可燃冰應用
可以做燃料,也可以做工業原料,尤其在化工上,但是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做燃料,其燃燒可以放出大量的熱,可以用于發電,供熱,等等,類似汽油、柴油的用途。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冰塊”里甲烷占80%或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西方學者稱其為“21世紀能源”或“未來能源”。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
可燃冰理化性質
固體狀的天然氣水合物往往分布于水深大于300米以上的海底沉積物或寒冷的永久凍土中。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依賴巨厚水層的壓力來維持其固體狀態,其分布可以從海底到海底之下1000米的范圍以內,再往深處則由于地溫升高其固體狀態遭到破壞而難以存在。
從物理性質來看,天然氣水合物的密度接近并稍低于冰的密度,剪切系數、電解常數和熱傳導率均低于冰。天然氣水合物的聲波傳播速度明顯高于含氣沉積物和飽和水沉積物,中子孔隙度低于飽和水沉積物,這些差別是物探方法識別天然氣水合物的理論基礎。此外,天然氣水合物的毛細管孔隙壓力較高。
初三化學必背知識點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點燃=CO2。
2、硫在氧氣中燃燒:S+O2=點燃=SO2。
3、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4、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點燃=Fe3O4。
5、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Cu+H2O。
6、木炭還原氧化銅:C+2CuO=高溫=2Cu+CO2↑。
7、碳還原氧化鐵:3C+2Fe2O3=高溫=4Fe+3CO2↑。
8、鐵和硫酸銅溶液:Fe+CuSO4=Cu+FeSO4。
9、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氨氣)、SO2、HCl(皆為無色);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空氣、稀有氣體注: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10、溶液的顏色: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為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