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輔導方法
1.突出數學學習的重點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習數學也是如此。要學好數學,你需要做很多題來鞏固概念和定義,但反過來說,如果只做很多題,也是學不好數學的。
傳統數學提倡“題海戰術”,雖然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實際上,指導學生做題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方法是否正確。
2.查漏補缺
由于中考是義務教育轉型的開始,學生和家長對此非常重視。批改的過程是反思的過程,教師要教學生批改。
復習階段要做幾十道各種各樣的試題,有的學生甚至可以做幾百道。但是在做題的過程中也不乏錯誤,這些錯誤都是學生沒有掌握的。
這時應引導學生建立“錯誤本”,將平時做錯的數學題進行系統整理,并寫出出錯的原因,供以后參考。
在復習階段要閱讀參考書,還要求同學們把精彩的地方或者做錯的題目做好標記,這樣以后看書的時候就會集中注意力了。
教師要教學生在復習中除了弄懂不理解的問題外,還要學會“舉一反三,掌握知識”,及時總結。每次修改作業時,在錯誤的問題旁邊寫上錯誤的原因。
3.構建知識結構
在進行全面復習時,要立足于教材,總結歸納數學知識點,引導學生理清知識體系,幫助他們建立基礎知識結構。
由知識的結構入手,引導學生復習重點、理解概念、明確定義、掌握基本方法。引導學生對每一章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分類,理清內部結構,通過適當的訓練,讓學生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從而提高自身能力。
中考數學復習方法指導
二次函數相關題目的解題過程,又是代數式變形及解方程等基本數學方法的再現。
如果基礎好,通過復習可達到熟能生巧。而基礎較差的同學卻要加倍努力才能熟悉,否則就是夾生飯。這就需要通過做各式各樣的題來實現復習目標。做題的過程也是對知識的理解過程。多做題既增強了記憶,又使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復習也要經過多次反復,多次練習,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題體會對知識的運用,掌握各種解題思路,才能達到舉一反三,做到心中有數。只有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增強應考的底氣,從而達到真正的教學效果。
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復習質量。
首先很抓基礎基本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性質、公式等,很抓基本技能包括計算能力、作圖能力和簡單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等。如目標檢測題中有關代數式的求值題,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字母的取值,再代入計算,利用一定的方法變形后,直接計算就是一種技巧性的應用,其實也是基礎知識的再現。就近幾年的中考題來看,考查的內容都是很基礎的。只有對基礎知識理解透徹,清楚了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面對具體的問題時才能產生條件反射,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題思路。
再難的題目無非是基礎知識的綜合和變式。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我們要做出明智的選擇,就是很抓基礎。基礎是實力、是本錢,心理素質是發揮我們實力和本錢的條件。其次要識記理解融會貫通。目前正在進行章節復習階段,每一節不是簡單地按照課本章節重復,而是按知識類型與結構劃分的,便于理解和系統掌握。如“兩個非負數的和為零”可推廣為“有限個非負數的和為零,那么每一個加數都是零。”再次,知識應用,練習提高,如代數式、方程、函數之間的區別于聯系。以二次三項式為例,可討論的相關內容有:二次三項式的分解因式、何時代數式的值為零、值為零即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問題,何時代數式的值大于零或小于零、又轉化為不等式與二次函數問題的討論。
數學期中考試復習方法
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
數學思想方法大體上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宏觀型思想方法,包括抽象概括、化歸、數學模型、數形結合、歸納猜想等。第二類是邏輯型思想方法,包括分類、完全歸納法、反證法、演繹法、特殊化方法等。第三類是技巧型思想方法,包括換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數法等。學生應對其中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要熟悉掌握,在復習備考中更應納入到自身知識結構之中,在中考中充分地展現出來。
中考復習要重視課堂學習、課本學習。
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是在課堂教學學習中度過的。教師以現行課程標準為依據,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考查,而且目前課本知識內容的連貫性、權威性,是其他任何參考資料都無法與之比擬的。學生復習時雖然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一兩種參考資料作為課本的補充,但不可盲目使用和迷信考試輔導資料,而必須以課本為復習依據,吃透課本,強化“雙基”,避免舍本求末。總之,課本是最好的復習資料。
彌補學習中的不足。
教師應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勤動手、算到底和一次性做對題的習慣。學生對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的推導過程、公式的結構特點要熟悉、掌握,對“根與系數的關系”、根的判別式的應用不能忽視低。教師應加強“配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學會利用“配方法”構造二次函數的頂點式,從而作拋物線的圖像,求最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