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物體的運動
物質是運動的,世界上的事物都在運動。古希臘有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形象地闡明了這一含義深刻的哲理。河水在不停地流動,當人第二次踏入這條河時,接觸的已不是原來的水流,而是上游來的新水流。客觀事物就像河水一樣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是中考物理物體的運動相關知識點總結。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物體的運動--知識點總結:
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主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我們走兩步的距離約是 1米,課桌的高度約0.75米。
3.長度的單位還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們關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5.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盡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6.特殊測量方法:
(1)累積法:把尺寸很小的物體累積起來,聚成可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的數量后,再測量出它的總長度,然后除以這些小物體的個數,就可以得出小物體的長度。如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一張紙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圖:(a)測硬幣直徑; (b)測乒乓球直徑;
(3)替代法:有些物體長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的,就可用其他物體代替測量。如(a)怎樣用短刻度尺測量教學樓的高度,請說出兩種方法?
(b)怎樣測量學校到你家的距離?(c)怎樣測地圖上一曲線的長度?(請把這三題答案寫出來)
(4)估測法:用目視方式估計物體大約長度的方法。
7.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8.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9.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10.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11. 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
13.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4. 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據可求路程:和時間:
16. 人類發明的計時工具有:日晷→沙漏→擺鐘→石英鐘→原子鐘。
物體的運動--物理定義:
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各部分之間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它是物質的各種運動形態中最簡單,最普遍的一種。例如,地球的轉動、彈簧的伸長和壓縮等都是機械運動。而其他較復雜的運動形式,例如,熱運動、化學運動、電磁運動、生命現象中都含有位置的變化,但不能把它們簡單地歸結為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靜止的描述是相對的。
參照物
1)要描述某一物體的位置變化,就必須選擇另外的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來作為標準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物體的運動,觀察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覺得地球是不動的,其實地球在以30km/s的巨大速度繞太陽公轉。這就是物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分類 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可以將物體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一般來說,直線運動是要比曲線運動簡單一些的。但是,直線運動它也有千差萬別,所以有必要對直線運動在進行分類研究。
直線運動根據其速度的變化特點又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1)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為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物體沿一直線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并不相等,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相對靜止
靜止是存在的,但只是相對靜止。相對靜止是物質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物質處于相對穩定的不顯著的變化狀態。人坐在房子里固然沒有運動,但人和房子隨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在不停的運動。同時,人在不停的呼吸,體內血液不斷的循環,都在運動。所以,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