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常考知識點整理
1.光(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質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都要慢
2.15℃的空氣中聲速:340m/s,振動發聲,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一般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
3.g=9.8N/Kg,特殊說明時可取10N/Kg
4.一個標準大氣壓=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5.幾個電壓值:1節干電池1.5V,一只鉛蓄電池2V。照明電路電壓220V,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6.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如:遠視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等等。
7.晶體熔化必要條件: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8.熔化現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9.熔化規律: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②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10.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標準是:晶體有固定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
初三物理總復習知識點總結
1.密度的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質的一種固有性質的物理量,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性質表現為: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物質具有的質量不同;或者在質量相等的情況下,不同物質的體積不同。
2.定義式:P=M/V因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某種物質的密度跟由這種物質構成的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均無關,所以上述公式是定義密度的公式,是測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決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質密度和外界條件的關系:物體通常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即溫度升高時,體積變大;溫度降低時,體積變小。而質量與溫度無關,所以,溫度升高時,物質的密度通常變小,溫度降低時,密度變大。
5.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7.物體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變運動狀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就不變。
8.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只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只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慣性越大。
9.慣性是屬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只能說具有,由于。
10.物體受平衡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可以相互推導。物體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運動方向一致,物體做加速運動,反之,做減速運動。
物理答題技巧
1.基本公式要記牢,然后容易忘的公式要在考前多突擊幾遍,進考場的時候發草稿紙就把那些公式默寫下來,即使考不到也會安心不少。
2.心態要保持好,不會做的題目一時間想不出來不要慌張,先往后寫,等把一些簡單的顯而易見的題目保證拿到分數,再放輕松一點去攻克那些有難度的題目。
3.做題的時候要劃線,不要多劃也不要不劃,把一些重要的數據和一些容易忘記的條件劃出來,以免做的時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