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光的折射知識點總結
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線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是:中考物理光的折射相關知識點總結。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光的折射知識歸納: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
光路圖: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借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后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于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后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后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內的膠片。
8.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9.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0.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物理光的折射相關特殊情況:
全反射
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質中的折射率大的)媒質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質中折射率小的)媒質的界面時,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質內的現象。光由光密媒質進入光疏媒質時,要離開法線折射,如圖所示。當入射角θ增加到某種情形(圖中的e射線)時,折射線延表面進行,即折射角為90°,該入射角C稱為臨界角。若入射角大于臨界角,則無折射,全部光線均反回光密媒質(如圖f、g射線),此現象稱為全反射。
這就是光纖通信的原理。只有在光線從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時才會產生。
光從介質射入空氣(真空)時,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C與介質的折射率n的定量關系是: sinC=1/n 從這個關系式可以看出,介質的折射率越大,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越小。水的臨界角為48.8°,各種玻璃的臨界角為32°~42°,金剛石的臨界角為24.4°。
全反射是自然界里常見的現象。例如,水中或玻璃中的氣泡,看起來特別明亮,就是因為光從水或玻璃射向氣泡時,一部分光在界面上發生了全反射的緣故。
全反射應用
當鏡面的截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時,光垂直于某一直角邊射入玻璃,由于光的方向與玻璃棉垂直,光線不發生偏折。但在玻璃內部,光射向玻璃與空氣的界面時,入射角大于臨界角,發生全反射。與平面鏡相比,它的反射率高,幾乎可達100%;由于反射面不必涂敷任何反光物質,所以反射時失真小。這種棱鏡在望遠鏡等光學儀器中用來改變光的方向,用得十分廣泛。
當光在玻璃中傳播時,如果從玻璃射向空氣的入射角大于臨界角,光就會發生全反射,于是光在玻璃棒內沿著鋸齒形路線傳播。這就是光導纖維導光的原理。1966年,33歲的華裔科學家高錕博士提出一個理論:直徑僅幾微米的玻璃纖維就可以用來作為光的波導來傳輸大量信息。43年以后,高錕因此獲得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