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答題方式及技巧有哪些
一、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1、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
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jié)尾的總結(jié)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nèi)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
2、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
3、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nèi)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xiàn)象。
③.列數(shù)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zhì)、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qū)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并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nèi)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
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總到分,外到內(nèi),前到后,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筑物或?qū)嶓w)。
邏輯順序(先結(jié)果后原因,層層遞進,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
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fā)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qū)右哉f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于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5、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二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1、論點(證明什么)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tǒng)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tài)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tǒng)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jié)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jù)。(可用于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后歸結(jié)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xiàn)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jié)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jīng)歷湖,歸結(jié)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后得出結(jié)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jù)(用什么證明) ⑴論據(jù)的類型:①事實論據(jù)(舉例后要總結(jié),概述論據(jù)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jù)(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jù)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jù)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jù)(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須為四個字)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jù)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jù)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比喻論證比喻 在說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lián)系全文的結(jié)構(gòu),是否有總結(jié)。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chǎn)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4、 議論文的結(jié)構(gòu)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jié)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并列式 ②總分總式 ③總分式 ④分總式 ⑤遞進式。
5、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lián)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
6、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jù);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么?
三、中考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后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攜帶需要解答的題目,使閱覽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群體把握文章的首要內(nèi)部實質(zhì)意義和中心意思。
(3)準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準“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個段落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具體過程是:閱讀理解文章題目——閱讀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試題——按試題要求回頭有重點地再看原文——答題。文章要看兩遍或以上。尤其是開頭和結(jié)尾。
答題技巧歸納:
1.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括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誰做了什么”或“誰怎么樣”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jié)、年代)、地點、環(huán)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nèi)。
2、找主旨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還有標題。
3、文眼: 標題是“文眼”,統(tǒng)帥全文(新聞);有時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節(jié),有時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義);有時還是“線索”。
4、 記敘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1)焦點人物(2)焦點物質(zhì) ⑶焦點事件(4)時間 (5)地點(6)筆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串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路,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構(gòu)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jié)構(gòu),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5、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成長順序) 作用:敘事善始善終,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jié)果,再交待前邊發(fā)生的事。)
作用:造成牽掛、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diào),增強文章的活潑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進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jié)起增補、襯托作用,豐富形象,凸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