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方式及技巧有哪些(3)
(2) 擬人:付與物質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到達形象活潑的效果。
(3) 夸張:凸起特征,揭示素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5) 對偶:使句式整潔,結構一致,形式柔美,音韻,互相襯映,互為增補。
(6) 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詰: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 引用:使內部實質意義更真實、準確、深刻、緊密。
(10)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15、記敘文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記敘。確定是筆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和力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從多方面敘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可能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
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和力,便于感情的交流。
16、記敘文中的描寫:記敘文中的描寫分為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 (A)肖像描寫 (B)外貌描寫 (C)神態描寫 (D)動作描寫(E)語言(會話)描寫 (F)心理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成長;揭示文章主題。
(2)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天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天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首要作用:
A、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配景; B、推動情節成長;C、襯著氣氛; D、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表情、感情); E、凸起、深化主題。(注意:不能堆砌描寫的作用)
社會環境描寫的首要作用:
A、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B、在回答時必須結合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
17、記敘文中議論:記敘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敘后議、先議后敘、夾敘夾議。
作用:可起到承上啟下;統領全文;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凸起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8、 記敘文中抒情:
作用:抒發作者真摯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21、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釋回答:
這種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實質意義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進修要領、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觸感染和啟示;(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部實質意義的理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好壞,對選文材料談自己創見;(5)接合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提議和設想;(6)調動知識的堆集,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接合(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著名的句子等);(7)發揮聯想、想象補寫有關內部實質意義;(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答題套路:
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你認為……”只要切合文題要求,所談內部實質意義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抒發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等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白自己的觀點。
(2)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
(3)抒發內部實質意義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