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試散文考點及應對措施
為了幫助高三的孩子復習高考散文考點,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考考試散文考點及應對措施,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高考考試散文考點一
1、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貫穿文章始終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高考試卷中的散文閱讀幾乎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命題。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圣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3、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信息量大、內容含蓄、意義深刻、表現力強的語言進行鑒賞。鑒賞散文的語言,只有聯系文章的主旨,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這也是閱讀散文的基礎。
4、正確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征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高考試題通過對這些技巧的鑒賞,可以直接透視學生的閱讀品位。所以,閱讀散文還要注意鑒賞常見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5、精心組織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閱讀試題,一直以主觀性測試為主,題型基本不變,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識點上略有不同。從試題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問題看,難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多數問題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應、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
這就告訴我們,回答問題要善于從原文中抽取關鍵語句,并根據題目要求進行適當整合,這樣才有可能寫出精練確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考試散文考點二
解題方法點撥
(一)“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類
【命題角度】1.體現作者立場、觀點,表現文章思想的詞語(語境義) 答題步驟為:
①本義入手,追根溯源。根據詞語的本義,從上文中找到相關語境。
②關鍵句子尋線索。從相關語境中找出包含該詞或其近義詞的句子,體驗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過類比聯想,借鑒同類文章的寫作特點找到答案。
【命題角度】2.與本文主旨相關的詞語
【答題思路】
①明確詞語地位。與文章主旨相關的詞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標題,還是主旨詞。
②分析結構抓思路。理清文章結構,看清作者寫了幾個層面。
③抓關鍵詞句,概括要點。從體現幾個層面的關鍵句子入手,抓關鍵詞概括出答案。
【命題角度】3.表達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詞語
【答題思路】
①審清題意明區域。看清答案從段中找,還是從全文找。
②整體把握,分清層次。給段落或文章分層次,找全詞語的內涵層面。 ③鎖定關鍵詞。由體現詞語層面的關鍵詞概括出答案。
【命題角度】4.含義特殊、反映深層意義的詞語
【答題思路】
①結合文意定層面。結合文意,分清該詞語包括幾個層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鎖定區域。找出體現詞語層面意思的各個區域,鎖定關鍵句。 ③歸納概括。從關鍵句中找出體現詞語層面意思的關鍵詞,歸納概括出答案。
【命題角度】5.需要概括含義要點的詞語
【答題思路】
①明確地位,審清題意。分析題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義的詞語是文章的標題,還是段落中心詞。
②分清層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詞語包含的層面意思,總結概括出含義要點。
【命題角度】6.有特殊指代義的詞語(指代義)
【答題思路】
①理解詞語本義。所謂詞語本義,即詞語在詞典中的本來意思。理解其本義,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其臨時含義。
②圈定特殊語境。圈定特殊語境,即圈定該詞語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詞語的臨時含義產生的環境。
③聯系語境分析。聯系特殊語境中所寫的內容,如背景、目的等,進而分析其“潛臺詞”,恰當解釋詞語的臨時含義。
【命題角度】7.運用了修辭的詞語(修辭義)
【答題思路】
①理解詞語的本義,即詞語在詞典中的本來意思。
②聯系語境析修辭。任何修辭離開了具體語境,便不能發生作用,顯出功能。故而,聯系題干中要求解釋的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有效閱讀區間),分析它運用了何種修辭格。
③瞻前顧后斷深意。在有效閱讀區間內,在該詞語的前或后皆有對其進行直接闡釋的句子、段落。抓住了這些闡釋性語句、語段,便找到了打開詞語修辭義大門的鑰匙。
④概覽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閱讀區間內沒有對須釋義的詞語的闡釋性語句、語段,可聯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寫什么,實際上(里)寫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聯系修辭方法分析該詞的修辭義。
【命題角度】8.文中反復強調的詞語
【答題思路】
①鎖定有效閱讀區間。根據題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釋的詞語在文中對應的位置,從而縮小搜索答案的范圍。
②抓住關鍵詞句分析。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文本中的相關區間中,一般都有與試題答案相對應的闡述性、表述性詞語、句子。抓住它們,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內容。
(二)“表達技巧”鑒賞
1.從審題入手,善于從題干及選項中獲得答題的信息
要善于揣摩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準確地找到答題的切入口,從而比較準確地找到文中的相關信息區間。
在題干中,常常會指明問題的區間和考查目的及要求。這時,我們可以借助平時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很快找到答題的切入口。
閱讀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的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干上,充分發掘題干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從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是正確解題的重要途徑。
2.掌握答題技巧,從內容上把握答題的要領
認真審題,明確答題方向,這僅僅是答好題的必要前提。要進一步找準答題的信息區間,篩選并整合答題的內容,還需學會答題技巧,善于借助原文內容,把握答題的要領。
命題所涉及到的信息區間,它可以是一個小節,可以是兩個小節,也可以散見于全文的相關區域。“概括”就是根據命題要求,運用求同思維從不同的信息
區間,抽象出相同點。這是一個分析綜合的過程。有些考生由于尋找相關信息的失誤,而導致概括的內容完全脫離命題的要求;由于運用概括方法的不當,而導致概括的內容舍本逐末,或不夠全面。由此可見,掌握準確尋找相關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綜合的能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蓋內容的全面性,就能減少答題的失誤。
解答表達技巧類試題時,一般要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考慮,側重內容的一般是證明觀點,或者增強表達效果,側重形式的一般是使用什么手法和表現方法?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具體,不要籠統地貼標簽。
3.語言的運用,力求準確、精練、概括
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以主觀表述題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自己組織語言來解答題目,所以如何組織好答題的語言,把篩選整合好的內容準確、精練、概括地表述出來,就顯得非常重要。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詞、句組織答案。
一般來說,答案所涉及到的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就能“摳”出答案來。當然找出的詞語、句子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需經過有效的提取、剪輯、重組,這樣組織起來的答案,一般都比較接近標準答案。
②緊扣題意,選用恰當的句式,從適宜的角度作答。
即:怎么問就怎么答,使“答”與“問”有直接的關聯性。有時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內容,但不能從命題者所“問”的角度作答,如果直接使用會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問。因此,一定要緊扣題目的要求,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組合,特別注意用句式的變換來重組,使之成為與命題提問角度相契合的答案。
③ 語言表述力求精練。
這對于受字數限制的表述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高度概括的題目,當我們篩選整合好文中的相關信息之后,要把具體、形象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的語言;對于解釋、闡述、評價性的題目,我們可刪去描述性的修飾語、較長的限制語,或合并同類項,或改字縮詞,或使用指代詞,使語言的表述高度濃縮,以符合題目的要求。順便提醒,對于不受字數限制的題目,不妨多答些(不能過份),在踩“點”給分的批閱方式中才能避免吃虧。
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首先必須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語匯、句段、結構、章法。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寫作技法。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歸納能力,能根據整體閱讀的原則,綜合運用各種文學知識去分析評判作品的相關內容。同學們只要認真訓練,是一定能提高解題能力的。
(三)“表達作用題”類
1、人稱表達類
可以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命題。
解題思路:
(1)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
(2)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如下表:
第一人稱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稱 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
第三人稱 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
2、修辭方法類
(1)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這類語句作用題,首先要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在答題時點名所用的修辭手法。
(2)明確答題方向。答題時,要明確每一種修辭手法的作用。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張、擬人;結構
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在具體運用中又有些細微的差別,現將《考試大綱》所規定的八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比喻 生動形象,化無形為有形
夸張 表達感情更強烈
擬人 表達親切,有情趣
對偶 整齊,有節奏感
排比 一氣呵成,突出強調
反復 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
反問 表達鮮明,起強化作用
設問 突出強調
(3)確認修辭手法,明確答題方向后,結合語句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
3、表達方式類
一般針對段落或篇章中具體的表達方式命題。
解題思路:
(1)確認指定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2)明確五種表達(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中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向。如下表:
表達方式 主要作用 表達方式 主要作用
肖像描寫 以形傳神 工筆細描 精雕細刻,纖毫畢現,具體生動
動作描寫 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細節描寫 準確傳神鮮明
語言描寫 言為心聲,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插敘 內容豐富,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心理描寫 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倒敘 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景物描寫 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敘后議論 畫龍點睛,點明題旨
白描 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 比喻論證 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3)確定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4、行文段落類
解題思路:
(1)確認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確段落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入手)。如下表:
開頭段 統攝全篇,領起下文,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過渡段 承上啟下(或啟下)
結尾段 呼應前文,深化升華主旨,卒章顯志
(3)結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如前例答為:①照應開頭,呼應前文;②深化主旨,說明恩師高尚的品德將代代相傳。
5、表現手法類
解題思路:
(1)確認所用表現手法。
(2)明確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 襯托 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特點
揚抑 在變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 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 對比 突出事物特點,使形象鮮明 以小見大 小中見大,表現人、事
(3)明確所用表現手法并結合文句內容作答。
6、物象類
(1)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對文章結構具體的思考角度如下:
結構
開頭結尾的謀劃
詳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線索的貫穿
過渡照應的勾連
伏筆懸念的設置
(2)內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思考角度:
①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②對內容的充實作用;
③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風格
魯迅:觀察冷峻,諷刺辛辣,批判嚴峻。
巴金:真摯樸實,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
季羨林:“形式似散,經營慘淡”,本色天然,樸實無華,小中見大。 冰心:清婉明麗。
秦牧:知識豐富,觀察細致,構思精巧,文采精麗。
李樂薇:寫景優美,詩情畫意,超凡脫俗。
林清玄:恬淡自然,蘊涵哲理;醇厚浪漫,寬容博愛;樸素淺易。 賈平凹:清淡古雅。
畢淑敏:比喻形象,文筆流暢,情感真實,富含哲理。
史鐵生:滄桑內斂。
余秋雨:語言通俗,散文小說化;篇幅宏大,取材廣泛,寫法自由,文情并茂;描寫、記敘、抒情與議論水乳交融,充滿睿智與情趣,富含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