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平生閱讀答案
《一蓑煙雨任平生》閱讀材料
少年黃永玉性格頑劣,絕不是一個好學生。華僑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規模很大,有6層樓的圖書館,這里是少年黃永玉的樂土。而他酷愛閱讀的習慣,也在此養成。
因為一次在集美學校學生與當地孩子的沖突中擔當了“主力”,挨了處分,剛滿15歲的黃永玉決定離開學校,從此開始了一個人的流浪。從福建山區小城德化瓷器小作坊的小工,到泉州戰地服務團的美工,黃永玉學會了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我進入社會后,周圍人一直對我很好,大概覺得這個孩子能吃苦,做人過得去。到哪里給人畫個像、剪個影,人家都喜歡我。”他說。
黃永玉在動蕩不安的生活中度過了抗戰8年。在生活富足而安逸的今天,“流浪”這個詞或多或少被賦予了些浪漫而傳奇的色彩;可是對少年黃永玉來說,這其實是一個極為艱苦的過程。“流浪生活好痛苦的,不能多想它。”88歲的黃永玉似乎不忍去回首幾十年前那個獨立闖蕩世界的自己。不過,對那個十幾歲的少年來說,并不覺得苦,他惟一的哲學就是“生存”。以至于有一年他看到學校有一對夫妻吵架,還驚詫不已:“都有飯吃,還打什么架?”
不過艱苦的生活鑄就了他頑強的生命力,也為日后那個令人嘆服的黃永玉打磨了雛形:他在小學任過教員,在劇團任過舞美,在報社當過編輯,還干過電影編輯。無師自通的木刻,風格鮮明而獨特,不僅成了他賴以謀生的法寶,還贏得了行家里手的贊譽。
更為難得的是,這一段艱難世事并沒有成為投射于他日后成長道路上的陰影,相反,諸多前輩對他這個闖蕩大上海的年輕人的關愛和提攜,卻成了永駐心靈的一道溫暖陽光。剛流浪到上海的黃永玉名不見經傳,每個月的房租是50元,而他發表一幅木刻才能得2—5元的稿費。一天,得知比自己大20歲的著名詩人臧克家和自己住在同一條街上,他激動萬分,便帶著十幾幅木刻去拜見臧克家。臧克家認真地翻看了他的畫,說自己非常喜歡,想替他送去發表,還按照當地報刊的最高報酬標準付給他稿費。后來,那十幾幅木刻畫絕大多數沒能發表,但臧克家從來沒有在他面前提起過。
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唐弢,那時是上海郵局的高級職員、部門領導,黃永玉每次到郵局,唐弢無論多忙,都會立即放下手頭的活幫他處理稿費。唐弢還多次帶著黃永玉在上海四處奔走,找到一些有錢人,然后讓黃永玉替他們畫像,好多掙一點錢。
那時候,身邊的這些人,美好得令他今天想起來還感喟不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么干凈純潔,我就是在這種環境里成長起來的……現在這些對我好的人都不在了,我要拿同樣的感情對待別人。再說經歷了這么多年,可以說是社會把我養大的。小時候人家對我這么好,我長大了怎么能夠對別人不好?”(節選自李菁《黃永玉·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少年黃永玉性格頑劣,好打鬧,不學習,不是一個好學生。
B.88歲的黃永玉似乎不忍回顧幾十年前那個流浪少年的經歷,是因為他覺得那段日子太痛苦了。
C.黃永玉在小學任過教員,在劇團任過舞美,在報社當過編輯,還干過電影編輯,這些都是因為他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最后他才把“畫畫”作為自己的人生定位。
D.黃永玉送到臧克家那里的十幾幅木刻畫絕大多數沒能發表,但臧克家從來沒有在他面前提起過,是因為臧克家怕傷了黃永玉的自尊心。
E.本文用樸實的語言敘述了黃永玉早年的人生經歷,既表現了黃永玉生命的頑強,又突出了艱難困苦中人們對他無私的援助帶給他的美好記憶。
小題2:在黃永玉成長的道路上,有哪些人幫助過他?對他有什么影響?(3分)
小題3:黃永玉的成長得益于哪些因素?請簡要概括。(3分)
小題4:傳主黃永玉具有什么樣的個性特征?從他的經歷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啟示?請結合全文,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6分)
《一蓑煙雨任平生》閱讀答案
小題1:選E 3分,選B 2分,選D 1分
小題2:臧克家、唐弢,還有很多不知名的人;經濟上幫助了他,讓他度過難關;讓他感受到人間的美好,學會了善待他人。(3分,1點1分)
小題3:無父母庇護,被迫成長起來;集美學校圖書館的閱讀生活,終生受益;社會上的摸爬滾打,使其更加頑強;做過很多工作,人生經歷豐富;得到很多人的幫助;執著于興趣。(3分,1點1分,答對其中3點即可)
小題4:
第一問:黃永玉頑強、執著、能吃苦、樂觀向上、懂得感恩和回報,
第二問:結合傳主的某個或某些特點、聯系社會和自身實際言之成理即可。
看了“一蓑煙雨任平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