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的巴金閱讀答案
《被遮蔽的巴金》閱讀材料
當我們從思想史的視角觀察巴金,巴金的文本便會發(fā)生奇特的變化,它們不再是像某些人指責的那樣純屬黨派政治宣傳品、是對階級斗爭的簡單圖解,而是始終包含著對人類合理的社會秩序的探尋,而這種探尋,自始至終都是從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的立場出發(fā),而不是服從他人的意志。他對作家職業(yè)的選擇,也歸因于安那其主義者相信在社會革命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過教育將個人從強權中解放出來,恢復人類本能的社會性。從這里出發(fā),巴金的文學道路才變得易于理解。而他筆下所有的愛恨情仇,都是巴金思想體系的一個局部,單從文本意義上考察,把他們從巴金的思想體系中剝離出來,它們的價值當然會大打折扣。
此外,被傳播的巴金,對于巴金而言,只是冰山一角。即使是人民文學出版社二十六卷本的《巴金全集》,也是遺漏頗多。這些“遺漏”,除了史料搜集的難度外,自然也有人為的成分。比如他的理論專著《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就未能收入全集。對巴金的思想背景諱莫如深,為解讀其文本制造了困難。
巴金的文學活動,一以貫之地堅持著安那其主義立場,來關注被壓抑的人們,并構建他理想中的社會圖景。如果說有所中斷,便是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這段時期,這成為晚年巴金痛悔不已的不潔史和他撰寫《隨想錄》的主要動機。他的晚年巨著《隨想錄》,與“__”中的逼供信相對照,是他對自己的一生主動進行的思想總結,也是他的思想遺囑。在這份總結中,文辭是否考究顯然并不重要,陳思和評價它“不再具有盧梭時代以及中國‘五四’時代自傳作家所犯的浪漫主義的通病”,以“頂峰”一類的大詞為其命名,顯然言過其實。但指責它“始終無變化的結構,語言一味平直,無論怎么講,其文學魅力都難以盡如人意”,“教堂中牧師前的懺悔最徹底,也不是文學”,卻也大無必要。只要把它視為一個思想者精神歷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切也就釋然了。
《被遮蔽的巴金》閱讀題目
小題1:巴金的“被遮蔽”,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4分)
小題2:文章說“巴金首先是作為一個思想者存在的”,從文中看,作者認為巴金“作為一個思想者存在”的主要依據有哪些?(5分)
小題3:從作者對巴金作品的解讀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請結合你的閱讀體會,舉例說明。(6分)
《被遮蔽的巴金》閱讀答案
小題1:4分)巴金的被遮蔽,是指“被傳播的巴金,經過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編輯和修飾”,具體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⑴“他思想者的身份被忽略”,他的作品從他的思想體系中被剝離出來,它們的價值已經大打折扣。⑵“被傳播的巴金,對于巴金而言,只是冰山一角”。他還有很多作品,因為客觀或主觀的原因被遺漏了,人們無從讀到,這也為解讀其文本制造了困難。
小題2:5分)⑴一生堅持安那其主義立場,以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作為軸心,關注被壓抑的人們,構建他理想中的社會圖景;⑵從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的立場出發(fā),對人類合理的社會秩序進行探尋;⑶晚年對自己的一生主動進行思想總結,寫出了引起社會關注的巨著《隨想錄》。(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得3分,答對3點得5分)
小題3:答案示例:解讀作家作品,首先要著眼于作家的思想體系,不能單從文本意義上考察。比如對魯迅的小說,如果我們只看到阿Q的荒誕可笑,或老栓的愚昧麻木,那是不夠的。要從魯迅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的角度,才能深刻理解這些人物形象的意義。或:解讀作家作品,要全面正確,歷史客觀,不要被主流意識形態(tài)所左右,不應人為地修飾,也不應該過分苛求。如對《紅樓夢》的解讀,古代的“誨淫誨盜”說固然不對,當代的“政治隱喻”說也不可能概括其全部意義。我們要從文本閱讀的真實感受出發(fā),首先把它當作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學巨著來看待,才能真正把握其豐富內涵。
看了“被遮蔽的巴金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