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史學家蔡東藩閱讀答案
《通俗史學家蔡東藩》閱讀材料
【相關鏈接】
①蔡東藩(1877—1945),山陰縣臨浦(今蕭山)人,著名小說家、歷史學家。曾任候補知縣,因不滿官場惡習,數月即稱病回鄉。其《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內容之廣、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這套演義重史輕文,盡管略輸文采,但卻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華通史,為普及中國歷史知識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②“演義”是根據史傳、融合野史經藝術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種通俗的長篇小說。近代認為“演義”與“演繹”意義相近,演義故事是作者根據史實和一定邏輯性演繹出來的事件。
《通俗史學家蔡東藩》閱讀題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蔡東藩一生正處在中國近代歷史發生巨變的時代,他經歷了歷史上眾多驚天動地的事件,豐富的生活經歷使他的《歷朝通俗演義》具有真實性。
B.由于蔡東藩在寫《民國演義》時堅持正直史德“秉筆直書”,“寫當代之狀況”“語皆有本”,使“軍閥武夫為之懼”,因而遭到軍閥恐嚇威脅。
C.蔡東藩的“新演義”體與傳統的《東西漢演義》、《三國演義》等“演義體”歷史小說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文筆力求通俗,不作文字修飾。
D.蔡東藩認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巧為烘染,悅人耳目”,以偽亂真,以訛傳訛,誤人子弟,脫離了歷史正軌,不適合“供社會教化之助”。
E.作者認為《歷朝通俗演義》應列入史學著作之中,并作為歷史小說范例,供后世取法,而那些戲說歷史、褻瀆歷史者流,相比之下應自感慚愧。
(2)蔡東藩所具備的“儒家學者三項標準的優秀品格”分別是什么?請結合原文簡要概括。(6分)
(3)“蔡東藩之所以能以極大的毅力完成這套通俗歷史著述(指《歷朝通俗演義》)”,既有思想基礎,也有現實因素。請根據原文具體分析。(6分)
(4)蔡東藩不滿意《三國演義》之類的演義小說,自創了“新演義”體寫法。你認不認同蔡東藩有關歷史小說創作的主張?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意見并闡明理由。(8分)
《通俗史學家蔡東藩》閱讀答案
(1)【答案】B、E (A項“豐富的生活經歷使他的《歷朝通俗演義》具有真實性”說法不妥,《歷朝通俗演義》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實性來自于史書,并非全是蔡東藩的生活經歷。C“完全采自歷史”和“不作文字修飾”不確,原文是“間入稗史遺聞,不過修飾文字”。D項“誤人子弟”不當,原文是“其誤人亦不少也”;“脫離了歷史正軌,不適合‘供社會教化之助’”之說也沒有根據。)
(2)【答案】①“貧賤不能移”,簞食瓢飲,固守清貧。②“富貴不能淫”,敝屣榮華,決不降志辱身,蠅營狗茍;③“威武不能屈”,不畏權勢,臨危不懼,鐵骨錚錚。(共6分,每點2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不出現。若概括出“關心國事,具有憂患意識”也算對。)
【附網絡資料答案,也給分:①淡泊名利,堅持操守,雖貧寒不為博取富貴而降志辱身混跡官場;②不畏權貴,雖為一介書生,但能臨危不懼,鐵骨錚錚;③對家國天下的憂患意識鑄就了秉筆直書的史家風骨。】
(3)【答案】(1)思想基礎:①憂患意識激蕩,一心救亡圖存;②懷抱“演義救國”的夙志;③具有正直的史德和史家的風骨。
(2)現實因素:①當時“實業救國”“教育救國”“富國強兵”等等課題,流傳于社會;②北洋軍閥和袁世凱“政治惡行”的刺激;③“直皖戰爭”給民眾帶來兵燹災禍,軍閥統治的黑暗現狀,民元以來的動亂不寧。(3分,每點1分。答“辛亥革命爆發,給他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也算對。)
(4)【觀點一】不認同。①歷史小說不是歷史著作,而是文學作品。蔡東藩過于重視史實的真實性,主張“敘事端在真實”,“不得脫離歷史正軌”,這樣創作的歷史小說只能說是“通俗史學”,不能視為文學作品。②歷史小說不是歷史著述,而是文學創作。蔡東藩反對“修飾文字,敷衍情節”,將必要的藝術加工視為“巧為烘染,悅人耳目”,甚至“采用夾批、后批和注釋等手段,以發揮自己的史觀、史識”,這不符合文學創作的基本原則。③歷史小說的“社會教化之助”不只是普及歷史知識。蔡東藩重視歷史知識的普及這是對的,但歷史小說的創作目的絕對不應局限于此,羅貫中《三國志演義》的“社會教化之助”顯然更大也更有意義。(觀點鮮明2分,理由充分6分。三個基本觀點都論及,視為理由充分。大意對即可。若另有主見,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也可以。)
【觀點二】認同。①歷史小說反映歷史事件,應該對歷史真實負責,不能“穿鑿失真”,“以偽亂真”,給人誤導。②歷史小說雖允許藝術加工,但不能過度,如果“粉飾者十居五六”,甚而至于“戲說歷史、褻瀆歷史”,就變成純粹的小說,而失去了歷史小說的意義。③歷史小說必須講求“社會教化之助”,應該做好歷史知識普及工作,“以國史回歸國人,鼓呼民氣”,盡史家職責,對社會負責。(觀點鮮明2分,理由充分6分。三個基本觀點都論及,視為理由充分。大意對即可。若另有主見,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也可以。)
看了“通俗史學家蔡東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