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個張岱閱讀答案
《別一個張岱》閱讀材料
當大風大浪襲來時,對于士人來說,有人守護節氣,有人低頭現實,有人投身權貴,有人無奈而從,任何時代莫不如是。但晚明許多文人確實是自覺背負起喪國之痛的羞恥感,他們不仕出,不與異族時局合作,或埋于讀書著述,如張岱即是,或沉于丹青書法,如傅山、陳洪綬,以筆墨承傳建設一種源遠流長的百折不撓的文化香火。這樣的人生態度于知識者而言,無論其時還是后世,都需要精神、心靈和肉體的勇氣。
這一個張岱與品茶品戲優游于文人嫻雅生活之中的張岱,其實并不矛盾,他只是持守一個士人的原則、精神罷了,是一個承傳漢文化傳統的文人對價值、審美理想的一以貫之,歷史的興替節點只不過是對之的一種外在考量,而張岱則堅持了他的“冰雪”理想。堅烈與瀟灑渾然一體。
事實上,踐行如此的渾然一體是剮具勇氣的,并不瀟灑。 (《悅讀·人文》2010.1,有刪節)
【注】張岱: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山陰(浙江紹興)人。
《別一個張岱》閱讀題目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文章認為,張岱給人以品茶游園,天地山水一白的湖心亭賞雪的性情文人形象,其根本原因是其文集《陶庵夢憶》的影響。
B.明亡后文人避居山間所寫的文章,往往在天高云淡的襯托中映現出滄桑煙云的底色,只有張岱與月雪茶曲同品,顯示出別一個張岱。
C.張岱曾述:“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完全是一副瀟灑自娛的情態,與醉生夢死無異。
D.張岱自述不喜作諛墓文,但卻為周宛委寫墓志銘,因張岱認為,其人“其所持論,皆出入意表”,且“真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也”。
E.張岱最看重直面侵略,堂堂正正,敢于承擔,敢于說話,身處市厘卻胸有丘壑,而自己也避居山間,讀書著述,寧愿生活困頓,也拒不仕出。
(2)文章說,“這一個張岱與品茶品戲優游于文人嫻雅生活之中的張岱,其實并不矛盾”,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寫“另一個張岱”,作者為何濃墨重彩地描寫張岱為三個人寫墓志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結尾說“并不瀟灑”,而前文則說“自嘲的瀟灑躍然紙面”,那么該如何認識張岱的“瀟灑”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別一個張岱》閱讀答案
(1)DE
(2)一是人們在《陶庵夢憶》里認識的張岱是品茶游園,踏山賞雪,與風月共影的性情中人,“嫻雅”的張岱;二是國破家亡之時,“夢憶”之外更多的文字,則是“另一個”內心堅烈的張岱;三是堅烈與瀟灑,身懷冰雪理想與避居山林著述相統一,只是堅守士人原則精神。并不矛盾。(意對即可)
(3)三人俱為堂堂正正,有膽魄敢擔當之人,為其寫墓志銘,表現張岱的價值取向及審美原則,為三人寫墓志銘即為鋪墊蓄勢;借張岱為周宛委、姚長子、張山民寫墓志銘凸顯張岱的個性堅守;在褒揚三人的品行中側面烘托張岱的“冰雪”理想。(意對即可)
(4)“瀟灑”文中指張岱“寄情山水,賞雪品月”,乃性情中人;“瀟灑”還指張岱在國破家亡之時,以自嘲而自娛。但張岱“并不瀟灑”:他是以“堅烈”作底蘊,是“瀟灑”與“堅烈”的統一;他在生死名利考驗前,自覺背負起喪國之痛的羞恥,不與異族合作,堅持承傳漢文化傳統;他隱居山林,甘于清貧窮困,由鐘鳴鼎食而布衣蔬食不改志向,需要精神、心靈和肉體的勇氣。(意對即可)
看了“別一個張岱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