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馮驥才閱讀練習及答案
馮驥才《天籟》閱讀材料
你仰頭、仰頭,耳朵像一對空空的盅兒,去承接由高無窮盡的天空滑下來的聲音。然而,你什么也聽不到。人的耳朵不是聆聽天體的,而是聽取俗事的;所以人們說茫茫宇宙,寥廓無聲。
這宇宙天體,如此浩瀚,如此和諧,如此寧靜,如此透明,如此神奇;它一定有一種美妙奇異、勝過一切人間音樂的天籟。你怎樣才能聽到它,你乞靈于誰?
你仰著頭,屏住氣,依然什么也沒聽到,卻感受了高懸頭頂的天體的博大與空靈。
當烏云匯集,你的目光從那尚未閉合的云洞穿過,極力望去,一束陽光恰好由那里直射下來,和你的目光金燦燦地相撞。你是否聽到一種激動人心的燦爛的金屬般的聲響?當然,你沒有聽到任何聲音。還有那涌動的濃霧,不安的流光,行走的星球和日全食的太陽,為什么全是毫無聲息?
噢,你聽到了!閃電刺入烏云的腹內,你終于聽到天公的暴怒;你還說空中的風一定是天體的呼吸,否則為什么時而寧靜柔和,時而猛烈迅疾?細密的小雨為了叫你聽見它的聲音,每一滴雨都把一片葉子作為碧綠的小鼓,你已經神會到雨聲是一種天意!可到頭來蒙昧的仍舊是你!只要人能聽到的、聽懂的,全不是天體之聲。
你更加焦渴地仰著頭——
不,不是你,是約瑟夫〃施特勞斯。他一直張著雙耳,傾聽來自宇宙天體深處的聲音,并把這聲音①描述下來。盡管這聲音②并非真實的天籟,只不過是他的想象,卻叫我們深深地為之感動。從這清明空遠的音響里,我們終于悟到了天體之聲最神圣、最迷人的主題:永恒!
永恒,一個所有地球生命的終極追求,所有藝術生命苦苦攀援的極頂;它又是無法企及的悲劇性的生命境界。從蠻荒時代到文明社會,人類一直心懷渴望,舉首向天,祈盼神示以永恒。面對天體,我們何其渺小;面對永恒,我們又何其短暫!盡管如是,地球人類依舊努力不棄,去理解永恒和走進永恒。我們無法達到的是永恒,我們永遠追求的也是永恒。
聽到了永恒之聲,便是聽到了天籟。
馮驥才《天籟》閱讀題題目
1.文章第二段作者說“它一定有一種美妙奇異勝過一切人間的音樂的天籟”,你認為作者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4分)
2.作者為什么說“只要人聽到的,聽懂的,全不是天體之聲”?(5分)
3.結尾處“聽到了永恒之聲,便是聽到了天籟”,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5分)
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從聲音入手,放眼整個宇宙,充滿激情地歌頌了“天籟之聲”,并指出“天體之聲最神圣,最迷人的主題便是永恒”。
B.文中第六段作者說“可到頭來蒙昧的仍舊是你”,這句話分明是表現了作者對社會上反面人物的抨擊與鄙夷。
C.作者在文中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遼闊宇宙的神往崇拜,對渺小人類的同情憐憫,表現出了一種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這正是文章最令人感動之所在。
D.都市林立的高樓已把廣袤的天空肢解得狹窄而破裂,那是文明的悲哀,作者呼喚“天籟之音”正是對大自然的深切呼喚。
E.文章倒數第二段作者說“它又是無法企及的悲劇性的生命境界”,表現了作者對人類未來的悲觀失望。
5.結合上下文,請指出文中加點的“聲音”的不同。(4分)
6.說說文中運用第二人稱有何藝術效果?(5分)
7.作者借音樂表達對優秀藝術的看法。請概括優秀藝術的特點(6分)
馮驥才《天籟》閱讀題答案
1.答案:這宇宙天體,如此浩瀚,如此和諧,如此寧靜,如此透明,如此神奇。
2.答案:人的耳朵不是聆聽天體而是聽取世俗的,天體之聲,只可神會。
3.答案:因為天體之聲最神圣、最迷人的主題就是永恒。人類渴望永恒,那么就走進自然,傾聽宇宙,領悟天籟之聲。
4.(AD)(4分)
5.答案:①聲音:約瑟夫·施特勞斯用心傾聽的永恒的天體之聲。(2分)②聲音:約瑟夫·施特勞斯通過想像,演奏出來的清明空遠的音樂。(2分)
6.答案:文章以第二人稱寫,拉近了讀者的距離(1分),使讀者充當聽眾,隨著美妙的音樂,展開聯想(1分)。同時第二人稱又指約瑟夫·施特勞斯(1分),能讓讀者仿佛親歷他的創作過程(1分),從而產生共鳴(1分)。
7.答案:①優秀藝術是藝術家苦苦追求,堅持不懈,用心創造出來的。(2分)②給人以生動豐富的想象和聯想(2分),③給人以理性深沉的哲性思考(2分),④讓人無限感動(2分)(答出三條,即可)
看了“天籟馮驥才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