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家閱讀練習及答案
《鑒賞家》閱讀練習材料
葉三五十歲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得起他。
葉三有點生氣了:
“嫌我給你們丟人?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人,我也得賣果子。”
季四太爺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稱之為四太爺。
葉三真是為了季陶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為了掙錢,他給季陶民送果子是為了愛他的畫。
季陶民有一個脾氣,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搜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畫室。葉三不須通報,一來就是半天。季陶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筆。季陶民從不當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認為葉三真懂,不是假充內行,也不是諛媚。
季陶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因為席間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談闊論。但是他對葉三另眼相看。
葉三只是從心里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陶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自己負手遠看。有時會問葉三:“好不好?”
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
季陶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
葉三說:“紫藤里有風。”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亂的。”
“對極了!
季陶民提筆題了兩句詞:“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
季陶民最愛畫荷花。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陶民一高興,畫了一幅墨荷,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
葉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
“不對?”
“‘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花的蓮子。”
“是嗎?我頭一回聽見!”
季陶民于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張紅蓮花,題了一首詩:
紅花蓮子白花藕,
果販葉三是我師。
慚愧畫家少見識,
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葉三很多畫,都是題了上款的。有時季陶民給葉三畫了畫,說:“這張不題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葉三說:“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一張也不賣!”
十多年過去了。季陶民死了。葉三已經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畫價大增。大家知道葉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葉三說:
“不賣。”
有一天有一個外地人來拜望葉三,因為是遠道來的,葉三只得把畫拿出來。客人非常虔誠,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然后才展開。他一邊看,一邊不停地贊嘆: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買這些畫,要多少錢都行。
葉三說:
“不賣。”
客人只好悵然而去。
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刪改)
《鑒賞家》閱讀練習題目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塑造的葉三,為人勤快、誠實守信、閱歷豐富,對繪畫藝術有熱情。如果不賣果子,而當一個畫家,也一定會很出色。
B.“紫藤有風”,“花是亂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語言的神力,讓一個果販與一個鑒賞家的形象精致地疊合在一起,可謂神來之筆。
C.從情節和結構來看,很難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說那種清晰的線索,強烈的沖突,波瀾起伏的情節,甚至很難概括出一個故事梗概,頗有“散文”的特征。
D.小說語言獨具特色:準確、干凈、不失華麗,大量使用短句,使語言凝練又明快活潑,形成汪曾祺獨到的文風。
E.季陶民“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這看似閑筆,實則表現出季陶民曠達超脫且率性脾氣。
(2)小說題目是“鑒賞家”,但卻用了很大篇幅寫葉三賣果子。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3)小說是通過哪些情節來塑造葉三的鑒賞家形象的?請結合文本作概括。(6分)
(4)小說以葉三把畫帶到棺材里作為結尾,有人認為他的做法值得稱贊,有人認為他的做法欠妥……請聯系文本與現實,談談你的看法。(8分)
《鑒賞家》閱讀練習答案
(1)(BC)
(2)答案:①體現葉三有一種脫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靈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見聞積累和高超的審美能力);②葉三賞畫的見識和鑒賞力,正是在賣果子生活中逐漸獲得和養成的,為下文品評季陶民之畫,能一語中的做鋪墊(為他是個懂藝術的鑒賞家做出鋪墊);③新鮮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紐帶,借此也可傳達出他對季陶民的知己之情。④他作為“鑒賞家”的對美純粹深沉、不涉功利的愛的品質,正是賣果子生活中樂觀的、熱情的、智慧的、誠實的人生態度的反映。
(3)答案:①葉三看畫時,驚呼吸氣的地方正是畫家的得意之筆。②葉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畫里有風。③葉三能指出荷花畫中的錯誤。④葉三與畫共存亡。
(4)答案:答案要點一:他的做法值得稱贊。這是他重友誼、重知己的表現,是全文的升華。是他們懂得對方,珍惜對方的表現。正如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脈相承的,體現的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精神.
答案要點二:他的做法欠妥。這是葉三自私的做法,會讓季陶民作品永遠不見天日,不再有被欣賞、認可的機會。這不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痼疾之一,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這樣,將《蘭亭序》帶進墳墓,卻讓作品永遠不見天日。
看了“鑒賞家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