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大漠飛雪 閱讀理解及答案
《感恩》大漠飛雪 原文閱讀
因為遲到,他逃學了,班主任告上了門,繼母不問原因就狠狠地揍了他。“你那死鬼爹蹬腿了,你跟我沒有關系了。你要是不聽話,就別想在這個家呆下去!”繼母規定除上學外,他還得洗衣做飯、周末下地干活。
洗衣做飯,對一個才十歲的孩子來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最害怕衣服上的污漬,他力氣小,一遍遍搓洗也難洗干凈。冬天時,他的手裂了口子,洗衣服時鉆心地疼,繼母扔給他一雙膠皮手套。他個子矮,站在小板凳上才能切菜煮飯。最初,他常常手忙腳亂,有時不小心傷到手,有時煮糊了飯。繼母喋喋不休地數落他,特別生氣時還會擰他的耳朵,“煮個飯都不會,你還能干什么,等著餓死好了!”他覺出繼母的狠毒,他常常想他死去的媽媽。夜里,他躲在被子里詛咒繼母,壞心腸的臭女人,吃飯閃舌頭,走路遭狗咬。
繼母的大嗓門常招來鄰居二叔,每次二叔都將他牽回自己的家,處理傷口,還特地給他煮荷包蛋。看著碗里的荷包蛋,他撲在二叔懷里痛痛快快地哭,“二叔,嗚嗚嗚……”二叔拍著他的后背,他在二叔的安撫下停止抽泣。
他不敢逃學,因為她說過,要是逃學就讓他退學,他想她是能說到做到的,她怎么會愿意為他盡義務呢?父親去世后,他的學費是村長大伯、二叔、三婆幾家輪流給的。村長大伯說,“春娃子,好好讀書,將來有出息。”他真想跪著給村長大伯叩頭說一聲謝謝。“讀書”、“有出息”,像一條無形的鞭子鞭策著他,從父親去世的第二年起,他年年都是三好學生。
每逢春節,三婆都會給他做新衣。“三婆,你對我真好!”三婆摸著他的頭,“春娃子,快快長大。”是啊,他要快快長大。這樣,三婆就不用為他操心了。
他在鄉親的關懷中長大,他跟繼母較著勁,他學會了洗衣做飯。他要證明給那個女人看,讓她慚愧。高中三年,他是學校的尖子生。
大學通知書送達的時候,鄉親們前來賀喜。繼母捧著通知書,他想繼母即使不當眾夸他,態度也一定會有所改變。然而,他失望了。繼母臉上的表情很復雜,唯獨看不出喜悅。繼母放下通知書,囁嚅了半響,淡淡說了句:“我供不起。”開學前,鄉親們給他湊夠了學費。臨行前,他給送行的鄉親深深鞠了一躬,“謝謝,謝謝!”報恩的念頭在心里扎下了根。
寒暑假的時候,他也偶爾回家,繼母看上去比過去老邁,對他卻依舊很冷淡。“讀大學沒啥好稀奇的,能養活自己才最重要。”笑話,他一個堂堂的大學生,怎么就不能養活自己了?已經成年的他,再也不能忍受繼母的輕視了。
小車開進了小山村,小山村沸騰了。“春娃子回來了,春娃子回來了!”村長大伯、二叔、三婆都迎了出來。“大伯、二叔、三婆,你們好!”“好好!”他吩咐司機從后備箱里拿出禮物送到幾位老人的家。“你說你客氣個啥?”“應該的!我吃過你們的飯,穿過你們的衣,花過你們的錢。沒有你們,就沒有我春娃子的今天,表點心意還不應該嗎?”
“春娃子,你真正要感謝的人是你媽,這些年她太不容易了!”三婆抹著淚。
他輕輕一笑,“她有什么不容易的?”他跟她不是血緣至親,記憶里,父親去世后,她就沒認真地管過他。
“春娃子,你要這么說你媽,我們可不答應。”二叔說。“你媽是天底下最好的媽,為了你,她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委屈。”
三婆給他講了繼母的秘密,父親去世后,娘家人接她回去,她拒絕了,她說你娘死得早,你又沒有了爹,再不能沒有她了。有男人上門求親,她拒絕了,她說當娘的不能委屈自己的兒子。她擔心你怕吃苦不好好讀書,就狠心逼你。你上大學前的學費都是你媽出的,鄉親們湊的大學學費,你媽也都給還上了。好幾次我都想告訴你,可你媽她不讓,她說只要春娃子好我就滿足了。
聽完三婆的講述,他愕然。
(選自“江山文學網”)
《感恩》閱讀習題
(1)下列對這篇小說的思思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以白描的手法敘述了“他”對鄉親的深情回憶,感恩鄉親的上題貫穿全文。
B.小說通過“他”對繼母“詛咒-輕蔑-愕然”這一心路歷程的描寫,塑造了繼母的形象,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C.小說通過正面描寫繼毋的語言、神態和動作,刻畫出繼母這一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D.小時候,冬天“他”洗衣服時,手裂了口子,繼母扔給“他”一雙膠皮手套,是為了讓“他”洗更多的衣服,做更多的家務。
E.小說以雙線結構的形式,在強烈的對比反差中,表現了母愛的深沉和無私。
(2)這篇小說塑造了一個怎樣的繼母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的結尾很有特點,這個特點是什么?試結合文本分析其妙處。(6分)
(4)小說描寫了一位繼母對兒子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對于這種方式,你贊同還是反對?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感恩》閱讀答案
(1)(5分))E B(選E 3分,選B 2分,選C 1分,選A.D不給分)
(2)本文塑造了一個善良、有責任心,對子女教育要求嚴格、甚至有些粗暴,不善言辭的農村繼母形象。①善良、有責任心。②對子女的教育嚴格、甚至有些粗暴。③不善言辭。(概括出性格特點的一個方面,并分析得2分,三點得6分,言之有理即可)
(3)特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答歐亨利式的結尾也可)(2分)。這樣寫的妙處是①增加了小說的魅力,牢牢吸引住了讀者;(2分)②充分調動了讀者的能動性,啟迪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們該怎樣感恩?我們該建立一種什么樣的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方式?等等,從而收到“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2分)(以上各點,意思對即可,不必拘泥)
(4)(示例1)贊同。嚴師出高徒,對成長中的孩子嚴格要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一味的溺愛對孩子是一種害;
小說中“他”犯了錯,繼母會拿最惡毒的語言咒罵他。因為遲到,他逃學了,班主任告上了門,繼母狠狠地揍了他,是為了讓他深刻意識到逃學的嚴重后果,這是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繼母規定除上學外,他還得洗衣做飯、周末下地干活,是為了讓他盡早懂得生活的艱辛,學會自立自強;后來“他”學會了洗衣做飯,高中三年,他是學校的尖子生,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大學,并取得了成就,衣錦還鄉,他要感念鄉親的恩。都證明繼母教育方式的成功。(觀點明確,論述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示例2)反對。這種教育方式過于沉重,給孩子的心靈帶來了消極的體驗,小說中他多年詛咒輕蔑誤解繼母就是明證;這種教育方式單一粗暴,會給孩子的性格帶來暴力傾向;這種教育方式結果不確定,有可能誘發其他不良后果,小說中要不是三婆的一番話,他可能一輩子都會沉浸在對繼母的厭恨誤解的消極情緒中,繼母的好心不一定有好報。(觀點明確,論述有理,即可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