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席慕容閱讀答案
《貝殼》 席慕容
在海邊撿起這一貝殼的時候,里面曾經居住過的小小柔軟的肉體早已死去,在陽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貝殼中生命所留下來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它制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致、多仔細、多么地一絲不茍呢!
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
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來吧。
《貝殼》習題
1.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貝殼來做錢幣?(限15字之內回答)(2分)
因為貝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發的?(20字以內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貝殼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不超過25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關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項是(2分) ( )
A.堅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貝殼是藝術品,是不忍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
B.短暫而細小的生命,卻有精致、仔細的寓所,貝殼的世界里也充滿著辯證法。
C.“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茍”,這是貝殼里的生命給作者的啟示。
D.“請讓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來吧”,表達作者要在有牛之年盡自己所能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貝殼》參考答案:
1.是堅硬、精致、小巧的一件藝術品;
2.弱小短暫的生命卻創造了完美的居所(或“貝殼制作的精細和貝殼里生命的短暫”);
3.人的生命更長,天地更廣,應盡自己所能把事情做更好;
4.A
《貝殼》作者介紹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生,出生于四川,成長于臺灣,父母皆為來自內蒙古的蒙古族,蒙古語名為穆倫·族公主。
在父親的軍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臺北師范藝術科,后又入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
畢業后任臺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
1981年,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