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自然現代文閱讀答案
《美與自然》現代文閱讀材料
《美與自然》現代文閱讀題目
12. 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美是物所固有,特此觀點的人不止于一般人,而且還有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可見此觀點的正確性。
B.對于“美是心的產品”的問題上,康德、黑格爾、托爾斯泰的說法都不一致,這些說法不可能都錯誤,但可能都正確。
C.康德認為審美是“在下判斷”,這和托爾斯泰主張審美是“從個別事物中發現普遍原理”有著本質區別。
D.峨嵋山有“莊嚴”、“厚重”的概念,但是它也須先有使人覺得有這種概念的可能性,人們才能欣賞到它這樣的概念。
E.直覺與形象一樣,都離不開物,沒有物,直覺就不能活動,沒有形象的直覺也就沒有美感。
13.根據文章,下列推斷合理的一項是(3分)
A.人們之所以熱心尋找最美的顏色、形體、音調等審美對象,是因為他們在努力尋找美的本質屬性。
B.由于藝術的欣賞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因此信理智的哲學家都不能欣賞藝術。
C.人先能夠憑心靈創造出美來,物然后才有使人們覺得美的可能性。
D.美之中有人情也有物理,因而美是心物相結合之后所產生的結果。
14.文中說 “松的形象這一個藝術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貢獻,一半是松的貢獻”。請指出“我”的貢獻是什么,松的貢獻又是什么?(4分)
15.人們常說“情人眼底出西施。”依據文意,分析“情人眼底”為什么會出“西施”?(4分)
《美與自然》現代文閱讀答案
12.【理解、分析文意】DE(5分)A“可見此觀點的正確性”理解錯誤,應為“此觀點具有普遍性”。B它們不可能都正確,但可能都錯誤。C“本質區別”錯,從“因為這些都是科學的或實用的活動”可知道它們本質相似。
13.【分析綜合】 D(3分) A是因為他們堅信美是物所固有的。B過于絕對。C錯在“先”
與“然后”,據第三段“從此可知物須先有使人覺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憑心靈創造出美來”可知。
14.【理解重點語句的含意】 我的貢獻是,松的形象是憑著我的人情創造出來的;松的貢獻是,松的形象不能無中生有,松為我貢獻了可以創造成美的物。 (4分)
15.【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
(1)美不完全在物,卻亦非與物無關。
(2)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產生的嬰兒。 (4分)
看了“美與自然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