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實感論的貧乏和僵化閱讀答案
《真情實感論的貧乏和僵化》閱讀材料
看不到內在矛盾,也就看不到運動發展、變化,從而對情與感的歷史的消長視而不見。在散文歷史的最初階段,實用理性占著絕對的優勢,情在散文中是被排斥的。至少到了魏晉以后,抒情才從實用理性中獨立出來。晚明小品中提出獨抒性靈,五四散文繼承了這個傳統。散文的抒情主題,其深層的矛盾,其實不僅在于感,而且在于理。主情的極端就是用變異的感覺來抑制理性,走向極端就是情感的泛濫,變成了濫情、矯情、煽情。故到了二十世紀中葉,西方產生了抑制抒情的潮流,在中國的先鋒詩人和小說家中,跳過情感,直接從感覺向審智方面深化,追求冷峻的智性成為主流,而散文卻停留在真情實感的抒情中。直到余秋雨出現,他把詩的激情和文化的智性,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邁向了散文的新階段,也就是從主情到主智的歷史過渡。
“真情實感論”如果真要成為一種嚴密的學科理論基礎,起碼要把情與感之間的虛和實,情與理之間的消和長作邏輯的同時又是歷史的展開。它最大的缺失在于號稱散文理論,卻并未接觸散文本身的特殊矛盾。
(選自孫紹振《審美閱讀十五講》,有刪節)
《真情實感論的貧乏和僵化》閱讀題目
12.下列關于“真情實感論”的說法,錯誤的兩項是
A.“真情實感論”是散文理論界影響最大的理論,至今仍然得到學界并不敏感的人士的廣泛認同,擁有相當的權威。
B.“真情實感論”雖然極其粗陋,但它曾在一定歷史時期對不良的文風發揮過反撥和顛覆的作用。
C.把真情實感這種從具體的歷史語境中抽象出來的理念作為散文的永恒性質,實質上是以抒情為半徑為散文畫地為牢。
D.造成“真情實感論”獨步一時的根本原因在于話語霸權遮蔽了思維方法上的漏洞。
E.文學創作最根本的規律是想象,更全面的說法應該是真假互補虛實相生。
1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中外散文史上,不以抒情見長的散文杰作比比皆是,可見理性、智性才是文章的綱領和生命。
B.情和感實際上并不是統一的,而是在矛盾中轉化消長的,情要借助感覺才能傳達。
C.覺得自己的情人就像西施,感到故鄉的月最明,這些感覺是在真情沖擊下變異了的“虛感”。
D.當追求冷峻的智性成為中國先鋒詩人和小說家創作的主流時,散文卻仍停留在真情實感的抒情中。
14.從文學創作的角度看,以“真情實感論”作為散文理論犯了哪些錯誤,試分點簡要概括。
15.從文體的角度看,文學除散文外,還包括詩歌、小說、戲劇等,作為相對獨立的學科,它們各有其自身的學科理論。請根據文意,簡述在創建嚴密的文學學科理論時需要解決好哪些問題。
《真情實感論的貧乏和僵化》閱讀答案
12.A、E(A.真情實感論只是“在相當一個時期中”擁有相當的權威;E. 答非所問,選項內容說的是文學創作的規律,不是關于“真情實感論”的論述。)
13.A(以偏概全,“理性、智性才是文章的綱領和生命”錯,以“理性、智性”為“文章的綱領和生命”的文章僅就“不全以抒情為務,不以抒情見長的散文杰作”而言,注意原文“其中的”三字。)
14.①把一切文學共同的性質當作散文獨有的特點。(或:把散文的特殊性定性在“真情實感”,也就是抒情性上。)(1分)
?、诎岩欢v史條件下的散文觀念當作永恒不變的規律。(1分)
?、郯褜ψ骷业牡赖乱螽斪魑膶W的規律。(1分)
?、馨焉⑽恼婕倩パa虛實相生的多樣化的抒情方式局限于真和實。(1分)
15.①根據文學規律,接觸并準確把握本學科區別于其它學科的特殊性(特殊矛盾)。
②當理論資源缺乏時,善于運用邏輯的和歷史的方法,從學科的歷史和現狀中進行概括,使理論既有邏輯的系統性,又有歷史的衍生性。
?、坳P注學科的內部矛盾及其運動、變化,把情與感之間的虛和實、情與理之間的消和長等作邏輯的同時又是歷史的展開。
看了“真情實感論的貧乏和僵化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