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別樣的經典閱讀答案
《西游記別樣的經典》閱讀材料
在宗教觀念和社會意識中,神與魔是正與邪、是與非、順與逆、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象征,前者應予肯定,后者應被否定。但《西游記》不與宗教觀念和社會意識認同,吳承恩對神與魔一視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師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釋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調侃、捉弄的對象,至于天將神仙、菩薩金剛和諸路神祇就更不在話下。不少妖魔倒是可親可愛,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對象,猴精孫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個。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氣而不在于他的改邪歸正,在于他的個性放縱而不在于受理性約束,讀者則同情于他受緊箍咒時的窩囊氣而欣喜于他的有時妖性復發。西方路上好多魔頭和小妖的天真、狡獪和滑稽也引人喜愛;不少妖魔和神佛通聲氣,有淵源,是一家子。神與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價值觀就被拋棄,被超越,宗教的虛偽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為說到底,天堂地獄,神佛妖魔這些超人間的幻象全是隨著藝術家的意旨轉的,是藝術虛構的產物。《西游記》創造了一個神魔世界,同時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創造和作家本人所創造的同樣都是一種意識的虛構。
《西游記》不僅奠定了神魔小說這一小說品類的基礎,開拓了中國長篇小說的表現內容,而且是中國小說中極為少見的描繪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的作品。中國長篇小說的主題,通常集中在戰爭、愛情、政治、家庭等等社會性的關系上,很少有、或者簡直沒有像西方小說中《魯賓遜漂流記》那樣一類以人和自然斗爭為主題的作品。《西游記》卻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描寫了師徒四眾在迢遙的西行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并以降妖伏魔贊美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它是人戰勝自然的凱歌。
(節選自《西游記〈前言〉》)
《西游記別樣的經典》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傳統積累型小說中,明朝人所稱的“四大奇書”,以《西游記》最不露集體創作的痕跡,留下了個人風格的印記。
B.神佛妖魔故事創作在我國有悠久的創作傳統,在創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學故事的濡染。
C.佛、菩薩、魔匯入中國超人間故事體系后,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本土的和外來的超人間幻象逐漸密切的結合起來。
D.《西游記》的藝術虛構以傳統的藝術經驗和宗教性觀念、風習為基礎,又以融會了傳統藝術經驗形成的藝術的獨創性,嘲弄了社會的宗教性觀念。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游記》中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對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來卻成為被揶揄、捉弄的對象。
B.吳承恩為了拋棄并超越宗教的價值觀,徹底揭露宗教的虛偽性,有意泯除了神與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寫成了一家子。
C.孫悟空可親可愛,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現在他的妖氣和個性放縱上,他受緊箍咒的氣讓人同情,他有時妖性復發讓人欣喜。
D.《西游記》創造了一個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說品類的基礎,開拓了中國長篇小說的表現內容,描繪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3.下列關于文章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佛教傳入中國后,與道教逐漸互相滲透并互相包容,最終使道教神和佛教神融合為一個模糊的整體。
B.吳承恩對神與魔一視同仁,顛覆了神的神圣,不再認為神與魔是正與邪、是與非、順與逆、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象征。
C.《西游記》里創造神佛妖魔這些超人間的各種藝術形象既是藝術虛構的產物,也是意識虛構的產物。
D.《西游記》以豐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戰勝自然的凱歌。它描繪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此類作品在中國小說中極為少見。
《西游記別樣的經典》閱讀答案
1.A明朝四大奇書不全是傳統積累型小說。
2.B“吳承恩為了拋棄宗教的價值觀,徹底揭露宗教的虛偽性”錯。強加因果
3.A在群眾中成為一個模糊的整體
看了“西游記別樣的經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