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藝術閱讀答案
《春節民俗藝術》閱讀材料
其實,隨生活潮流而與時俱進地加以調整和改變,本來就是民間藝術的精神和發展狀態。面對春節聯歡晚會、電話拜年、手機短信和電子賀卡一類的“新年俗”或“新年節藝術”,我們與其在懷舊中抱怨現實,不如在“俗而禮,禮而俗”的互動中建設與時俱進、魅力依舊的當代年節藝術,以至讓大家真的想過年、過好年。
因為交通受阻,時下有人提出“今年過年不回家”的倡導。這當然是想為政府排憂解難,也是為了避免同時出行所造成的種種麻煩。不過,面對民族文化歷史所造就的普遍社會心理,面對民族文化記憶所產生的巨大精神感召,這種倡導顯然是無力的,也不契合國情。
其實,文化保護問題和民生問題是緊密關聯的。今天,要想有力地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充分地發揮春節及其民俗藝術的積極作用,就需要切實地解決作為文化傳承主體的廣大民眾的生計問題。安民于本土,就可使得鄉村的老百姓都能夠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產和發展,傳統民俗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延續,其積極的社會功能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春節才會越過越火,春節的民俗藝術才會越來越繁榮。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節)
《春節民俗藝術》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現在年味淡了”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在春節不如以前熱鬧,真正的民間創作隨節俗的淡化日益缺乏,尤其是年輕一代越來越不屑于民間藝術。
B.當前,審美興趣和相關的習俗關聯越來越淡化,年節的文化空間都已經被批量化生產的“民藝商品”所充斥。
C.每當過年時,人們都會自己寫春聯、剪剪紙、扎燈彩以及塑面花等,自發而熱情地參與節俗藝術的創作活動。
D.春節聯歡晚會、電話拜年、手機短信和電子賀卡一類的“新年俗”或“新年節藝術”活動缺乏真正的民間創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以前“春節”感人的藝術氛圍和銘心的審美經驗讓一些國人對春節這一“文化空間”有了更多的審美期待。
B.個人主義的藝術創作與民間藝術相比,前者不如后者,因為前者想要表達的情緒是不健康的,而后者則凸顯樂觀主義精神品格和美學氣質。
C.有人提出“今年過年不回家”,是因為交通受阻;但這種倡導其實是無力的,因為“春節”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幾乎人人都想回家過年。
D.作者認為,文化保護問題和民生問題是緊密關聯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產和發展,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就有可能讓傳統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續。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現在的春節不如以前熱鬧,但“春節回家過年”在民族文化記憶中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這也是民族文化歷史中所造就的普遍社會心理。
B.在國人的審美意識中,民間藝術無疑是極具有表現力的,它不刻意模仿客觀事物特征,而強調物象所承載的人文觀念,具有強烈主觀色彩。
C.人們普遍對“春節”有著期待的心理,這也體現在它既可以促進民間藝術的發展,又可以具有審美欣賞的作用,還有廣泛的社會作用。
D.若要充分發揮春節及其民俗藝術的積極作用,更好地發揮其社會功能,那就要解決作為廣大民眾的生計問題,但政府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春節民俗藝術》閱讀答案
1.C(解析:此題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從文中找到與“現在年味淡了”相關的語段,然后代原文進行比較分析,做出判斷取舍,C項,“人們都會自己寫春聯、剪剪紙、扎燈彩以及塑面花等”這是以前的過年方式。所以選C。)
2.B(解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對文意的理解,將選項分別代入原文進行比較分析,B.偷換概念。“個人主義”不等于“極端個人主義”,另外,“個人主義的藝術創作不如民間藝術”說法不正確。所以選B。)
3.D(解析:無中生有。此題考查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段,然后根據文段中作者的觀點,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作者觀點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取舍,D.“政府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于文無據,所以選D。)
看了“春節民俗藝術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