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學習方法總結精選
在歷史的學習中,需要記憶的知識很多,大量的時間和事件需要我們進行記憶。單純的記憶會使效果低下,所以我們應該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的成績提高。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初中歷史學習方法總結精選,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總結精選一
一、歷史材料分析題可從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一、讀:帶問閱讀、審清題意。讀題是解題基礎。任何人做材料題都必須做好這個環節。當然,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材料難易程度不同,因此讀題也因人而異,有人一遍即可,有人須讀兩遍,也有人就須更加用心地讀上三遍或要更加細致的閱讀、揣摩。但在讀題的過程中須注意的問題卻基本相同。
(1)閱讀一段文字,除了讀懂文字的中心內容外,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圖表、圖示等)展示給我們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這往往是我們后面解題的目標或參照物。
(2)有時一個材料題往往不止一則材料,有兩則、三則材料。這兩則、三則材料從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時則分別聯系著兩個或多個不同的歷史事件。閱讀時既要認真讀懂每一則材料的中心內容,同時又不能把它們完全割裂開來,要注意其內在聯系性,為下一環節的思考作準備。
(3)讀題不僅要認真地閱讀材料,更要認真地審讀設問,有人可以先讀設問,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時間,因為這樣有目的閱讀就如同“有的放矢”了。實在不行,先讀材料有了一個大致梗概、輪廓后,也要認真讀設問,再帶著問題細讀材料,這樣才能保持頭腦冷靜、思維清晰。
(4)閱讀時一定要注意文字的出處、注釋、出自何人之口,圖片、圖表、圖示則一定要先讀標題。這些內容往往能帶給我們一些背景知識、提示,好比行路時看路標一樣,不可視而不見。
二、思:建立聯系、找準中心。讀完或讀懂了材料后,這時就要根據從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比如材料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子,或者一段材料的主要內容,聯想大腦中記憶的有關知識信息,找出一些聯系,如材料與教材知識有何內在聯系,這一段材料究竟與哪一個知識點相聯系;材料與材料之間有何內在聯系,有的不同材料圍繞一個中心從不同的角度、側面、時代展示不同內容,要找出這個中心,有的不同材料雖然各自聯系著不同的知識點,但這不同知識點之間可能有某種相似性或相關性,這種相似性或相關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與設問之間又有何內在聯系,以及設問之間有哪些聯系;材料反映的歷史與現實之間、中外歷史之間的一些聯系等等。這一環節所建立的各種聯系,找準的中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前一環節閱讀的升華,又是后一環節答題的鋪墊。
三、答:按問作答、直奔主題。完成了前面兩個環節再進入第三環節就好比稼穡的農夫有了播種和耕耘馬上就要收獲了。但筆者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發現常有兩種極端現象:一種是死摳課本。有的學生作材料題不太讀材料及題目就開始翻課本,以為課本是萬能的,希圖從課本中找到現成語句、段落成為理想答案,有如膠柱鼓瑟!一種是信馬由韁、漫天飛舞。這樣的學生做材料題根本不管課本上知識點,材料的中心也把握不準,想到哪里說到哪里,卻往往不得要領,有的所答非所問,還有的雖與所問有聯系,但只是沾沾邊而已,不能抓住實質,有如瘋子打拳!這兩種現象不同,卻有著共同的原因,既有讀題環節不到位、思考環節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答題沒有養成按問作答,直奔主題的習慣。其實答題必須堅持“問什么答什么”的原則,語言精煉準確、邏輯嚴密,對問題作出準確地說明,嚴密地論證,并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感悟,并有意識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
掌握了這些步驟及答題技巧,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幾類常見的歷史材料題型。通常我們把材料題按材料展示的不同形式分成文字類材料題、圖表、圖示類材料題,混合類材料題三種主要的類型。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總結精選二
第一,要預習,預習主要是知識準備,即上課前獨立地自學好上課內容。調查結果顯示,預習是最容易忽視的學習環節,只有不到20%的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前預習,預習就是象農民種地要備耕;工廠生產要備料;軍人打仗要備戰一樣。要想學好,學得主動,必須重視課前預習。預習就象戰前的火力偵察,可以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通過預習可能提高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
預習主要是學會閱讀教材,目前在歷史學習中,學生在閱讀教材時存在著一種錯誤傾向即把閱讀教材簡單地理解為背教材。實際上,中學歷史教材的語言是兩種語言,即敘述性語言和結論性語言。敘述性語言是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歷史過程的描述,這部分內容只要了解,而不需要記憶的。如北師大版歷史第3頁的第二自然段“從意大利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持續了近三百年……而這些思想正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結論性語言是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歷史過程或某一歷史人物的總結和評價等,這部分內容既要記憶,又要理解掌握的。比如:北師大歷史第11頁的最后兩自然段,主要介紹新航路的開辟的影響,從正反兩個方面理解。因此,如果不能對歷史教材中的兩種語言進行有效區分,區別對待,一是大大增加了記憶量,增加了負擔,二是對于重點要理解記憶的部分又沒有強化,會降低聽課的效率。
第二,課堂上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于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么,為什么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么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云。如:北師大版七年級復習第一專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關于從秦朝到清朝如何加強皇權削弱相權這一問題:秦朝:三公九卿制;漢朝:建立了中朝;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明朝:廢宰相,設內閣;清朝:軍機處。有很多同學知道有這回事,但是不知道一一對應,以致考試時鬧出了笑話,秦始皇就廢除了丞相,明朝設三公九卿制度等等。
第三,課后要背教材,每個知識點都不能放過。背的時候我建議學生通常先讀一遍要背的內容,然后邊寫邊記憶。過一段時間后,再在腦子里如放映電影一樣地重過一遍。由于記憶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其間伴隨著遺忘,所以在進行下一步的時候,有必要再對前邊的內容簡略地重復一下。記憶就是這樣在迂回中不斷前進的,效果不錯。在記憶過程中也有多種方法。下面說幾種常用的記憶方法,如記理論性的知識時,要注重理解性的記,通常是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或是引出具體的實例,這樣有助于使干癟的理論的種子在大腦中萌發出芽。如:北師大版九年級第14頁:《剝奪王權保留王位的革命》中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對《權利法案》的理解,就是“國王統而不治”。對于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枯燥,我們就聯系西方一位法學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說“如果英國議會把一份國王的死刑判決書放在女王面前,她也不得不簽字”,通過這句話我們就能想到“虛君”這一特點。如記憶過程性的知識時,可以將自己置于當時的環境中,即幻想出一個場面,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員,比如北師大歷史九年級第十五課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中關于《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作用時,就可以把自己放在當時的環境中,設想自己是黑人奴隸聽到宣言,應該如何做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就很容易理解美國內戰北方勝利的原因了,這也算是一種聯想式記憶法吧。
同學們掌握了初中歷史學習方法總結,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就應該利用這些技巧幫助自己更好地進行歷史的學習。在歷史的學習中,我們應該重視細節,這樣我們的成績才能提高。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總結精選三
1.抓住史實的要點。所謂“點”即歷史知識的基本點,包括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重要制度的相關概念。如復習“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可以通過以下六個知識點進行復習:①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②革命開始的標志: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開議會。③英國內戰1642年~1648年。④克倫威爾統治時期1649年~1660年。⑤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1660年~1688年。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我們通過這些知識點,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整個歷史事件。
2.把握歷史發展的線索。線索是歷史事件發展的主干,也是我們從宏觀上掌握歷史發展進程的基本元素。如我們在復習世界近代史中,得知主要是由三個時期組成:其主要線索是①手工工場時期也就是資本主義的童年時期。②蒸汽時代又稱為大機器生產時期。③電氣時代也叫資本主義的壟斷時期,通過這條線索,對這一時期的發展就會清晰明了得多。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用線索把看來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識點貫穿起來,使之系統化,即學會“穿針引線”。
3.擴展知識的橫縱面。“面”指的是將歷史知識點的橫面和縱面來構筑歷史發展的整體內容,也就是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關系等方面去分析闡述每個歷史發展階段的特征。如新航路的開辟,我們可以看為一個“面”來加以分析,其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對貨幣的需求增加;對黃金的狂熱追求;商業危機的出現,使西歐國家被迫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傳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異教徒皈依天主教。經濟根源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對貨幣需求增加,其他三條是社會根源,而導致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根源。另外對黃金的狂熱追求,成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動力。影響:①引起“商業革命”,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商路和貿易中心發生轉移。②引起“價格革命”,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③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④打破了世界各國相對隔絕的狀態,世界日益成為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整體。⑤歐洲國家開始殖民擴張。這樣我們就能較為全面地掌握了這一知識的“面”。
4.形成歷史知識的立體化。“體”指的是將歷史知識的“點、線、面”形成一個總體。我們在復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除掌握各知識點的內容外,還應注重各知識點的全面聯系。或圖表、或歸納、或專題巧妙地挖掘歷史知識內在的邏輯聯系,將錯綜復雜的知識由點穿成線,由線連成面,由面形成體,將課、單元和專題形成三種有機聯系的整體知識網絡--歷史知識的立體化。
同學們掌握了初中歷史學習方法總結,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就應該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學習使自己的成績提高。歷史的學習中我們可以建立時間表的方法,把歷史串聯起來,這樣我們的學習就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