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十嚴禁心得體會范文3篇
小學校十嚴禁心得體會范文一
在全省警示教育大會之后,我校組織全室黨員干部認真落實省紀委、組織部、省監察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作出的“十個嚴禁”規定,推動“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入開展。貫徹“十個嚴禁”是狠剎不良風氣,推進作風建設、規范干部行為的重要手段。
通過對“十個嚴禁”的逐條學習,深刻領會其中的含義,從自身的崗位做起,找出不足,杜絕違規情況發生。工作看起來簡單,其實要認真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里就存在著一個工作態度問題。工作態度是衡量我們能否真正樹立全心全意思想的試金石。
1、對工作要做到不推諉、不扯皮,認真執行好老干部相關政策;
2、對待學生和學生家長要誠懇熱情、耐心服務,避免態度冷硬、故意拖延;
3、對待自己要嚴格管理,履行黨和國家紀律法規,認真執行我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杜絕上班時間利用網絡做一些規定之外的任何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認真學習,樹立愛崗敬業的好思想、好作風,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同時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能力,更加細致地做好教育教學和幼兒教育教學工作。
“十個嚴禁”是一項紀律。這項紀律也是新時期的黨員干部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它對于規范我們的言行具有重要的約束力,我們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嚴守規范、注重細節、養成習慣,個人、學校的形象樹立起來,才能更好地維護黨和國家形象。
小學校十嚴禁心得體會范文二
10月14日,我校鄭德建組織學習了《貴州省黨員干部政治紀律“十嚴禁”》和《貴州省黨員干部作風“十不準”》。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十嚴禁”和“十不準”是進一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十項規定”的重要整理舉措,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解決“四風”問題的重要措施。
《貴州省黨員干部政治紀律“十嚴禁”》對黨員干部在思想、政治上、行動上與以同志為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確保政令暢通,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遞文化知識,也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和推動者,更應該率先垂范、嚴格遵守。
《貴州省黨員干部作風“十不準”》是對黨員干部作風方面不準違反的十條規定。“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教師要嚴格按照“十不準”的要求模范遵守,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氛圍凝聚正能量。
黨員干部政治紀律、作風關系民心向背,是黨員干部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基本要求,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員干部政治紀律、作風問題不僅影響干部隊伍的整體形象,更影響黨風,影響社會風氣,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認真貫徹落實“十嚴禁”和“十不準”,有助于約束黨員干部的行為、抓好政治紀律和干部作風建設,打造一支紀律嚴明、作風端正、廉潔自律、為民服務的黨員干部隊伍。
通過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加強師德修養,關愛學生,自尊自律,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努力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嚴格執行“十嚴禁”和“十不準”要求,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和廉政紀律,全面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質,以實際行動樹立干部遵守紀律、嚴于律己的良好形象。
小學校十嚴禁心得體會范文三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教師道德品質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范,而且還是作用于學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與否,關系到到素質教育能否得以正確順利地實施。通過學習,我對“十嚴禁”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師德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師德師風是校風的靈魂。師德建設必須貫穿于教育行政工作和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貫穿于教學、科研和社會活動的各個環節。
首先我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動力,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其次我要加強業務培訓進修。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夯實專業理論,提高專業技能和科研水平,特別是要加強對現代先進的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思想的研究和探討,以及對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學習和運用。努力增強師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師德建設活動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教研活動結合起來,反對形式主義和走過場。
另外我要對各種教育法律法規進行再學習。特別對《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切實提高自己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及依法履行教師職責、依法施教的水平。增強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促進我堅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抵制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封建迷信及各種偽科學的自覺性。
總之,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于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