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注意什么
新高考選科注意什么
新高考選科注意學科基礎。學生和家長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判斷自己學科基礎的強弱:(1)分數,分數是權衡學科基礎的最直觀的數據,歷次考試平均得分較高,就說明該學科的基礎較好。(2)排名,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級賦分制,最終賦分分數取決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學科基礎的重要依據。高一、高二的排名參考班級或學校排名,高三模擬考試后,參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統考排名。層次越高,范圍越廣,其參考價值越大。(3)知識掌握程度,可以根據平時學習情況或試卷分析,從各個知識點的得分率或正確率來看,知識掌握得越全面,學科基礎越牢固。
新高考選科注意興趣傾向。有的學生因為喜歡某個學科,或者喜歡某個老師,最終選了這門學科。上課喜歡聽這個老師的課,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根據對老師的喜好選科,高考很可能會吃虧。喜歡老師和你最終能考多少分是兩碼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師不能最后幫你考大學。有時候,自己學得好的優勢學科,未必是適合未來職業發展的科目。建議可以借助霍蘭德職業測試,幫助自己更準確地判斷自身的興趣傾向。網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最基礎的職業測試。
新高考選科的主要參考因素
個人興趣愛好:學生首先考慮的自己喜歡哪些學科,擅長哪些學科,但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特長往往難以發現。
高校專業了解:學生會考慮自己將要選擇的高校專業開設哪些課程、就業方向如何,特別是各個專業對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等學科的限制。
高中學科認識: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等各學科知識容量、難度,以及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師生關系會對學生選課產生重要影響。
不同組合成績:學生選擇不同組合時的成績也會成為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
職業傾向分析:性格及職業傾向的測評數據能為學生選課提供一些基本參考。
家庭成員職業:家庭成員及社會關系的職業有時會對學生選擇產生較大影響。
新高考的志愿填報指南及注意事項
一、深入了解志愿政策
學習政策、熟悉政策、吃透政策是填報志愿的前提。考生家長要對志愿單元、志愿設置、征集志愿等政策有全面了解,特別是對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普通批志愿是如何構成的、本科志愿單元已調整為院校專業組、專業調劑范圍是在院校專業組內調劑等政策規定要清楚掌握。
二、深入了解投檔規則
只有清楚了院校專業組投檔規則,才能合理選報好高考志愿。
他認為,要深入理解順序志愿和平行志愿兩種投檔規則,了解如何規避風險。
對于順序志愿的第一志愿最重要(志愿優先)、平行志愿的分數最重要(分數優先)等規則要點做到牢記于心。
像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檔機會的規定,一旦被投到某所大學,因為不服從專業調劑等原因被大學退檔,即使分數高于后面的院校專業組投檔線,也不會再次投檔等情況,一定要避免發生在自己身上。
還有一些規則,像同分投檔規則,三種專業錄取規則(分數優先、志愿優先、分數級差)等,考生家長也需要清楚。院校投檔有規則,專業投檔也有規則,不同大學的專業投檔規則也不同,所以需要注意。
三、深入了解大學專業
考生家長在選擇大學和專業時,應該對多所大學和多個專業進行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從中選擇理想的學校專業作為自己的志愿。
新高考平行志愿的錄取規則
1、考試成績首選
改變傳統的“志愿首選”的規則,以考生個人意識為中心。按照成績高低進行檢索,成績好的考生優先檢索進行投檔,直到高分學生志愿投檔到了對應高校后才會檢索轉到分數排名靠后的考生。一般是以一個學校的一個專業為單位進行操作,相對來說考試發揮好的學生的更加有優勢一點。
2、遵循志愿填報順序
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是有先后之分的,意向高的靠前,意向低的靠后。在投檔的時候計算機會參考考生的分數和志愿填報順序進行投檔。它會先檢索出排名第一的志愿,若符專業和院校的標準的話就會投檔,不符合則檢索第二個,以此類推。直到檢索出符合投檔標準的志愿,投檔后其他志愿也就沒用了。
3、投檔只有一次機會,沒有機會進行補檔
平行志愿看似數量很多,但它給予考生的選擇是唯一性的,它遵循的是一投定“生死”,每個考生只有一次投檔的機會。它意味著考生填報的只要符合標準被投到了一個高校的專業志愿里面,剩余填報的志愿都是沒用的。而且它不會去考慮投檔的專業是否有被錄取的因素。因此考生出現投檔被退回的情況,也不可以在參與后續的志愿投檔了。
高考改革核心內容總體包含兩大方面
一、高考內容的改革
“3+1+2”模式的新高考中,“3”是指語數外三門:這3門全國統一命題,八省一張試卷;“1”是指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2”是指:化學、生物、地理和政治四個,選擇2門,1和2都是各省自行命題。即:使用地方卷。
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分值不變
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150分的分值不變。但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
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4個科目,而每門都已經"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在高考中 不必重新再考。
考生在報考時,只需根據報考高校提前發布的招生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自主招生改革
自主招生改革,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也叫三位一體的招生。
即省內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以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高考成績和學校綜合測試成績三種成績,并按一定比例計算出綜合成績后,擇優錄取考生的一種錄取形式。
二、錄取制度進行改革,也就是錄取方式改革
在志愿填報中,以“院校專業組”為志愿填報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即為1個志愿,在“院校專業組”內選擇專業志愿和是否服從專業調劑。
同時,增加平行志愿數量,以往各批次平行志愿設置6-9個院校志愿,從明年起,本科普通批將設置45個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其他批次設置20個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
而在投檔錄取方面,考生檔案將由投檔到院校調整為投檔到院校專業組,考生選擇了服從專業調劑,高校只能在投檔的這個院校專業組內進行調劑,不能調劑到其他院校專業組。
取消高考錄取批次
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我國將逐漸取消高考錄取批次
取消高考加分
照目前形勢看,今后我國的照顧性加分大概只會保留烈士家屬加分,少數民族加分以及僑胞歸僑加分。這方面改革也是為了治理高考加分的造假,促進高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