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的風俗飲食
處暑節氣的風俗飲食最新必看
1、鴨子:“七月半鴨,八月半芋”,農歷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正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2、涼茶:自唐代以來處暑煎藥茶的習俗已盛行。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會去藥店配制藥方,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有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好處。
3、龍眼:老福州“處暑”之后不再喝涼茶,老福州習慣吃龍眼,龍眼剝殼后泡稀飯吃,這個時候講究“補氣”、“補血”,要避免寒涼的食物;同時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在這個節氣食用是有益的。
4、白丸子:老福州在處暑會吃白丸子,白丸子其實就是糯米丸,就是將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湯加糖,味道清甜,既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膩。糯米有養陰的功效,秋季可以適當喝點糯米粥。
處暑節氣少吃辛辣
辛辣的食物不宜多吃,在這個時候如果吃太多的刺激食物,可能會造成上火的情況,秋燥進一步的加重,導致健康受到危害。所以說辣椒、咖喱、蔥以及花椒等食物,大家應該少吃。可以吃點高蛋白的食物,對健康會比較有益處。
處暑注意健脾祛濕
夏天終于過去了,夏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脾胃不好的問題,在處暑之后,大家可以好好的進行調理了。建議后期的飲食都要做到清淡,這樣可以幫助健脾。另外還應該注意祛濕,吃點紅豆和薏米、茯苓都是不錯的,太涼的食物就不要吃了。
處暑是最熱的時候嗎
處暑不是最熱的時候,大暑才是最熱時候。暑是炎熱的意思,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處暑是秋季節氣,到了處暑之后,暑伏遠去,溫度就會逐漸的轉涼,慢慢的進入深秋了。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斗指戊,太陽黃經為150°,于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的時候是處暑。處暑的到來,標志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但是受短期秋老虎的影響,處暑過后仍有持續高溫,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處暑節氣煎藥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兩廣地區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后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而且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類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另外,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也是不錯的飲品。還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