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吃什么風俗食物
處暑即將來臨,而處暑一來,我們就要和炎熱的夏天說拜拜了,那么,大家知道處暑傳統飲食風俗有哪些嗎?處暑吃什么風俗食物?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處暑吃什么風俗食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處暑吃什么風俗食物
1.吃銀耳
銀耳是一種菌類,有著滋養身體的作用,除此之外,銀耳還有著消除疲勞、健腦防衰的作用。處暑時節,人們喜歡用銀耳和西紅柿煮湯喝,或者用銀耳和黑木耳蘸醬油吃,味道也是很鮮美的。
2.吃山藥
山藥有著靜心安神、補充元氣、強健筋骨、增加血管彈性等多種作用。處暑的時候,人們喜歡把山藥搗碎后和糯米粉做成湯圓吃,也有的地區把山藥做成了拔絲山藥,還有的地區喜歡用山藥蘸桂花醬吃。不得不說,山藥的吃法還真是多種多樣呢!
3.吃蓮子
蓮子是溫性的,有著安眠助睡、去心火、美白皮膚的作用。人們在處暑的時候喜歡用蓮子、冰糖、銀耳熬制成蓮子羹,蓮子羹嫩滑甘甜,大人小孩都愛喝。
4.吃花生
花生營養豐富,主要有維生素、蛋白質、核黃素、鈣、磷等等。而且花生有著健脾開胃、滋陰補氣、潤肺化痰、滑腸潤燥的作用,非常適合在處暑的時候吃。
5.吃龍眼
在福州一帶,人們習慣在處暑吃龍眼,不過他們的吃法有些獨特,是用龍眼泡稀飯吃的,龍眼是偏溫性的水果,有著益脾補心、滋補養氣的作用。
6.喝酸梅湯
在浙江溫州,有著“喝碗酸梅湯,處暑火氣都走光”的俗語,這是上世紀中期的開始流行的習俗,那時候街上還有專門賣酸梅湯的小茶攤,酸梅湯喝起來酸酸甜甜的,有開胃健脾的作用。
處暑傳統習俗
1、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
2、吃鴨子:“七月半鴨,八月半芋”,古人認為農歷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
3、放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在水中放河燈,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處暑時節氣候有什么特點?
處暑時節氣候開始進入顯著變化的階段,此時天氣特點多為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比較大,空氣濕度漸低,悶熱不再,秋燥漸起。處暑時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及時做出調整,以適應節氣的變化。秋季養生在對精神、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等方面進行調攝時,皆應以養“收”為原則。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之意。此時節,暑氣逐漸散去,涼意漸生。民間有“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說法。
“處暑時節,雖然中午還比較炎熱,但早晚已有了些涼意。此時晝夜溫差加大,正是‘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就穿棉’的時節。”
處暑三候
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豐登”。
處暑是什么意思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四個節氣,這時候是太陽到達黃經150°,主要是在每年公歷的8月22日-24日交節。處暑屬于秋季的節氣,前一個節氣是立秋,后一個節氣四白露。一般來說,處暑來臨之后,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但因為受到短期回熱天氣的影響,處暑過后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持續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