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學科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人教版歷史必修二必背知識點

時間: 嘉欣2 歷史學習方法

  第1課 發達的古代農業

  2、表現

  河姆渡氏族公社遺址發現稻谷

  神農氏被尊奉為中國農業的始祖

  3、地位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國家。

  4、概況

  (1)原始農業

  主要生產工具:石刀 石斧 石犁 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種

  作物種類: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為了尋找肥沃的土地,人們不得不經常遷徙。

  (2)商周農業

  主要生產工具:出現了青銅農具,但在農業生產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鋤、石犁,仍是人們進行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術:開溝排水,除草培土,漚制肥料,治蟲滅害

  作物種類:農作物種類更加豐富,有粟、稻、黍、稷、麥、桑、麻等,后世的主要農作物多已具備。

  生活方式:人們的生活從頻繁遷徙開始走向定居。

  5、農業發展特點

  獨立發展,自成體系,奠定了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基礎。

  二、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

  1、鐵犁牛耕的發展

  (1)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并將其逐漸推廣。

  (2)漢朝:西漢趙過推廣的耦犁,要用兩頭牛牽引,三個人駕馭。后來又出現犁壁,使鐵犁可以朝著同一個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東漢時已推廣到珠江流域。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東地區出現曲轅犁。這種犁安裝了犁評,可以調節犁耕的深淺,既簡便.又輕巧,能適應各種土壤和不同田塊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術的不斷進步

  (1)耕作方法:

  ①壟作法(春秋戰國)

  ②代田法(西漢)

  (2)耕作技術:

  ①西漢發明播種用的耬車

  ②魏晉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術(北方旱地)和耕耙技術(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兩漢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漸形成了穩定的稻麥輪作的一年兩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發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戰國時期);漕渠、白渠、龍首渠(漢朝)

  ②灌溉工具:翻車(曹魏時期)、筒車(唐朝)、水力高轉筒車(宋朝)、風力水車(明清)

  三、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1、商周時期的土地國有制和集體勞動:分封制與井田制

  2、小農經濟的形成條件

  (1)生產力: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逐漸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2)生產關系: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如魯國的初稅畝、商鞅變法等

  2、小農經濟的主要特點

  (1)生產方式: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2)生產目的:主要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納賦稅(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小農經濟下的農民

  (1)擁有一定的土地、農具或耕畜等生產資料,具有生產積極性。

  (2)農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術,為我國農業的精耕細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3)小農經濟十分脆弱,承擔沉重的徭役,每遇災荒瘟疫,多數農民家庭就會陷于貧困,失去土地或破產流亡。

  第2課 古代手工業的進步

  一、素稱發達的官營手工業1、歷程

  (1)夏、商、西周時期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手工業,由官府壟斷。

  (2)春秋戰國時期,官營手工業繼續發展。

  (3)西漢武帝以后,煮鹽、冶鐵、鑄錢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收歸官辦。

  2、特點

  官營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生產。它憑借國家權力,征調優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大多精美。

  3、地位

  中國的官營手工業素稱發達,在冶金、制瓷、絲織等諸多行業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領先地位。

  4、表現

  (1)冶金業

  ①冶銅技術:原始社會晚期,中國人已掌握了冶銅技術;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

  ②冶煉鋼鐵技術: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戰國時期,鐵農具推廣;這一領域眾多的發明創造,如兩漢的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領先世界。

  (2)制瓷業

  ①商朝時已燒制出原始瓷器

  ②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

  ⑤宋朝中國制瓷技術大放異彩,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并出現了五大名窯

  ⑥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瑯彩爭奇斗艷(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3)絲織業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蠶并有了絲織品。

  ②商朝時已有了織機,能織出多種絲織品。

  ③西周時能生產斜紋提花織物。

  ④西漢政府設在長安的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

  ⑤唐朝絲織技術高,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⑥宋朝絲織品品種繁多,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圖案生動活潑。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設在蘇杭等地的織造局生產的絲織品超過前代,特別是細密精致的緞,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

  二、艱難經營的民間手工業1、生產特點

  (1)家庭手工業

  作為農戶的副業,家庭手工業產品主要用來交納賦稅和家庭消費,剩余的一小部分作為商品出賣。

  (2)民營手工業

  由民間私人經營,主要生產供民間消費的產品。

  2、發展歷程

  (1)早期狀況

  民間手工業經歷春秋戰國和秦漢的發展后,魏晉南北朝時曾遭受摧殘。

  (2)隋唐

  到隋唐才得以恢復和發展。唐朝朝廷賦稅戶調的布、絹、錦等,多數出自農夫織婦之手。

  (3)宋元

  兩宋以后,民間手工業在曲折中繼續艱難發展。除紡織品外,城鄉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營手工業。元朝時,民間棉紡能手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棉紡織品產量增多,改變了絲、麻、棉的紡織品比例。

  (4)明清時期

  明中葉以后,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中,民營手工業甚至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全社會手工業生產的主導地位。明朝中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學術界稱之為“資本主義萌芽”。清朝時,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

  三、中國古代手工業享譽世界
1、地位

  中國古代的手工業生產長期領先于世界,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很早就遠銷亞、非、歐許多國家,廣受歡迎和贊譽。

  2、手工業的外傳

  (1)西漢:中國絲綢遠銷亞洲、歐洲,為中國獲得“絲國”的譽稱。運送絲綢產品的商路被后世稱為“絲綢之路”。

  (2)唐朝:中國瓷器大量輸出國外,遠達歐洲、非洲。

  (3)明清: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瓷器對外的銷量更大。為適應國外客戶的需要,明代燒制了帶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裝飾圖案的瓷器。清代還根據歐洲商人的訂單,專門燒制西餐用具和魚缸等。西方國家稱中國為“瓷器大國”。

下一頁人教版歷史必修二必背知識點內容更精彩

653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三二一| 浙江卫视今天电视节目表| 大森元贵| 相声剧本(适合学生)| 好男儿之情感护理| 02j331| 脚心视频| 落鞠婧祎| 汤梦佳| 驯服型男刑警队长| 电视剧昨夜星辰| 宋学士濂文言文翻译| 预备党员第二季度思想汇报| 包公决战潘金莲在线观看| 罗东| 成龙电影全部电影作品大全| 我的仨妈俩爸演员表| 妹妹扮演的角色| angela white| 微信图像男| 傲娇与章经| 祝福宝贝生日的祝福语| 折叠画| 有档期是有空还是没空| 名剑风流 电视剧| 汤晶锦| 被调教的女人2| 远景山谷1981美国电影在线观看| 电影《uhaw》免费观看| 木野真琴| 电视剧热播剧大全| 浙江卫视回放观看入口| 抗日电影大突围完整版| 凤凰情 电影| 补充电解质喝什么饮料| wall.e| 荒笛子简谱| 马克·吐温| 蜡笔小新日语原版| 护航 电影| 韩国电影色即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