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2)
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文學成就
唐詩:李白:特點:豪邁奔放、想像豐富、手法夸張
代表作:《蜀道難》、《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被稱為“詩仙”
杜甫:特點:感情真摯,沉郁雄渾,語言鍾煉。代表作"三吏","三別"表現憂國憂民,對社會不平等的痛恨,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被稱為“詩圣”, 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白居易:特點:通俗易懂,重在揭露社會黑暗 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
宋詞: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聲聲慢.尋尋覓覓》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元曲:關漢卿(劇作家):《竇娥冤》
馬致遠(散曲作家):《天凈沙·秋思》
明清小說:
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優秀的長篇歷史小說。以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歷史為題材,糅合民間傳說和戲曲等,創作加工而成。
元末明初-羅貫中、施耐庵-《水滸傳》-是一部描寫民眾反抗斗爭的的長篇小說。以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山東梁山農民起義為素材,經藝術加工而成,是英雄傳奇中的最杰出的作品。
明朝-吳承恩-《西游記》,是一部有浪漫主義色彩的長篇神魔小說,它根據民間流傳的唐僧到西天取經的故事加工而成。
清朝-曹雪芹-《紅樓夢》,是以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寫貴族官僚家庭賈府的榮辱盛衰。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得相當完美,代表明清小說的最高成就,達到了古典小說的最高峰。
京劇:同治、光緒年間形成的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劇種。以徽劇、漢調為基礎。
史學:司馬光: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科技成就
1、李春(隋朝):趙州橋(世界上保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橋)
2、雕版印刷術(隋唐發明) 印刷中心:成都、洛陽
《金剛經》(晚唐)(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意義:印刷術的發明,有利于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
3、僧一行(唐朝):測量子午線(世界上首次)、《大衍歷》(形成我國古代成熟的歷法體系)、發現恒星移動現象(世界上首次)P28
4、醫學:孫思邈(唐朝):(醫德高尚、衛生保健、育嬰)
他編寫了《千金方》,被尊稱為“藥王”,書中記載有火藥配方
還有唐朝政府編訂的《唐本草》P28—29
5、指南針:最早定向工具(戰國司南);宋朝發明指南針,并用于航海,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
6、火藥:唐代發明;唐末開始制造火藥武器;宋元廣泛用于軍事。
7、、畢昇(北宋):活字印刷術。元代出現木活字、錫活字。
它的發明有利于人類文明的傳播。
8、明長城:先后200年,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6300千米。氣魄雄偉,是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
9、明成祖時期修建的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部分組成,城中心紫禁城(又叫故宮)的皇宮建筑群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北京城的建筑體現了我國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建筑藝術的杰作。
10、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
11、明末清初-科學家-宋應星-《天工開物》,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12、明朝-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史海拾貝
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藝術成就
1、書法:唐朝:
楷書:顏真卿 字體飽滿,用筆肥厚粗拙,但內含筋力.
柳公權 法度嚴謹,棱角分明,骨力勁健(P32)
草書:張旭 創狂草書,書法變法自如,人們稱為"草圣"
懷素 將張旭的狂草發揚光大.
2、繪畫
閻立本(初唐): 人物故事畫
吳道子(盛唐): 人物畫和山水畫 《天王送子圖》 畫圣
張擇端(北宋):《清明上河圖》 趙孟頫(元朝):《秋郊飲馬圖》
徐渭(明朝):《墨葡萄》
揚州八怪(清朝):以鄭板橋為首
敦煌莫高窟:北朝(最早)、隋唐(大部分)
窟內有無數的塑像和大量的壁畫,表現了高超的藝術水平.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群,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
3、音樂與舞蹈
音樂:隋朝的萬寶常 唐朝的李龜年(隋唐音樂吸收了西域與外國音樂的精華)
舞蹈:健舞—《秦王破陣舞》、軟舞—《霓裳羽衣舞》
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中國之最
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則天
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單孔大石橋是趙州橋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剛經》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三省六部制開始于隋朝
火藥最早應用于軍事在唐末
第一次把火藥配方記錄下來的人是孫思邈
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是在宋代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在四川使用的交子。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司馬光編的《資治通鑒》
最早的指南儀器是戰國的司南
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是畢昇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封建王朝是元朝
我國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省級行政區劃開始于元朝
世界上最早進行的遠洋航行是鄭和下西洋
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有中國古典小說顛峰之稱的小說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修建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長城是明長城
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故宮
中國近代化萌芽最早開始于明朝中后期
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西藏的管理
唐朝: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2、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
3、821年唐蕃會盟,盟約:患難相恤,暴掠不作。會盟碑在拉薩大昭寺前,成為漢藏兩族團結友好的象征。
作用: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元朝:在中央設宣政院管轄吐蕃,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行政區域。
清初:順治冊封__五世為“__喇嘛”。康熙冊封班禪五世為“班禪額爾德尼”。之后,__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正式冊封。
雍正時,設駐藏大臣。
乾隆時,規定駐藏大臣和__、班禪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并創“金瓶掣簽制”。
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科舉制度
1、隋文帝改革選拔官吏的辦法,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創立科舉制。隋煬帝又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2、唐朝的科舉:明經科和進士科,明經科考儒家經典;進士科考詩賦和政論,難度大,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徑。
3、明朝的科舉:只限四書五經,采取八股取士,從思想上束縛了知識分子,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4、清末廢除科舉制。
5、科舉制的作用:①打破門第限制,給一般知識分子提供了做官的機會;②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地方集中到中央,為統治者吸收籠絡人才拓寬了道路。③隋朝創立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對后世具有深遠的影響,被各朝沿用。
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君主專制的加強
秦朝:開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建立兵權至高無上,中央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設君縣,焚書坑儒。
西漢:解決了王國問題,實行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隋唐:完善了中央集權制度;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
北宋: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杯酒釋兵權,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轉運使到各地管理財政,組建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在中央設宣政院管轄吐蕃,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行政區域。
明朝:(1)政治方面:①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③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加強對臣民的監督;④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⑤執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從思想上束縛了知識分子,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皇權空前加強的重要表現
清朝:①雍正時設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時期撤銷。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軍機大臣只能遵照皇帝的意旨辦事,不能獨立行使權力。
②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造了大批“文字獄”,以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強化集權統治,阻礙了學術文化的發展,造成萬馬齊喑的局面。
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對外交往
唐朝:
①唐在廣州(最大外貿港口)設市舶司,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設置的管理對外貿易(職能)的官署。(意義)
②遣唐使:日本、大食、天竺等派遣唐使到唐,與唐通商的國家達70多個。
③玄奘西行:玄奘從長安出發到天竺取經(唐太宗時),他寫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亞地區歷史、佛教的典籍。
④鑒真東渡:唐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傳播佛教,還把唐朝建筑技術、醫藥知識、繪畫等傳給日本,為中日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
評價兩個和尚:密切了唐朝與日本、印度的文化交流,說明唐朝對外開放、開明的外交政策。(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執著追求的精神)
⑤長安是國際性的大都市(陸路交通中心),各國使團云集于此。
宋朝:對外港口:廣州、泉州、明州
元朝:大都:聞名世界的國際性的大都市,很多外國使團云集。
泉州: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最大的的港口。
明朝:鄭和下西洋:1405—1433年間,明成祖派鄭和七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目的意義:①擴大明朝的政治影響,②加強與海外的聯系,③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④鄭和下西洋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⑤鄭和下西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的開發
(①海船大:最大的海船,②到達范圍廣:到達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③船數多:每次2O0多艘;④次數多:航海7次;⑤人數多;⑥設備先進:有航海圖、羅盤針;⑦時間早:比歐洲航海家遠航早半個多世紀。所以說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清朝:閉關鎖國,只開放廣州一地
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民族關系
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
與西域的關系: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天山以南);
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天山以北)
(西域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域得到進一步發展。)
與東突厥的關系:唐太宗先打,后冊封(頡利可汗),并設都督府,管理突厥各部。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稱為“天可汗”。
與回紇、靺鞨和南詔的關系:
唐玄宗:8世紀中冊封回紇(維吾爾族)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8世紀初冊封黑水靺鞨(女真族)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8世紀前期冊封南詔(彝、白族)首領皮羅閣為云南王
與西藏的關系:
七世紀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八世紀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
821年唐蕃會盟,盟約:患難相恤,暴掠不作。會盟碑在拉薩大昭寺前,成為漢藏兩族團結友好的象征。
作用: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宋朝的民族關系:民族政權并立
與遼(契丹族)的關系:
916年,耶律阿保機建契丹國(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澶州之戰(1004年、寇準、宗真宗)
澶淵之盟(1005年、內容、意義)P42
與西夏(黨項族)的關系:
1038年,李元昊建西夏,都城興慶。
宋夏和議:(內容、意義)P43
與金國(女真族)的關系:
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金,都城會寧。1126年金圍困東京(東京保衛戰)(李綱、宋徽宗、宋欽宗)。1127年,金擄走徽、欽二帝(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1127年,趙構建南宋,都城臨安(杭州)。岳飛抗金、堰城大捷。
宋金和議(內容):(淮水中流、大散關)
元朝:民族融合加強(原因是國家的統一)
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
1、平定三藩(云貴、粵閩):清初,明朝投降的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被封為藩王,稱為三藩。康熙帝經過八年戰爭,平定了三藩叛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2、與蒙古的關系:康熙年間,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妄圖分裂,康熙三次親征,乾隆時設置烏里雅蘇臺管轄漠北地區。
3、與新疆的關系: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發動反清叛亂,建立割據政權。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設置伊犁,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4、臺灣的管理:1683年,清政府攻取臺灣,1684年清設置臺灣府,管理臺灣。意義: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海防的鞏固。
5、與西藏的關系:
順治冊封__五世為“__喇嘛”。康熙冊封班禪五世為“班禪額爾德尼”。之后,__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正式冊封。
雍正時,在拉薩設駐藏大臣。
乾隆時,規定駐藏大臣和__、班禪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務。
看過“2016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