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全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張
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1789 大革命爆發 1791~~1792 君主立憲制 1793~~1804 第一共和國 1804~~1814 第一帝國
1815~~1830 復辟王朝 1848~~1852 第二共和國 1852~~1870 第二帝國
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1875 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憲法
影響:共和體制最終確立,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度
⊙帝國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帝國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有權簽署和公布帝國法律并監督法律的實施;帝國軍隊由皇帝統率,軍官均由皇帝任命.總之,皇帝是最高權力的掌握者.
⊙首相主持帝國政府,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
⊙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是立法機構,行使立法權.帝國國會由選舉產生,但它不能組成代議制的政府,不能自行通過任何一項對政府不利的法案,對政府沒有任何行政監督權,唯一對政府起壓力作用的就是批準預算.
德意志帝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但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
英、美、法、德政治制度的不同點
英——君主立憲制 國王世襲;
國王僅扮演儀式性角色,是國家的象征 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并對議會負責,內閣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長,擁有最高行政權和創意立法權; 議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國家權力中心 議會
德——皇帝是帝國元首,世襲;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簽署公布法律和監督法律實施,統帥軍隊,任命軍官; 皇帝任命首與官員,首相主持帝國政府,只對皇帝負責. 直接選舉產生,不能組成代議制政府,對政府沒有監督權,只有批準預算權. 皇帝
美——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民選產生;掌握最高行政權、軍事指揮權、部分立法否決權、任命政府高級官員和組織政府的權力; 總統任命政府高級官員,政府對總統負責 擁有有立法權、財政權,與總統、聯邦法院相互制約 總統
法——民主共和制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和軍隊最高統帥;由國民議會選舉產生;具有創議法律權、解散眾議院的權力;總統與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 內閣部長由總統任命,總統命令須經各副署,內閣向議會負責. 擁有選舉總統權、立法權、創議法律權;總統和各對議會負責,議會對政府行使監督權. 核心特征:代議制民主;議會擁有的共同的權力: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鴉片戰爭
1背景:(1)在中英對外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2)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3)工業革命后,英國急需打開中國市場,使中國成為他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2中國的禁煙運動:(1)原因:鴉片輸入嚴重危害了清朝統治.(2)對虎門銷煙的評價:是中國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
3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4 虎門硝煙:面對鴉片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在廣東緝拿煙販,收繳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即虎門銷煙.英國以此為借口,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南京條約》的簽訂:1842年,清政府被迫和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主要內容:
①社會性質的變化: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上,戰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戰后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主權遭到嚴重的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經濟上,戰前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戰后中國封建的自然經濟經濟開始解體.
②社會矛盾的變化: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務的變化:戰前是反對本國封建統治,戰后既要反封建又要反侵略
④革命性質的變化: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⑤思想領域的變化:“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思想開始萌發.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開端.
鴉片戰爭后,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英國從中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權.美國和法國也脅迫清政府分別簽訂《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權益.
鴉片戰火再燃:(第二次鴉片戰爭)
根本原因:英、法不滿足鴉片戰爭的既得利益,要求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戰爭性質:侵略的非正義的掠奪戰爭;
①1856年,英法以“修約”訛詐遭拒絕為機會,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②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攻陷大沽,進逼天津.清政府先后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天津條約》.③1859年,英法聯軍再次攻占大沽和天津.1860年,侵入北京并洗劫了圓明園.④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俄三國分別簽訂《北京條約》.
影響:在政治上,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清朝統治者投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他們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內地,方便了他們的傾銷商品,掠奪廉價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