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為一家教學反思
和同為一家教學反思篇一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后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多學習、多鉆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可以布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應多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4、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扎扎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和同為一家教學反思篇二
七年級歷史新教材中《和同為一家》是一節意義重大的課,通過對其的學習,認識民族之間的友好,互助是發展的主流。民族之間團結,促進邊疆地區的穩定,開發和進步,從而締造國家的穩定和繁榮,從而激發學生的熱愛民族的情懷。本課的重點是吐蕃的發展及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系,而難點則是唐朝對邊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倡導,我創設的教學環節,著重突出“學生為主體,突出研究性學習,突出信息技術在學生課程學習上的重要”。這一課內容不算多,時間好安排,重點容易突出.但教材內容比較散,需要教師對已有的材料進行整合并找出一條主線貫穿教學內容."和同為一家"是唐朝民族關系最突出的特點,也是貫穿本課的一條主線。對于一些小字內容,我留給學生自學。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播放視頻用情境導入新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盡量讓學生多想象多說話,給他們發揮才能的機會.比如,在講到唐太宗打敗東突厥時,我話峰一轉問學生:"如果是你會怎么處置他們"學生的答案各式各樣,這時正是引導學生的最佳時機。我因勢利導,引出了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的好處.講文成公主之前先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故事,然后再深入介紹。講《步輦圖》時,根據美術課和小學已有的知識,也是先讓學生介紹,不對內容進行限制,可以從神情心理活動等各個角度去講,主要是鍛煉語言表達和學習歷史的興趣。
本課的主要教學方法:A、圖示教學法:利用《唐初邊疆少數民族分布圖》講解民族關系等;B、課堂討論法:讓學生閱讀教材,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分組討論,相互解決。C、講練結合:每個環節設計相應的練習。
通過本節課堂教學,基本達到課前備課時設計的要求。不足之處是課堂討論時未能較好地顧及學困生,個別問題的討論略顯簡單,未能深入。另外是要注意課堂時間的安排,各個環節的安排要合理,提高課堂的應變能力。
和同為一家教學反思篇三
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播放歌曲《愛我中華》創設情景,渲染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后,針對課文內容,提出系列問題,通過讓學生閱讀,討論得出答案,體現歷史新課程中學生的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在“了解唐與吐蕃民族交往”史實,則由學生自編自演一則有關文成公主的歷史短劇,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討論“試用一句話來評價文成公主”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這節課第二個亮點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巧妙把信息技術與本課內容融合起來。
反思此課,我感覺最大的遺憾是"學生學習的情緒由高漲走向平靜最后陷于低落。一開課我出示了"我國有多少民族等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興致很高,爭先恐后地回答:55個,56個。但是接下來我就讓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的問題,學生馬上開始平靜的看書,用書上的話來回答問題,沒有了興高采烈的神情,沒有了爭論、沒有了問題、沒有了質疑,空氣好像凝固了一樣。靜靜地思考,我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組織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出現了偏差:只考慮了"我應該怎樣教",而忽略了"學生想怎樣學",課堂上完全按照備課時預設的進行,雖然備課時也考慮了學生的因素,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給學生留出自主活動的空間,只是把學生當成了我事先編好的程序中的對講器,師生象"打乒乓球"一樣,你來我往,我問你答,雖然答出了所有的問題,但實際上學生只是掌握了教師安排好的知識。
問題的癥結找到了,在設計對外交往這一課時,通過鑒真東渡,玄奘西游創設情境,之后我讓學生講一講有關鑒真和玄奘的故事,學生們很高興地介紹自己所了解的知識熟知的知識,同時也提出了疑問:盲人怎么能設計建筑物?日本從中國學習了那么多東西,怎么反而侵略中國等問題,接下來很自然地進入了探究解決問題環節,學生們通過查閱教材和教師提供的其他資料在互相討論、爭辯中解決了疑問,同時也理解了本課的難點問題"為什么唐朝的對外交往如此頻繁”。
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后把"球"拋給了學生,通過學生的講述、提問、爭辯來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此種開放、寬松的環境中思維也很活躍,思考也很深刻,提出的一些問題是我的教學設計外的收獲。也使學生了解到善于學習的重要性。
看了“和同為一家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