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高效課堂九大教學模式(4)
一切學習都應是自學。于是,“特色自主學習模式”在新知誕生了。在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學生的自學和交流。然而隨著“特色自主學習模式”的實施,“主體”被喚醒了的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出極大的能動作用,這也無形教師置于一個尷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有個別教師的步子總比學生慢半拍,有意無意地成為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們漸漸成為“邊緣人”。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個別教師漸漸跟不上學生學習的節奏,他們的知識半徑籠罩不了學生的求知范圍。怎么辦?徐翔說,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學習的權利和課堂時空還給學生——不準教師進課堂。
徐翔說,當年也有人指責崔校長“偏激”。可今天的課改,不是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正“從杜郎口出發”嗎?
徐翔還說,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開始嘗試著去遵循本質和規律,那就一定會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那么,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遇見杜郎口,是不是也會碰上新知,因為新知秉承的是,“凡事從理解與愛出發”。理解與熱愛學生,不正是課改的基點嗎?
如今的新知已經成為連云港甚至是江蘇省著名的課改名校了。民辦校長徐翔“兼職”受聘擔任灌南縣教科所所長。
□“自學?交流”學習模式
江蘇灌南新知學校以學生“學”為本,創設了“自學?交流”學習模式。
從提前一天將“學案”發放給學生,新知學校即開始了引導學生自學的過程。
徐翔介紹,新知把原屬于學生的思維權利通過“自學”還給學生,是賦予“沉默的大多數”以本來就應該有的通過“交流”表達自我的權利。
“自學”,是最大程度地保證學生的思維,保證學生最大程度地面對文本和世界。新知對學生的自學有三個層次要求。一是完成學案上老師預設的問題,了解學習文本的主要知識點、需要掌握的知識、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對學案中涉及到的問題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對未涉及到的問題要進行補充,豐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書本中既成的事實和結論,并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結論。學校副校長徐輝介紹說,新知學校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并視其為走向終身學習能力的一項基本素質。
新知學校的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交流的。“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證學生思維的成果,尤其是思維的過程真實、生動地展現在同學和老師面前,保證學生面對“他者”的思維,面對生命。這時,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橫向碰撞,求證、糾偏或補充,質疑、豐富或拓展,欣賞、激發或鼓勵,構成課堂生活的“狂歡”。 新知重視“交流”,但不是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學生在交流中形成收獲。
在新知,學習不僅指發生在課堂上,他們把學習延伸到校園。在新知的校園,隨處可見的是學生們的激情表演和公開展示,間或學生們會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新知學校認為,課堂學習的精彩,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學生思維的狀態和品質上,而不在“眾聲喧嘩”之中。學生學習的動力,更重要的應植根于他對學習過程本身的體驗和喜愛,以及作為一個明天的社會人的責任,而不是有所待于他者或某種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