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可打印
1、轉變觀念。
在很多學生的眼里,語文只是要背一背,記一記即可。
殊不知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從而導致了語文學習成績一直低空徘徊壞。
天材教育專家提醒其實語文不僅僅考察學生的背誦、記憶能力,更多的還是考察對詩詞鑒賞、內容理解、文字運用等多方面能力,單單靠背誦是無法達到提升的目的,因此及時地轉變觀念,正確的認識語文,對于學習成績的提高有著一定的效用。
2、多加關注。
有些學生課堂上不夠認真,課后也只是單純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基本上沒有什么課外閱讀,因此知識面、見世面狹窄,自然無法領略語文學習中的樂趣,更加不能實現提分的目的。
天材教育專家提醒試試在課后讀一段報紙,讀一篇文章,并且多謝寫寫日記,少量多次,長期積累,循序漸進,邊讀邊悟,既能培養語文學習興趣,又能達到提升學習成績的目的。
3、多做練習。
很多學生認為,只有數學、物理、化學等才需要多做練習,而語文只要在課堂上認真就行,然而事實是,語文也需要在課外進行一些相關的練習,天材教育專家提醒多做一些閱讀理解、詩詞鑒賞,掌握答題的整個套路,同時還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做觀察,多動筆,全面提升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進而對于整體語文水平的提高都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
九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可打印(篇2)
一、單選題
1. 下列詞語中,畫線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俯瞰(kàn) 凋謝(diāo) 瀕臨(pīn) 長途跋涉(bá)
B.牛犢(dú) 遏制(è) 遒勁(jìng) 旁逸斜出(yì)
C.頹唐(tuí) 蹣跚(pán) 婆娑(suō) 坦蕩如砥(dǐ)
D.虬枝(qiú) 秀頎(qí) 洗滌(dí) 摩肩接踵(zhǒng)
2. 下面詞語中,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
A.推崇 暮年 慢悠悠 潛滋暗長
B.擅長 繁植 毛茸茸 春寒料峭
C.喧囂 狼藉 懶洋洋 重巒疊嶂
D.倦怠 蔓延 密匝匝 懨懨欲睡
3. 下列句子中,畫線的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了從意大利歸國的700余件文物,前來觀展的人絡繹不絕。
B.這件工藝品的造型別致,宛如天女下凡,設計真是巧妙絕倫,用料也非常考究。
C.王老師的教學很有特色,不但講得深入淺出,而且還注意因地制宜,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D.在學校舉行的元旦文藝晚會上,我們班自編自演了一個話劇節目,兩位女生將劇中人物演得惟妙惟肖。
4. 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這個句子的主干是:“他揀椅子。”
B.“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著喝從森林中打來的泉水。”在這個句子中,“老人”是主語中心語,“喝”是謂語中心語,“泉水”是賓語中心語。
C.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主旨十分明確,即高度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就是闡明了戰爭的勝敗,主要取決于人心的向背,又取決于統治者是否“得道”(即能不能推行仁政)。
D.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作家、社會活動家,茅盾是他的筆名。代表作有小說《蝕》三部曲,散文《子夜》《林家鋪子》《春蠶》等。
5. 下列語境中,說話得體的一項是( )
A.您盡管放心好了,今后不管你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難,我一定傾力相助。
B.評委老師們的點評讓我明白了演講的技巧和方法,受益匪淺,謝謝您們的聆聽!
C.我非常渴望能為山區孩子搭上信息時代的列車貢獻自己的寶貴力量。
D.班長對同學們說:“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李華同學榮幸地加入我們班級。”
6. 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絹本,設色,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
B.我們不禁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馬可·波羅的描述:“這是一座無可比擬的、世界上最美的橋。”
C.整個長卷猶如一部樂章,由慢板、柔板,逐漸進入快板、緊板,轉而進入尾聲,留下無盡的回味。
D.最近多名省部級高官因貪污受賄被判處徒刑,人民群眾無不拍手稱快,但人們還在關注著檢察機關對那些行賄者將如何處置?
7. 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在信息時代,一個人是否具有快速閱讀、捕捉有效信息決定著一個人成就的大小。
B.為了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美德,我們學校決定組織開展義工服務活動,要求每名學生在三個月內完成20個小時的義工服務。
C.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群眾真誠的信仰。
D.通過一個個大事件中的小故事,《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彰顯出家國情懷的現實力量,引發了“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講”的思考。
8. 下列對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增強語氣,強烈地表現了“我”對自己的自信和對父親的嘲笑)
B.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白楊樹的美好品質)
C.不一會兒,一位身材肥碩的漢子出現在門口。他一開口,我便受到強烈震撼:其語言之勁道足以恐嚇河東之獅,其底氣之充足則更是可以吹倒百里之林。(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渲染了漢子強大的氣場和震撼力,也寫出了“我”感受之強烈)
D.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盧溝橋上石刻獅子的各種生動形象)
二、默寫題
9. 默寫填空。
(1)晏殊《浣溪沙》一詞中,上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兩句構成“新”與“舊”的對比,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構成“去”與“來”的對比。
(2)杜甫《春望》一詩中,以花鳥擬人,表達感時傷世的情感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赤壁》一詩中,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隱含著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之情。
(4)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為一支輕盈的樂曲。陶淵明《飲酒》(其五)這首詩中,體現這一意境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詩詞鑒賞
10. 閱讀下面兩首詩,分別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1)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 )
A.詩歌尾聯,借燕昭王筑黃金臺招攬天下賢士的典故,表達了守城將士們誓死報效君王的決心。
B.詩歌頸聯,“寒聲”指戰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戰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斗志難振。
C.詩歌首聯,寫景也是寫事,渲染戰前敵軍壓境,我軍英勇應戰的危急、緊張氣氛;暗示戰斗的殘酷,為下文描寫戰斗的慘烈作鋪墊。
D.詩歌頷聯,“角聲滿天”表現出戰爭的規模;“凝夜紫”喻指戰場上的血跡在夜霧中呈現出一片紫色,暗示雙方傷亡大。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斗的殘酷。
(2)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
A.詞的結尾,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鵬一樣高飛遠走,到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過上幸福的生活,表現了她消極避世的游仙思想。
B.下闋前半部分,詞人感慨自己空有才華,國難當頭,詩詞文章又有何用。一個“謾”字,流露出她對現實的不滿和內心的苦悶。
C.詞的開篇便寫夢中所見景象。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展現了一幅海天相接、似夢似幻、美妙神奇的壯美畫面。
D.上闋后半部分寫作者夢中回到天帝的宮殿,聽到天帝殷勤的垂問,得到了訴說心愿的機會,自然引出下闋。
四、文言文閱讀
11.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郭永傳
劉豫舉濟南來寇,大名孤城無援,永率士晝夜乘城,伺間則出兵狙擊。
【甲】……攻圍益急,俘東平,濟南人,大呼城下曰:“二郡已降。降者富貴,不降者無噍類。”益謙輩相顧色動,永大言曰:“今日正吾儕報國之時。”【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樓上,或掖之以歸,諸子環泣請去。【丙】……金人遣騎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訖,易幅巾而入,黏罕曰:“阻降者誰?”永熟視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狀貌,且素聞其賢,乃自相語,欲以富貴啖永,永嗔目唾曰:“無知犬豕,恨不醢爾以報國家,何說降乎?”怒罵不絕。金人諱其言,麾之使去,永復厲聲曰:“胡不速殺我死?當率義鬼滅爾曹。”大名人在系者無不以手加額,為之出涕,金人怒斷所舉手。乃殺之,一家皆遇害。雖素不與永合者皆面慟,金人去,相與負其尸瘞之。
【注】①劉豫:北宋叛臣,原濟南知府。投降后,協助金人攻宋。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jiào)類:指活著的或活下來的人。④益謙:指張益謙,北宋將領,此役中降金。⑤吾儕:我們這些人。⑥掖:拽著別人的胳膊。⑦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細絹裹頭的頭巾。⑧黏(nián)罕:金朝名將。⑨啖(dàn):用利益引誘人。⑩醢(hǎi)古代的一種酷刑,指把人殺死后剁成肉醬。?在系者:指被俘虜的人。?瘞(yì):埋葬。
(1)解釋下列畫線的文言詞語。
①易幅巾而入
②益謙輩相顧色動
③諸子環泣請去
(2)下列畫線的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乃殺之,一家皆遇害/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
B.易幅巾而入/面山而居
C.麾之使去/已而之細柳軍
D.恨不醢爾以報國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依據上下文內容,“永曰:‘吾世受國恩,當以死報,然巢傾卵覆,汝輩亦何之?茲命也,奚懼。’”這句話應是【甲】【乙】【丙】哪一處所省略的語句?
(4)結合孟子《富貴不能淫》中關于“大丈夫”的論斷,說說上文中郭永能夠稱得上“大丈夫”的幾點理由。
五、現代文閱讀
12.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北京的園林
(1)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勝古跡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2)也許因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緣故,建筑師們博采各地園林之長,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園林各具特色,和諧優美。為了顯示帝王的威嚴、高貴,北京的園林注重建筑的雄偉,注重局部的精細,注重色彩的絢麗,似乎只有這樣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3)①故宮、頤和園等建筑金碧輝煌,布局工整、對稱。②左邊有一條游廊,右邊也必有一條游廊,給人一種平衡的感覺,甚至連屋內的擺設也是如此。③在各個大殿、各個宮院、大門外面都要擺兩座石獅或麒麟,大門大多分左、中、右三扇。④殿內的梁柱高大,空間寬敞而略顯陰暗。⑤這樣的園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卻以其雄偉、莊嚴的氣勢使人折服。
(4)北京的園林建筑在細微之處見匠心。一段曲廊、一叢階邊小草、一組精妙的雕刻,對烘托氣氛無不起著微妙的作用。例如,頤和園中的長廊,有一華里長,分成十幾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繪,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竟無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繪畫者也許吸取了敦煌壁畫飛天圖案的藝術精華,很有些“吳帶當風”的味道,耐人玩味。
(5)北京園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黃或大紅,色彩明麗。有時,在萬綠叢中見一道飛檐,黃綠相間,相映成趣。大多數宮殿都鋪著琉璃瓦。那大紅色的柱梁,十分莊重。當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磚鋪地,墻壁灰暗,同周圍的景色渾然一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古樸淡雅,別具風采。
(6)北京周圍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獷,又有南方的秀麗,這正是建造園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處,建一座廟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這時,可極少講究對稱,但考慮色彩對比卻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黃和大紅的彩繪,水榭要灰暗些,廟宇要紅墻綠瓦,顯得莊嚴、肅穆。
(7)這只是我對北京園林粗淺的介紹,若想真正領略到其中的妙處,還是請您親自來游覽吧。
【注】“吳帶當風”是宋代郭若虛評價唐代吳道子佛像畫的話,意思是吳道子畫的衣帶圓轉,迎風飄舉。
(1)閱讀全文,說說北京園林的總體特點是什么。
(2)閱讀第(3)段,用“/”劃分段內層次,并指出其結構特點。
(3)文章第(4)自然段主要運用了哪一種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跟我們學過的課文《蘇州園林》作比較,在下列橫線處填上相應內容。
①在建筑布局上,蘇州園林決不講究對稱,追求自然之趣;北京園林則是 。
②在設計、建筑的匠心上,蘇州園林追求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北京園林則是 。
③在色彩上,蘇州園林極少使用彩繪,北京園林則是 。
(5)作者在第(5)段中說“北京園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黃或大紅,色彩明麗”,其中的“大多”一詞能去掉嗎?為什么?
13.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三角梅
劉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們陸續給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們知道三角梅可以開出很繁盛很燦爛的花,所以對它懷著極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墻邊極為顯眼的地方,希望無論是誰來到我家門前,一眼就能看見。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喪的事情。栽的時候,都一樣認真,一樣施足了底肥澆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沒有偏三向四,可是別的花木都長得歡歡勢勢,到抽條時抽條,到開花時開花,一年下來,都長得很像個樣子了,唯獨那棵三角梅老是嬰兒似的趴在那兒,停滯在那兒,好像完全忘了自己應該長長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無變化。
④第三年,滿院子的花木都長得青春勃發,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葉片卻比當初栽下時還少了好多,病懨懨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樣子。我和老伴感傷地想,它總有一天會死去的。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個年頭了。春天,當別的花木都在泛綠、發芽時,那三角梅依然毫無生機,一點要擁抱春天的意思都沒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皺眉,嘆息,甚至責備。我們說,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還占著一塊地方,還要天天浪費幾勺水。我的女兒和女婿,也是這樣的觀點。至此,全家的意見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就在我們說這話后的不長時間,事情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我們驚喜地看見,三角梅可憐兮兮的枝葉間,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著細致紋路的新條,而且長得很快,不久就長到二尺長了,接著又在那新條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幾條側枝。我們高興極了。可為什么會突然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也許是我們要挖掉它的議論被它聽懂了吧!如果是,對它來說,那可是個性命攸關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終于把生命的力量給搏出來了。好像每天太陽一出來,它就死盯著周圍的花木,與它們比賽著成長。它身上透露出來的生機,非常生動地展現在藍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這時候與其他花木相比,它毫無遜色之處。它像沉默了好幾年的毛毛蟲,蓄滿力量,開始向著花蝴蝶的方向蛻變了。
⑦又過了一個多月,我出門要干什么去,忽見山墻邊露出一段紅色的花枝,仔細一看,才發現竟然是三角梅開了一嘟嚕火紅的花。它靜靜地趴靠在墻邊,正好長了一人高。我急忙叫來老伴,讓她也高興高興。老伴的眼中閃耀出多年來少見的美麗光彩。
⑧又是一個春天來臨了,此時的三角梅已長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樹,比房檐都高,它的紅色花瓣就像紅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輕輕撞擊就能發出動人的聲音。太陽照射的時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著紅色的光暈;而風兒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紅的蝴蝶張開了翅膀,扇動著,奮爭著,仿佛急欲掙脫枝頭,翩翩飛去。
⑨生命,在堅韌中真是蘊藏了無法言說的奧秘和潛能的!
(1)根據文章內容,寫出作者對三角梅情感態度變化的過程。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②—⑤段寫了什么內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章第⑧段中畫線的句子。
太陽照射的時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著紅色的光暈;而風兒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紅的蝴蝶張開了翅膀,扇動著,奮爭著,仿佛急欲掙脫枝頭,翩翩飛去。
(4)文章第⑨段,作者發出了“生命,在堅韌中真是蘊藏了無法言說的奧秘和潛能”的慨嘆。請簡要分析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六、名著閱讀
14.
班級舉行《昆蟲記》名著閱讀活動,請你參與本次活動并完成以下任務。
(1)現代作家巴金對《昆蟲記》的高度評價是:《昆蟲記》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請結合巴金的話,判斷下列哪一項不屬于《昆蟲記》中的內容( )
A.懶于梳洗可不是好兆頭。果然,兩三天之后,滿身塵垢的雌蜂最后一次步出蜂窩,到屋頂上再享受一次陽光;接著,它那無力的腿腳松開了攀附物,輕輕地倒在了地上,就再也不起來了。
B.蟹蛛不結網,常靜伏花草叢中等候捕食過往的昆蟲,有時舉起第1對步足向左右張開,捕食比自己大很多的昆蟲,如蝴蝶、豆娘、蚊子、蜜蜂等。蟹蛛常在花草叢或豆田中,或在靠近豆田的棉田、麥田中捕食害蟲。
C.雄蟈蟈兒們有的在這兒,有的在那兒,在一旁鳴叫著,用觸須挑逗路過的雌蟈蟈兒。未來的母親們半舉著馬刀,神情莊重地漫步著。對于這些焦躁而狂熱的雄蟈蟈兒來說,現在的頭等大事就是交尾。只要是內行,是決對不會看走眼的。
D.最終,兩名產婦起身了。它們用高高抬起的后腿掃了一些沙子,遮住產卵的洞口,并飛快地用腳踏實。它們天藍色或粉紅色的脛骨如冰雹般砸下,間或還用腳跟把需要填塞的開口處踏實,這場面倒也不乏優美。
(2)法布爾的《昆蟲記》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請根據表格左側幾種動物生活習性的介紹,把表格下方提供的昆蟲名稱,對應填入表格中(只需填寫序號)。
生活習性 | 動物名稱 |
A:回去的路線卻是鐵定不變的:它們去時走哪條路,回去時就走哪條路,不管這條路有多么蜿蜒曲折,也不管它經過哪些地方,又是如何艱難困苦。 | |
B:它們的地洞是一間等候室、一個氣象站,幼蟲長期居住在那里,時而爬到地面附近了解外面的天氣,時而又回到洞底躲藏起來。 | |
C:只要低下身來,我們通常就會看到住宅的主人正待在自家的門前,張開螯鉗,翹起尾巴,做出防衛的姿勢。 |
備選答案:①蟬 ②紅螞蟻 ③朗格多克蝎子
(3)批注,是指閱讀時在文中空白處對文章進行批評和注解,作用是幫助自己掌握書中的內容,有感悟、質疑、聯想、賞析等等,是閱讀者自身感受的筆錄,體現著閱讀者別樣的眼光和情懷。請閱讀下面語段,寫一條批注。
插入頸部的毒鉤引起了我的深思:這和螳螂捕捉蝗蟲的方式驚人地相似。我不禁要問:蟹蛛這么弱小,嬌嫩的身上到處是致命的弱點,它是如何抓住像蜜蜂這樣的獵物的呢?蜜蜂比它大,比它敏捷,而且還有致命的毒針做武器!
七、寫作
15.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讀過朱自清的《背影》,一個歷經滄桑而又充滿般般父愛的背影,展現在我們眼前。這個背影曾讓年少的朱自清潸然淚下,這個背影曾讓中年的朱自清感念不已。
在你的生命歷程中,是否也有一個人的“背影”讓你念念不忘、心潮難平?
請以“背影”為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自我創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