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知識積累方法
公務員申論考試知識積累方法精選篇1
可以抄材料的“三種情形”
題目是固定的,答案是有方向的,那么所有人答案評判依據(jù)的來源只能是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簡單的考察方式莫過于是否體現(xiàn)了材料中的關鍵詞或關鍵信息。有些材料注定是可以直接用來做要點或者要點關鍵詞的。請大家在實踐中多去留意以下情況:
1、理論、抽象類材料。
如:材料中直接給出了某一概念的解釋,且字數(shù)并不算很多;直接給出了某一理論的通俗表述,且字數(shù)不算太多。這種情況我們一般強烈推薦大家摘抄,這樣得分的概率會更大些。
2、政策、法律類材料。
如:材料中直接給出了十九大或十九屆五中全會中的表述,且與題目所要求的書寫內(nèi)容密切相關;直接給出了某一法律具體條文中的表述,且與題干密切相關。這種情況我們建議大家摘抄,畢竟這樣的表述一般大家很難換述。
3、結論、強調(diào)類材料。
如:整個段落都在表述案例或者數(shù)據(jù),但段中或段尾出現(xiàn)了非案例或數(shù)據(jù)類表述;整個段落仿佛都與題目所要求的要點相關,但在段落某一處出現(xiàn)了“特別是、尤其是、重點在于”等類似表述。這兩種情況我們建議大家直接摘抄,這種表述是要點的概率會更高。當然,以上可以摘抄的情況,大家切忌句子抄太長,否則會有被判定為抄襲材料。
不可抄材料的“三種情形”
呈現(xiàn)形式雖然對所有考生都是一樣的,但材料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對材料的理解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材料分析處理的真正痛點在于,有些情況下,即使我們用的材料的內(nèi)容,也不會得分。根源其實在于適當?shù)娜∩岬陌盐眨绕涫沁@個“舍”字。有些材料表述貌似與材料正相關,但表述是萬萬不能直接摘抄的。請大家在實踐中多去留意以下情況:
1、人物對話類材料。
如:材料中出現(xiàn)的是某兩個人或幾個人的對話,且段落體現(xiàn)和小說類、敘事類很像,這種情況大家就別直接摘抄了,最少來講,篇幅不好把握。
2、數(shù)據(jù)類材料中的數(shù)字。
如:材料中出現(xiàn)了具體數(shù)字,不管是數(shù)據(jù)描述還是柱狀圖餅狀圖,這些數(shù)據(jù)本身一般都是為了呈現(xiàn)整體趨勢,這種情況的摘抄是不符合命題人考察意圖的。
3、過于宏觀或微觀描述。
如:材料中出現(xiàn)了“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等類似宏觀表述,或出現(xiàn)了某一個地方、某一個人物、某一件事情特別細微的描述。這種情況不建議大家抄寫,畢竟這些表述的度不好把握。當然,以上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內(nèi)容層面。涉及到具體的內(nèi)容,有些類似網(wǎng)絡用語、日常用語、方言俗語的表述也是不能抄的。這是基本的申論科目規(guī)范性要求。
整體而言,申論科目是有一定成分可以驗證“天下文章一大抄”這句話的,但也希望廣大考生能明白,這句話的后面還有一句“看你會抄不會抄”。如果單純理解申論科目就是抄材料,顯然是不能得好分的。而復雜的認為申論是變換莫測的“神論”也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不管如何分析和運用材料,申論的高分的關鍵依然在對于材料的理解和摘抄把握,核心在于大量的做題感受和總結。希望本文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fā)。
公務員申論考試知識積累方法精選篇2
一、以訓練題為載體,掌握理論。在前期學習復習過程中,大家通過課堂或者書籍已經(jīng)學習掌握了不少理論知識,不同的題型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審題找點加工往往事半功倍,有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我只前做題很快,做得也還行,但為何學習了理論知識以后反而慢了呢?其實關鍵在于不熟,就好比給你一輛自行車,而你還在推著走,自然比原先走得要慢,但是當你真正熟練能夠騎行時,速度自然會快起來。所以理論很重要,但切忌死記硬背,應該通過例題來記憶,不同例題掌握了,面臨其他相似類型的題目時才能夠?qū)⒗碚撊跁炌ㄟ\用起來。
二、以材料為核心,熟悉思路。申論試卷中哪部分最關鍵?是材料。所以,往年申論試題的材料是各位最有價值的復習資源。那么這些資源應該如何去使用呢?建議各位考生去復述材料,復述材料不代表背誦,復述出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段落邏輯就行。這個工作有什么意義呢?考試出過的題目當然不會再考,但是我們在復述材料的時候,所慢慢熟悉的是命題人的思路,考試的思路,這樣在面對的申論試卷時,你會覺得題目很熟悉,這種熟悉,并非對于題目主題的熟悉,而是熟悉了思路。而且歷年材料中出現(xiàn)的案例,也是你作文的論據(jù)來源。知己知彼,立于不敗之地。
三、以練習為手段,充足積累。在申論寫題目寫作文過程中,我們往往覺得找得到、看得出,但是在呈現(xiàn)答案時,不會寫了。這都是因為大家的詞匯量太少所致。對于詞匯量的積累,大家摸不著頭緒,如何積累?總不能去像背單詞一樣背誦詞語吧。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方法。我們的試題材料來源大多數(shù)都是評論員文章、地方報道等,我們平時可以去看去讀,但是建議各位使用紙質(zhì)版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將文章中提到的問題、原因、影響、做法等全部勾畫出來,然后在本子上摘除各部分核心詞。這個工作每天都去落實,去讀一篇,所花費的時間每天半小時左右,不僅能夠積累詞匯,還能鍛煉各位的找點閱讀能力,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單價定能有所收獲。
公務員申論考試知識積累方法精選篇3
一、領悟“關鍵詞”的真諦,讓你一眼鎖定答案。
方法論:所謂關鍵詞,即跟題干意圖聯(lián)系最緊密的一些詞語。這些詞中常見的、常用的主要包括問題詞(問題、瓶頸、不足、缺失...)、原因詞(究其原因、原因在于、之所以......是因為、由于)、影響詞(有利于、有助于、促進了、提升了、提高了、推動了.....;不利于、阻礙了、制約了.....)、對策詞(建議、將要、要、需要、應該、希望.....)等。關鍵詞的作用在于能夠快速幫助考生尋找到答案要點,在實際運用中首先需要考生審準審全題干信息,明確本道題問的是什么。其次,需要考生帶著題干信息回歸材料尋找與之相關的表述。
二、掌握“關聯(lián)詞”的作用,讓你不漏一個要點。
方法論:對于《申論》材料的閱讀中,一般常用的關聯(lián)詞包含了并列詞(與此同時、同時、且、及、一方面,另一方面.....)、遞進詞(更、甚至、不但......而且、況且、甚至于、尤其、也......)、轉(zhuǎn)折詞(雖然......但是.....、卻、可是、然而、固然......但是)、因果詞(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等詞。但每一類詞具體的運用又各有側(cè)重點,在具體運用中都需要結合題干,在遵循題干“問什么答什么”的基礎上合理的進行運用。
例題:根據(jù)給定資料2,概括當前網(wǎng)絡倫理失范的危害。(20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扼要,不超過200字。
給定資料:
關于網(wǎng)絡倫理,有學者指出這是20世紀中葉以來新興的應用倫理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是指人們在網(wǎng)絡空間中應該遵守的行為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蓬勃發(fā)展,我們遭遇的網(wǎng)絡虛假信息越來越多,花樣也變得層出不窮,時常難辨真?zhèn)危纾Z動一時的朱自清的《背影》因“違反交規(guī)”被逐出教材、賺錢不給老婆花算家暴、警方將拘留非法同居者、95后女網(wǎng)友“身體換旅行”等等。這樣的虛假新聞不僅混淆是非,給當事人造成了困擾,而且引發(fā)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沖擊,危害不小。從技術層面講,謠言的產(chǎn)生是因為網(wǎng)絡的開放性和匿名性;從社會層面講,是由于權威信息的滯后以及危機預警能力差;從受眾層面講,是因為公眾具有獵奇、娛樂、恐慌、盲從及網(wǎng)上宣泄的心理。
在本題中,題干明確要求概括的是網(wǎng)絡倫理失范“危害”。因此作答對象是“危害”。所謂危害即某件事能夠帶來的傷害或引起的消極負面影響。因此,考生在找點時可重點關注一些消極影響詞,如:損害、傷害、沖擊等等。接下來,我們就帶著技巧一起閱讀材料。
首先,在材料的第二段主要講述了網(wǎng)絡倫理失范,即:違背了網(wǎng)絡空間中應該遵守的行為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
其次,在材料第三段中我們一眼可以發(fā)現(xiàn)“混淆是非”、“困擾”、“沖擊”、“危害不小”等詞,其色彩消極,屬于跟題干索要尋找的內(nèi)容相同。接著再由分析可知這些消極負面的結果均是由于虛假新聞(網(wǎng)絡倫理失范的表現(xiàn))帶來的。因此,能夠快速判斷該句話為答案要點。
最后,在材料的最后三句話中用分號將其連接,其明顯屬于并列關系。從內(nèi)容上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像“因為”、“由于”等詞語。其均為原因表述,與題干所表述意思不同,不屬于答案要點。因此,本段包含答案要點如下:
要點:虛假信息的泛濫帶來的危害:讓人們難辨真?zhèn)巍⒒煜欠牵o當事人造成了困擾,而且引發(fā)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沖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對于申論的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定要有抓鐵留痕、踏石有印般的勇氣,有釘釘子的精神,穩(wěn)扎穩(wěn)打向前走。相信,只要考生做到多練、勤練,就可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