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應用文要點
公務員考試已經陸續啟動。在申論備考中,對于很多考生來說,綜合分析類題目作答難度不亞于文章寫作或者應用文寫作,如何在這類題目作答中盡可能多采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公務員申論考試應用文要點,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公務員申論考試應用文要點(篇1)
一、要點本身可作為要點核心句使用
每個段落中的要點梳理完畢后,在要點中有時會出現某個較為具有概括性的要點可提煉在前,作為核心句使用,通常這樣的要點會出現在總分、分總、總分總段落中“總”的那個句子當中,如示例1所示:
【示例1】:“_縣農村家宴中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請歸納概括其具體做法。
材料:讓村民和游客放心的是,_縣明確要求家宴中心打造明廚亮灶的陽光廚房,食品清洗、切配、烹飪及餐具消毒等關鍵操作環節必須在攝像頭監控下進行,畫面實時傳送到餐廳顯示屏、主城區LED大型顯示屏、鄉鎮(街道)食安辦、縣食藥安全“智慧監管中心”等處,接受相關機構和公眾監督,發現問題立即通過畫面、視頻,進行責任倒追。_縣還進一步將光纖傳導的監控模式換成“無線WiFi”,確保不同信號覆蓋的鄉村都能實現即時傳送。目前,全縣家宴中心已建成“無線WiFi”陽光廚房150家。
在這個段落中,農村家宴中心做法頗多。而段落本身為總分結構,其后由“還”這個表并列關系的詞展開,所以該要點核心句可寫為“打造陽光廚房”或“開展明廚亮灶工程”。
二、段落中表總結的句子可提煉為要點核心句
段落本身若為總分結構或其后要點皆出自于某個引出下文的句子,那么該句或可提煉出核心句。
【示例2】:“特派員”“領航員”們助力鄉村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請概括其經驗。
材料:“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曾幾何時,一句通俗易懂的廣告語,讓廣大農民群眾認識到了正確施肥對種莊稼的重要性。當有了更好的條件,如何讓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新動能?近年來,科技部推進創業式扶貧:科技特派員們與老鄉建立利益共同體3萬個,創辦企業1.15萬家,帶動農民增收超過1010萬戶。
在這個段落中,明顯可看出有個引出下文的問句,即“如何讓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新動能?”其后要點均由此句展開,因此這個問句本身是不用提煉出要點的,但是可作為要點核心句使用,如“轉化科技成果”或“推動發展動能”。
三、動用時政儲備,書寫要點核心句
申論材料的命制具有時效性的特點,一般會緊跟時政,因此同學們也可在學習時政時,思考其能否應用于要點句的書寫。如鄉村振興的二十字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或可用于根據鄉村振興這個熱點出題,某村的路徑選擇。但是切記不要“生拉硬拽”,還是要基于材料內容進行作答。
公務員申論考試應用文要點(篇2)
“得申論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申論”,申論考試中,文章寫作常為考生作答的攔路虎,尤其是文章論證部分更是難以下筆。尤其現在的國省考,皆要求文章寫作需要側重“分析論證”,淡化“對策措施”,因此,文章論證部分寫作更要出彩,方能獲得閱卷者青睞,力拔頭籌,笑傲眾人。有鑒于此,小編在此就文章論證為廣大考生支招。
論證錦囊一:論據充分,雄辯有力
論據為議論文三要素之一,何為論據,指的是證明觀點正確性的素材、材料。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文章寫作缺乏論據,將導致文章過于平淡,毫無說服力,只有大量論據的堆砌,才能讓文章內容充實,才能增強論證說服能力。論據來源,不拘泥于給定資料,可以從前方給定資料中提煉,亦可以動員學員自身的知識儲備,因此學員應讀懂讀透材料,善于從材料中挖掘有用素材,靈活玩轉材料,為己所用。需要注意的是,素材可使用材料中的素材,但忌諱原文照抄,需要進行語言的調整、換述,這樣才能避免照搬材料的嫌疑。
論據類型有兩種,其一為道理論據,其二為事例論證。道理論證即為人類智慧的結晶,被世人所公認的觀點,例如名言警句、原理效應、領導人講話、法律法規等;事例論據即為典型例證,“事實勝于雄辯”,已存在的既定現實,其說服力不言而言,“古今中外、名人軼事、社會熱點”皆可以成為事例論據。但需要提醒廣大考生的一個注意事項,事例論據一定要做到典型、有針對性,倘若積累豐富的考生,也可以適當追求例證的新穎性,做到“見人所未見,想人所未想”,更能吸引閱卷者的眼球。
論證錦囊二:論證多樣,深刻有效
論證,即為證明觀點正確性的方法、方式。只有方法恰當,才能發揮論據的效果。論證過程最好能夠使用多種論證方式,增強論證能力。比如可靈活使用事例論證、道理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等方式。廣大考生需要靈活掌握各類論證方式,最好做到有理有據,密切配合,既有道理論證,又有事例論證,它們彼此關照,有機結合,密切聯系,共同為論點服務,這是使議論文充實有力的主要方法。
公務員申論考試應用文要點(篇3)
一、初識題型,明確類型評析,是評價型綜合分析題的簡稱,是指對事物進行分析、評論。這類題型在考試中往往有比較明顯的標志性詞匯:評論、評價、評析、看法。以公務員考試試題為例,對W區的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進行評析。要求:分析透徹,觀點明確,350字左右。題干中有評析一詞,確定為綜合分析題型中的一類題——評價型綜合分析。
二、大綱為本,尋找方法考生在作答這類題目時,可以回歸本位,找尋考試大綱中對這一題型考察能力的界定,大綱原文指出: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大綱的表述為考生作答指明了方向:第一,對所給材料進行閱讀和全面分析;第二,通過分析給出合理的評價或推斷。以“對W區的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進行評析”這道題為例,需要全面分析原材料所講內容。通讀給定材料4之后發現,材料大部分內容在講為了進一步整治清理不規范地名,而出臺了相關通知要求,要求中對“大、洋、怪、重”等不規范地名的標準進行了認定。同時,材料的最后放置了一張圖表,該圖表為W區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清單,而這道題評價分析的對象是W區的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所以這張圖表一定是我們重點分析的對象。
三、理清思路,梳理答案綜合分析,按照先綜合,再分析,最后綜合的思路,第一步的綜合需要做的就是評價,以上面這道題為例,觀察圖表后,發現W區的清理整治工作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操作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東風大橋的被整治,原因是名稱中有“大”字,所以屬于刻意夸大,但通過前文的閱讀和分析,“大”這一不規范地名的認定,并未說明帶有“大”字就是刻意夸大,所以從這一點出發不規范地名標準不明確。分析結束之后可以再進行總結,就不規范地名的整治清理工作還需要進一步規范。